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王谢堂前柳絮飞(2)

时间:2014-11-1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王馨  阅读: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生动的细节,谢安正与客人下棋,前线送来捷报,看完捷报,谢安面色平静,继续下棋,客人反倒忍不住,询问是否是前线战事,谢安淡淡地说:“没甚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等送走了客人,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这就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由此而来。

  其实,做官之前的谢安也并没有闲着,兄弟们出仕的出仕,出征的出征,为谢家光宗耀祖,而他,则担负起了教养子弟的责任,他为谢家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是谢家最大的功臣。比如成语“封胡羯末”,说的便是谢安的四个子侄,他们是东晋著名的四才子,个个文武全才,其中“羯”为谢道韫胞弟谢玄,是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统帅。

  有一天,谢安问他的子侄们:“谢家有祖荫庇佑,又不需要你们做官做事,为什么我总想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子弟呢?”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风采华美的芝兰玉树,人们总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己家的庭院中啊!”

  从此,“芝兰玉树”便成为子弟人才辈出的喻词,人们还引申出另外一个词:“谢家宝树”,意思是谢家如同一棵宝树,优秀的子弟如宝石般挂满枝头。唐朝诗人王勃也曾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令我感慨的是,以政治和军事才能著称的谢安,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大家,他对子弟的教育从没有性别的歧视。当时,班昭的《女诫》已经大行其道,而谢家的女儿并没有以女性的谦让退避淹没自己的才华。

名字控

  在谢家这棵硕果累累的宝树上,谢道韫是一颗最耀眼的宝石,她也是谢安最喜爱的侄女。

  据《世说新语》记载,道韫从小便有不同凡响的见识。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道韫回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雅人深致”。  谢道韫还只有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里,诗兴大发的谢安,指着门外随风飘洒的雪花给子侄们出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抢先对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沉默不语。

  站在一旁的道韫,在芝兰玉树的谢家兄弟面前,毫不怯懦,她随口接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一句成名。

  自此之后,“咏絮之才”便成为才女的代名词。

  天壤之中 乃有王郎

  谢道韫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已经担任太傅一职把持着东晋朝政的谢安,依然在关注着他一手教育成长的子侄辈,尤其是这个才华出众的小侄女。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门第的时代,士族与非士族之间禁止联姻,甚至拒绝往来。

  按照士族的通婚规则,谢道韫可以选择的除了皇族婚便是士族婚。东晋皇帝废立频繁,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皇族婚多有不幸。所以,真正为着子女的幸福着想,还是结一门士族婚更安宁稳妥。

  与谢家门当户对的自然首选王家。

  琅琊王氏自西汉到唐代千余年间,世代显贵,魏晋南北朝时最为鼎盛,直到唐代还出了四位宰相,史家称琅琊王氏是“中国第一望族”。

  相传司马睿曾打算与王家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王家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

  琅琊王氏家族在文学、书法、音乐等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作为文学世族,东晋王氏子弟几乎无人不能为文,无人没有文集。

  这样的王家,也只有盛极一时的谢家能与之比肩。

  谢安开始在王家子弟中为谢道韫选婿。

名字控

  他选定的是老丞相王导之侄王羲之一门。因为王羲之与他曾同在东山隐居,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还因为,王羲之生有七子,个个人才俊秀。

  最优秀的自然是第七子王献之,献之为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与其父并称“二王”,然而此时他尚年幼。

  与谢道韫年纪适合的,谢安最中意三子王徽之。

  王徽之继承父亲的衣钵,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善写正草书,而且颇有其父“坦腹东床”的风度,比如说,他爱竹成癖,有名言:“何可一日无此君?”有时只是在人家暂时借住一段时间,他也要在人家房前屋后栽满竹子。后世苏东坡追随此君风雅,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王徽之作官时,他的上司大将军桓温对他说:“你任职时间不短了,现在应该好好料理一下政事了。”他不予理睬,只是用笏板支着脸颊,眯着眼睛望着远处的山岚,沉醉其中,轻声自语:“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从此,人们把身在官场却情趣高雅称为“拄笏看山”。

  这样一个人,正是谢安心中的理想人选。但紧接着,这位王徽之又传出了一件雅事。

  在一个大雪之后的夜晚,王徽之一觉醒来,一边酌酒独饮,一边欣赏皎皎明月,忽然想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连夜划着小船去拜会他。小船在仙境一般的夜色中驶了整整一夜,直到拂晓才来到戴安道居处,但他没有上前叩门,而是转身返回。同行的人很奇怪,问他原因,他说自己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徽之超脱诡异的行迹,让崇尚名士的世人赞叹不已,但谢安却因此打消了选他为婿的念头:这样一个人,作为山间高士自然不错,作为侄女的夫婿,只怕是不能始终。

