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血泪祭

时间:2014-08-28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赵杰  阅读:

  1

  天还没亮透,马二虎就起炕,趿拉上鞋到门后面,用脚探到尿桶,把憋着的一泡尿,唰唰地释放出来。释放罢,他返回炕边拉着电灯,拿火箸捅了捅火炉,在火炉上温了半铜盆水。

  水温热后洗过脸,他又照着镜子,拿剃刀把胡子刮干净。刮完胡子的时候,他发现镜子里的人头发都白了,便不由得叹息,年龄不饶人啊,眼看就奔八十了。又一想也是的,儿子马善都六十多了,他咋会不老呢?

  把一张老脸收拾好,马二虎从箱里拿出一身中山装,灰色的中山装虽有些年头了,但由于平时舍不得穿,直到现在仍平展展的,像刚做下时一样。每遇正经场合,一穿上这身衣服,他精神气就有了,走起路来咚咚的。村上人一听到,就知道是他来了。

  这时窗户上已大亮,他便拉灭电灯,从屋里出来。

  门口的小黄狗虎虎冲他叫两声,就不离他左右地戏耍起来。

  •   2

      站在院当中,马二虎仰头望了一眼天,天空爽爽的,想今天该是个好天气。院里落了一层槐米,是院墙外那棵老槐落下的。每年这个时候,老槐就会结出满树槐米,隔着院墙屋上屋下落了,打扫起来颇费工夫。

      马二虎一般不早起,醒了也喜欢赖在被窝里,今天不光早起,还穿得正经八面,那一定是有大事情了。

      昨天夜里,儿子马善和他唠叨了半宿,走的时候已鸡叫三更。马善不住在这老院,早盖起新房搬走了,让他跟着一块儿去住,他说住惯了老院,哪里也不想去。老院在黑河寨算得上最年久的宅院了,黑压压的一进三院,大门楼上挂着蓝底金字大匾“室接青云”,所以又叫“青云院”。大门口蹲着一高一矮两对石狮,高的为青石雕,矮的为砂石雕,气势不减当年。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拨一拨的红卫兵来搞运动,村上的老院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唯独这青云院幸免于难,原因是有他马二虎保护着,他不仅是老党员老革命,还是全县有名的烈属。他父亲马铁匠,他哥马大虎,都是全县有名的烈士。一有人来胡闹,他就拍着胸脯挡在大门口,我看哪个小王八蛋敢上来,上来,老子就跟他拼命!

      对大门口的两对石狮,马二虎尤其钟爱,后来红卫兵越闹越凶,他就用麦秸和上泥,干脆糊了个严严实实。前两年吧,县里乡里要开发黑河寨搞旅游,儿子马善当着村支书,便领着一干人来考察,非要看看两对石狮不可,他才将石狮身上的泥剥掉,使糊了几十年的石狮重见天日。有一天,来了一位会照相的外地人,看过他大门口的石狮,又看过整个寨子,说早听说黑河寨很古老,果然名不虚传,简直是古村落活化石。

      黑河寨三面临沟,远远看去像金龟探海,南北两沟已干涸,只有西边的沟里有水,因为那水有时会发黑,所以就叫黑河寨了。寨子里老宅连绵,虽然破破损损的,但是依然不失气派,让那位会照相外地人惊叹不已,直住了七八天才走。每天催促马善要宣传,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后来马善跑乡里跑县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一年下来还真跑成了,中央电视台都来拍了,黑河寨便一下子出了名。

      昨夜马善跟他说,白天去乡里开会,乡长亲自和他谈了,说想来村上投资开发的老板不少,但是所提的要求也不少,只有一个人愿意无偿投资,对黑河寨进行修缮。

      他听后吓了一大跳:哪得多少钱啊,人家傻呀?

      儿子兴奋地说:爸,你先听我说完,钱不是个事情,人家主要是对咱村了解,说咱黑河寨至少有八百年的历史了,最早由王姓兄弟二人建寨,后来咱马姓才迁来。王家一直兴旺发达,还出过文进士武举人呢。老祖上号称王百万,明朝皇帝修故宫时,还捐过几百万两银子。

      他嫌儿子说得玄乎,不满地说:甚的王家兴旺发达,我比他更了解,那些都是些传说,在你爷爷手里就听说了。我说咱马家还捐银子修过长城呢,还有人做过皇帝呢,你也信吗?

      儿子嘿嘿一笑:爸,咱不提那些旧事了,现在王姓马姓都是一村人。昨天乡长特意交待,人家明天要来村上看看,让我跟你说一声,村上数你年纪大威望高,对咱村也知道得多,到时和人家好好说道说道。

      这人是从哪来的?

    haiyawenxue

      乡长说,是从台湾来的。

      从台湾来的?

      对呀。

      3

      马二虎清扫完后院,又来清扫前院的槐米。前院非常深阔,中间是五间过厅,前竖六根砂岩石柱,每根三丈来高,十分庄重气派。

      马二虎在前院清扫着清扫着,忽然想起今天是父亲和哥的忌日,该给他们上炷香了。在过厅的廊檐下,紧靠右首摆着一张石桌,上面供着两个人的木头牌位,牌位前放一个鎏金香炉,旁边放着一把黄香。他走上两层台阶,拈起三炷黄香,用旁边放着的火柴点了,双手捧着插到香炉里,然后一边弯腰鞠躬,一边喃喃道:

