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茅盾之女沈霞在延安的最后岁月

时间:2014-11-1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冉思瑶  阅读:

  1940年5月31日,延安《新中华报》登载了一条约千字的消息:

  各界代表齐集南门外,热烈欢迎朱总司令及茅盾、张仲实先生

  (本报特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偕其夫人康克清同志及由新疆来延安参观之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社会科学家张仲实先生同来延安。朱德同志……此次归来,本市各界闻讯莫不兴奋异常,茅张两先生来此参观,各界均表欢迎,中共中央各负责同志及本市各机关首长及学校团体等代表皆于事先麕集在南门外公路旁迎候。……

  事实上,茅盾此次来延并非孤身一人,其过程也非“由新疆来延安”这般轻描淡写。他是带着全家费劲周折——最后在哈密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才脱离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掌控,辗转来到延安。四个多月后,打算长住的茅盾收到了周恩来希望其去重庆工作的电报。他在深思熟虑后将两个孩子留下,长女沈霞送入中国女子大学,儿子沈霜送入陕北公学。毕竟茅盾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发起人之一,和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私交甚笃,而且孩子的婶婶时任中国女子大学教育长的张琴秋也在延安工作,将兄妹俩留下既有人照料,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紧张生活,又有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10月10日,茅盾夫妇安顿好孩子后前往重庆,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道:“你把两个包袱留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了。”夫妇俩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走竟成了与女儿沈霞的诀别。

  热烈的初恋

名字控

  父母走后,一贯自立的沈霞姐弟俩很快融入到新生活中,对难得的安定环境极为珍惜,刻苦学习努力充实自己。1941年9月,中国女子大学与其它几所大学合并为延安大学,沈霞因俄语出众转入延大俄语高级班继续深造。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比自己大六岁的萧逸。

  萧逸原名徐德纯,江苏南通人,中学毕业后曾随兄在上海乐器厂工作,抗战爆发后投奔延安,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期学生。因其文学方面的才能,萧逸毕业后还一度做过边区教育厅长周扬的秘书。这与同样热爱文学的沈霞志同道合,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相互吸引,很快坠入爱河。

  爱情是甜蜜的,两人恨不能时刻在一起,一半天的别离亦如三秋般漫长,而期盼再次见面的“过程”也成了甜蜜的忧愁与享受。情窦初开的沈霞在日记中生动记载了这样一次经历(3月15日):

  怀着一颗焦急的心,匆匆地由妇委回到学校里。在路上,无数次的回顾,怕他去等我了,但是没有,除了一两个不相干的行人外,什么也没有。我又怕他是在山边上等,因为我是惯从这条路回去的,然而也没有。匆匆地更匆忙了,想着,在家里,在那窑洞里,他一定在忍耐地等着哩。爬山爬了满头大汗,却没有想停下来擦一擦,想着马上就可以看到他,还管什么别的。分离一天半整了。走到山上,静悄悄的,满心欢喜,放轻了脚步,坚平问我,我也压低嗓子回答。要使他吃一惊,然后抱着他的头,先看看他的眼。

  爱情也是自私的,尤其碰上与亲情、友情两难选择的时候。热恋中的沈霞就数次经历了这样“残酷”的考验。一段时间内她疏于联络、照顾弟弟沈霜,在日记中非常自责(5月1日):

  我以后应该对我弟弟好些。昨天去他那里,就不想回来了。我明确对另外一个人太关心了些,而这,现在我看出,是有一些错误在这里头了。

  对于自己要好的朋友,单纯善良的沈霞在日记中更显愧疚(3月15日):

  曾延淑来了,她是准备住在我这里的,天已快黑了,回边妇(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笔者注)是不好的。然而,我很自私地想起了他开会回来要和我玩,我要单独和他到山坡上去玩,留着她,我便不自由了。自私使我忘了友情,我残酷地不做声,……等到她起身告辞,我就勉强地送她到半山,怕他突然在这时回来了,找不见我。她走了,在昏暗中消失了。我茫然地站在山坡上,难受得想哭。为什么会那么自私?

  爱情更是敏感的。由于赴延女青年很少,致使延安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1938年前为30:1,1941年前后为18:1,真可谓“狼多肉少”。沈霞出身名门又漂亮大方,追求者甚多,这使萧逸常有紧张的“危机感”,免不了猜忌嫉妒和不满。沈霞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一,常将日记和收到的男同志信件主动给萧逸看,但是结果却常常以不欢而散告终。她在1942年1月16日的日记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又和他闹小别扭,而且这次弄得很不好。原因是因为我先给他看马寅的信,他不看,我硬叫他看。他看又说,我有点不高兴就一定要拿回来,他又不给,我一定要,结果抢了回来,他却生气了。……您瞧,他非但在我面前发气,而且故意满不在乎地去和小文接近,大约以为这样我会痛苦些,那么他也许可以感到一种报复的愉快。

  但就在第二天,沈霞仍向以往那样主动和解。她在17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忽然决定我一定先向他赔罪,为了那样的一点小事情就闹得不讲话,不是完全不必要吗?一个爱一定不会这样就容易忘却的,想着这一离开会有一天半,那么留着这样一件事在彼此的心里,一定很难过的,而且大家都太坚决了,这不是理智,却是不理智的表现呢!……和解了,愉快地到枣园去。

  纠结的整风运动

  简单而平静的日子很快结束了。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了动员全党整风的报告,4月3日中宣部颁布《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即第一个“四三决定”),4月18日康生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军委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学习“四三决定”的动员报告,随即整风运动在各单位迅速展开。对于整风运动及学习文件(《决定》中规定了整风中必读的22个文件,并要求学完之后进行考试),沈霞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她在4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

  要研究文件,为的是检查三风。本来是说全体都研究的,因此兴致也很高,我还以此来鼓励自己,一定要与别人作个竞赛,不比别人坏,一定考得很好。

名字控

  稍有遗憾的是学校编学习小组时将两人分开了,沈霞被分到一组,萧逸被分到四组,并且宿舍搬到离沈霞很远的地方。两人都有些恋恋不舍,萧逸的情绪尤为低落,总觉得离得太远必然会影响到感情而导致最终的分手。沈霞反倒还好好安慰了他一番,她认为两人感情已经很稳固,“除非有什么意外的事变,是不会有悲观的前途的。”而事实上,两人闲暇时仍常在一起。整风运动之初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学习整风文件写反省笔记,填“小广播表”交代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坦白运动”),不断改造自己并监督他人以实现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