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读书人一声长叹

时间:2013-12-15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有渡月舟  阅读:

  在我出世之前,牛顿早已声名远播了三个多世纪;在我出生之后,牛顿的光和热依然泽被天下,并继续影响着未来。他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而我不过是以天骄为名的逍遥书生而已,实在是浪得虚名了。

  诚然,地球人都知道牛顿,因为牛顿太伟大了。他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轰动着过去,指导着现在,引领着未来;他的思想可以跨越国度,无论英国、美国、中国,还是世界其它地方,甚至茫茫宇宙,他的理论都有不朽的价值;他的影响可以横跨学科,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仅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就涉及天文、物理、生物、心理、政治、经济、法律与军事等领域,其世事之洞明与思想之深邃,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至今为止后无来者。

  怀着好奇的心情和求知的渴望,我小小心翼翼地捧起了这本厚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吧。在这本巨著中,牛顿通过对各种运动现象的研究来探索自然力,并用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内容丰富而复杂,其所有命题均来自现实世界,或是数学的,或是天文学的,或是物理学的,其新奇有趣的自然现象或许引人入胜,但内中艰涩难懂的数学原理却令人望而却步。所以,我是在进退维谷的纠结中耐着心性读这本书的。以我凡夫俗子之资,想理解其中的微妙道理是困难的,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也许缓成,也许顿悟,我想不仅需要相当的精力与脑力,还需要一点点心到犀通的默契与缘分吧。在读这本书时,我试着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与关照中,挖掘出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点点不足并试图找到一些取长补短的方法。可是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加之地广人多,其文化氛围与内涵已经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壮观与庞杂了,这又岂是我一个小小书生力所能及的呢?以我年轻轻的二十岁之龄,竟对皇皇中华文化品头评足,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徒自见笑于大方之家了么?所以,在此我既无力对书中深奥理论作一二见解,也无意于对中华文化指手画脚,只是以一名读者、一名后生、一名年轻人的口气,谈一些理论之外的零星感受,发一点无知无畏的感叹吧。杂文www.haiyawenxue.com

  中国最厉害的是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网无时不在而无所不至,处理好关系,可以青云直上,功成名就;处理不好关系,可能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所以在中国,欲要做事,先学做人。中国的社会哲学家确乎不少,孔孟老庄之流,诸子百家之辈,在历朝历代的确不乏其人,衮衮诸公的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颇多真知灼见,使得一方面为人处世之道玄之又玄,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之礼深入人心。在这一雅一俗、一虚一实、一言一行中,他们这些哲学家的影响的确也很深远。但在自然科学领域,于内于外响当当的大师人物却有几人?我倒不是耿耿于这蜗角虚名,也无意于怪罪前辈古人,只是从一个侧面想说明一下中国在过去不太重视自然科学在富国强民、推动历史进步方面的作用。我知道以我孤陋寡闻的学识,坐井观天的姿态,作出这个结论太过草率与幼稚。中国在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涌现了很多长于实践的杰出人物,甚至在14世纪之前,中国的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人还会说,不能因为中国缺少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大师就一竿子否定中国的科学,中国的古代科学还是很强的,也不能因为中国的现代科学与国外有差距,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当然,我无心冒犯历史,更不敢否定历史,只是想浅酌一下中国缺少像牛顿一样的理论大师的原因罢了。钱学森说过,中国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尚没有适合培养出大师人物的模式。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看到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惠更斯、牛顿、欧拉、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千古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数百年时,我既激动也很感慨,量中华之物力、财力、人力、智力,毫不逊于人,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为何在科学史上缺少中国大师的身影?由于学识有限,眼界欠丰,我且冒昧仅以书生之见,发以微言。

  中华礼仪之邦,颇多注重运用社会哲学调节人与人之间及身心之间的关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真善美的追求中,人们往往于人世间行善,于天地间寻美,却很少于万物中求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天地有大美而无言,而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孔孟“学而优则仕”和老庄清静无为的两种对立统一思想的影响下,诸多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追求的是“进则天下,退则田园”的处世之道。积极入世时,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试图以己之贤能,武以安邦,文以治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很少也没精力去关注自然的奥秘和万物的哲学。当“心如澄澈秋水,身似不系之舟”之时,无力经世济民,则多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放浪形骸于天地之外,耕读渔樵于山林之间,于天文地理多有思考,于自然奥秘也颇多体察,但多是以寻美的态度和怡情养性的原则,赏花乐水,格物致知,以求身心的宁静和与万物的和谐,而很少花心思去深究本质。即使偶有所悟,也很少形而上地升华为理论。所以中国不是缺少有识之士、杰出之才,而是缺少总结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大家。在小农经济主导的氛围中,人们自给自足,各行业平稳发展,偶有突破。人们过多在意事物外在的现实功效,往往致力于实践上的创造、改进和完善,很少强调理论上的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多以师徒相授或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播开来,很少有总结内在规律的理论行之于世。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牛顿生活的时代和国度,资本积累逐渐加剧,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自然及万物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认识上的困惑与实践上的不解,诸多科学问题谜一样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人类要前进,要发展,必须解开这些谜团。于是,牛顿应运而生,以一个集大成者和创新者的身份,刻苦钻研,终于揭开了自然哲学的神秘面纱。从此人们眼界豁然开朗,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走向了新时代!

  •   牛顿勤谨并重、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浮躁迷茫的80后青年以当头棒喝。我们耿耿于现实竞争,戚戚于功名利禄,有时急功近利,却又眼高手低,很少能做到“忍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慧,慧而后能悟,悟而后能得”了。我们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精神食粮相对充裕的时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得过且过,岂能衾影无惭?或许我们可以凭很多借口来搪塞一份本该属于自己的使命,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成才成器的机会擦肩而过,但这样做值得么?与其相信困难之大之艰,倒不如去相信自己的力量!处处是可造之地,天天是可造之时,人人是可造之人。一切皆有可能。与其互相推脱,不如放手一搏!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给我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或许浅薄,或许深刻,暂不论意义如何,权当尽一时之兴,发读书人一声长叹吧。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