      爸,哥,你们离开六十年了,我也七十六七的人了,指不定哪天就去陪你们了。

      上完香走下台阶,他又拎起地上的扫帚,唰唰地清扫起槐米来。扫帚下细碎的槐米,像是为祭奠英灵飘落的,每年清扫的时候,都会勾起他那段痛苦的回忆……

      4

      那是一九四六年深秋,黑河滩上朔风呼啸,黑河寨似乎已进入冬季。

      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寒冷的夜晚,父亲和哥召集村上的十三位秘密党员,在铁匠铺的家中开会。主要是要组织发动群众,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还乡团的猖狂反扑。

      可是没料到,会开到三更天的时候,村子被还乡团包围了。父亲让十三位秘密党员先走,说自己和大虎的名声大,估计还乡团是冲他们两人来的。从院子后门送走十三位党员后,父亲对他哥和他说,看来我们是藏不住了,只有二虎你年纪小,身份还没暴露,就留在家里吧。我和你哥冲出去,过两天想办法再打回来。说完拔出盒子炮,与他哥翻墙而去。

    haiyawenxue

      临走的时候,哥跟他说:二虎呀,我要是万一有事,你要照顾好你嫂子。

      他点点头:哥,你放心,你和爸出不了事的。

      翻墙出去的父亲却没想到,还乡团这回来得人马特别多,将寨子围了个水泄不通。父亲只好跟哥商量,看来只能从村东头打开个口子,往东山上跑了,县大队在那一带活动,咱们找县大队去。

      两个人便贴着墙根向村东头移动,刚摸到街口就被还乡团发现了。他们拼死往外冲,盒子炮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就躲藏到了一垛柴禾后面。

      父亲擦把脸上的汗,对哥说:大虎,看来咱们是走不脱了。

  •   哥握着手榴弹说:走不脱也得走,咱们不能眼睁睁被抓。

      父亲说:那我来掩护,你快走!

      哥不同意,说:要走一起走,要死一块儿死!

      父亲一把夺过手榴弹去:别婆婆妈妈了,再婆婆妈妈就来不及了!

      说着,仍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在冲天的爆炸声中,哥两眼血红地冲出了村子,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蜂拥而上的还乡团抓住了。

      5

      青云院的前院叫“槐花院”,过厅正中的柱枋间挂着一个蓝底金字匾“槐花厅”。中间的两根石柱上挂着两副对板,一副是“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另一副是“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全是地主王富昌请人题刻的。从过厅过去就是后院,后院的堂屋是王家祠堂,供奉着王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马二虎停下扫帚,抬头看了看过厅上的对板,对板上的字他能读下来,但是意思不大懂,听别人说与槐树有关。当年,父亲和哥被绑在过厅的两根石柱上,受尽王富昌的儿子王旦子的拷打,那情景他一想起来就像噩梦一般。

      那天黑夜,父亲和哥翻墙逃走后,他把屋门紧紧关上,上炕陪着嫂子常金花,不停地安慰嫂子别怕,天塌下来有他顶着呢。父亲和哥不会有事的。虽然这样安慰嫂子,其实他心里也很害怕,再加上天气寒冷,浑身颤抖不已。当时嫂子已怀孕,腆着个肚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慌促不安。过一会儿就问他: 二虎,咱爸和大虎不会有事吧?

      也就半个来时辰,寨子里的枪声就停了。街上乱糟糟的,他和嫂子黑咕隆咚地挤在炕上,起先他抱着嫂子,像守护神一般守护着,当一阵捣门声响起后,他吓得他差点儿尿了裤子,把头埋进嫂子怀里,浑身筛糠似的打战。反倒是嫂子搂着他,像搂着个孩子。那时他也确实小,才十五六岁,嫂子长他三四岁,护着他这个小叔子。

      门被砸开后,几个匪兵举着明晃晃的火把进来,翻箱倒柜地乱搜一通,没搜出什么值钱的东西来,才冲他两个人围上来。他从嫂子怀里挣脱出来,挡在嫂子前面,大喊道,你们想干甚?一个大个子匪兵胳膊一横,他就被拨拉到了一边。

      像村上其他人一样,他和嫂子从铁匠铺被押至青云院,一跨进“室接青云”的大门楼,就看到黑压压的一院人。嫂子腆着肚子,他怕嫂子站着腰困,小心搀扶着。过厅上点着两盏汽灯,照得大院亮堂堂的。两根石柱上,绑着两个血肉模糊的人,如果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是父亲马铁匠,与哥马大虎来。嫂子看清后哭了,他忙扯扯嫂子的衣襟,怕匪兵听到哭声,把她抓出去。

      6

      马二虎继续清扫着槐米。全国解放后,他家分下王富昌的青云院,从铁匠铺搬了过来。自从搬过来,墙外面老槐树上的槐米,年年都结得热热闹闹,谢落时要落好几天,特别是他父亲和哥的忌日,地上会落好多好多。

      那晚,他站在人群后面看得清楚,王富昌的儿王旦子穿着一身笔挺的国民党军装,但是咋看也不像个军人,斯斯文文的,更像是一介书生。他想,好几年没见这小子,也没长出息了。

    haiyawenxue

      小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还有他哥马大虎,相处得亲兄弟似的,只是王旦子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他父亲给王家打铁,打铁钉呀马掌呀锨镢呀,从早到晚锤头咣咣的。王家的铁匠铺开在街面上,王旦子时常跟着他爸王富昌到铁匠铺来,围着红通通的铁匠炉,转来转去,直到后来进城念书了,才少得去了。

      在一拨子伙伴中,哥无疑是孩子王,因他长得高大壮实,往街上一站像头牛似的。伙伴们有甚事情,只要他一声吆喝,没有不响应的。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王旦子大虎长大虎短地叫着,哥说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哥说干甚他就干甚。一晃几年过去,王旦子去省城念书时加入了国民党,哥跟上父亲参加了共产党,在县抗日大队成为有名的英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