  经过谢安的再三思量和精挑细选,谢道韫最终成为王羲之的第二子王凝之的妻子。

  王凝之为人比较持重稳妥,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善写草隶。史称王羲之有五个儿子得其书法真传:“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能得一代书圣之韵,王凝之的艺术修养应该到了很高的境界,绝不是等闲之辈。

  然而,令道韫想不到的是,她从谢家宝树的枝头,掉落在人才济济的王家,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无趣。

  王凝之虽然家学渊源并得家族庇荫出仕很早,但他是一个潜心静修、只求长生的五斗米教徒,不仅不问政事家事,而且迂腐到近于无知的地步。最严重的是,居家生活一如隐者的凝之,对年轻貌美、才情超逸的妻子淡薄如烟、视若无睹。

  真性真情的道韫不喜欢这样漠视情感和生活的人,他们之间难有精神层面的交集。

  新婚的道韫,常常会想起谢家,想起出则征战、居则为文的意气风发的兄弟们,谢家积极健康的氛围让她的少女生活也洒满了阳光。

  现在,她常常望着高高的院墙,望着掠过蓝天的飞鸟,颇有些郁闷憋屈。

  婚后不久,谢安差人接道韫回家省亲,在与家人嘘寒问暖之间,性情率直的道韫并不掩饰自己对王凝之的鄙薄。谢安知道侄女见识非凡,心气颇高,寻常人不能入眼,便劝慰说: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人才还不错,你为什么要讨厌他呢?道韫直抒胸臆:我的父辈里有谢尚谢据作榜样,我的兄弟里有封胡遏末四大才子,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才,真想不到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一句话把王凝之贬至尘埃。

  谢安不是抱残守缺的迂腐夫子,侄女的话令他心情沉重。在此之前,他的一个女儿和一个侄女,都嫁给了王导嫡孙,因为夫妻不和,由他亲自出面主持离婚改嫁,并因此与琅琊王氏嫡系断交。谢安了解王凝之,一个痴迷道教以致寡情无趣的人,但凝之是个温和善良的人,道韫的婚姻,虽不美满,却也平静睦和。此时的谢安,抱宽忍之念,只希望道韫的一生能平静安稳。

  娘家父兄的劝慰,以及两位堂姊的经历,令道韫沉思,她必须接受并善待这样一份婚姻。

  既然王凝之要修道要成仙,那就由他去吧。

  道韫遥望远山,山如眉黛。她轻轻吁了一口气。

  常常会想,以道韫的见识和心气,什么样的男性才能与之匹配?以她的自信和理智,让她从内心深处认可王凝之是不可想象的事。道韫毕竟是女性,家庭之外的天地是相当窄小的,要适应并无视一份不可心的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达。

  好在王家是一个名士之家,从公公王羲之到各位小叔子,个个不拘小节,所以,在孙恩叛乱之前,道韫的生活环境是宽松而自由的,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天然性情。  淡泊从容 林下之风

  孙恩叛乱历时三年才被平息。

  许多人以为孑然一身的道韫一定会回到谢家居住,寻找亲情的庇护。但是,谢道韫没有离开会稽,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家,即使在孙恩第二次侵犯会稽期间,她也一直守着王凝之和孩子们生活过的这个家。

  史称“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其实在晋以前,这里居住的南方土著轻文尚武,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于北方。我们今天常说的“江南文化”,是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之后。当时,大批北方士族陆续南迁,他们侨居会稽,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引领着当时的社会风尚。王谢两家也是在这个时候南迁而来,并一直定居会稽。到东晋时期,会稽民风在南迁士族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崇文重礼,名士们崇尚隐逸生活,寄情田园山水,引导和带动了文化思想甚至经济的迅速繁荣,会稽一时成为东晋第一大郡。

  经历了大劫大难之后,在会稽人的眼里,谢道韫的生活如一潭湖泊,水波不兴,她仍然保持着那种冲淡平和的心境,操持着一份井然有序的生活。

  春天的时候,道韫会乘竹轿到田间,察看春耕情况,农户们敬重这位当家的主人,都尽心尽力地耕种,他们把北方的农作物引入会稽,得到了不错的收益。家里的一应事务,她都亲自过问,仆人们里外有别,各司其职,王家又恢复了过去的平静安宁。

  闲暇时,道韫仍然会吟诗作赋,《泰山吟》是她传世的两首诗之一。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名字控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这首诗大笔挥洒,气度非凡,充满阳刚之气。表达了自己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胸怀,与道韫的性情和行事风格完全一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