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三人行

时间:2015-09-1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张天付  阅读:

  拼着力走了很长一段路才遇上石头。

  那是一次偶然,在饭桌上聊着聊着就和石头结了缘。十多年再也没有和石头分开过。把渫水河、澧水河翻了若干遍,凡自认为可以称得上奇石的,都用肩扛着、用车拖着、千回百转地弄回家。开始放在客厅里,继而楼梯上、卧室中、书房里都摆上了石头,仅有的一间门面也关了,石头当了陈列。楼上楼下、屋前屋后都被石头挤着、围着,乡下还占了朋友一爿园子。

  石头一多,只好暂时让它们拥挤在厅堂的角落里。半夜醒来,听见石头堆里有微微的拱动声,夜夜如此,不以为然。后来,玩石人在一起,都这样讲,说石头是有灵气的,委屈了它。深夜,再屏息静听,躁动声似乎更响,以为奇。想到石头堆中有不少俏似罗汉、圣人、游侠儿的石头,越发不能怠慢,赶忙从商店里讨回些塑料泡沫,用刀子挖个底座,把石头立上去,正正气气地放在条凳、书桌、茶几上面,虽未明身份,只是临时坐堂,但夜里再听,绝无响动。壮士的龙泉剑悬在壁上夜里窃窃有声,石头非俗物,也争一个名分。

  玩石头屋窄了不行,于是在新城河边买了块宅基地,修了栋连五间的三层楼,一层约二百平方全部给了石头,且为石头雕了樟木座、打了石几,各就各位,正了名,石头有了居室。花半辈子财力修栋新楼,一半为了人,一半为了石头,没有半点偏心。只有一块约三十吨重的巨型黄腊石,从慈利县老远的峡谷中用载重车拉回来,不能登堂入室,只好用吊臂放在大门前的河堤上,让它独立寒秋。黄腊石成了一道风景,常有少男少女靠上去扭个姿势咔嚓一声,孩子们在石头上筑了“巢”,晨昏在上面打闹。时间一久,石头爬出了包浆,若偌大一砣黄金,卧在绿草中,灿灿地亮。黄腊石虽委身在河边,但到傍晚就有过去过来散步的人走上前摸摸,也没遭冷落。

  在眼花缭乱的石头中,我偏执地爱石门石,尤其喜欢市文联副主席代漳管它叫“石门红”的石门石。石门红出自渫水河,千百年被渫水打磨成各种浑圆的形体,洁净可爱。石门红表面不细腻,没有光泽,透着宁静温和的土黄色,质感如陶片,上面有赤红色的图案花纹,绘着各种动物、人物、天地万象。手法天真、简洁,洗刷了浅陋的外象形体,抽象出最原始、最聪明的神似。我总觉得石门红酷似河姆渡出土的彩陶,都是表面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人物的花纹,仅仅是色彩有点差异:彩陶多红色,而石门红是土黄色的底子、红色的画面。有的形体干脆就是只陶罐。在我心中,石门红就是彩陶石,渫水母亲河就是比河姆渡更古老的文化遗址。一个是始祖的,一个是天祖的。它们不像长阳的清江石和广西的草花石一样就是幅靠色彩取胜的国画,它以简洁的单色的线条和厚重的色块取胜;也不像如今有些艺术家握起羊毫故作的儿童拙笔,而是天地用童心创造的拙意,画意大于笔意。这是守在电脑前模仿的现代人聪明不出来的。

  我不知道罗丹是否单独塑过眼睛,我那尊头像上只有一对眼睛的石头,里面含蓄了整个世界,对视就会掉进去,避开就会茫然,很简单地完成了一部哲学。晚年的毕加索后悔年轻时没见过中国书法,不然不会去画画。抽象大师在中国书法面前自惭不如。如果毕加索年老时看到的不是中国书法而是我的石头,十九世纪步米芾拜石后尘的就应该是毕加索了。另有块文字石,瓦黄色,上面有绛红色勾勒的“龙门”二字,亦楷亦篆,繁简的搭配和疏密的相间恰到好处,妙在不能言说。

名字控

  历来艺术家都是善于取法自然的。我曾陪省城的几位知名画家上蒙泉湖写生,他们惊奇湖边巉岩的诡异,感叹芥子园画谱里学不到。为何至今无人想起要师承这些卵石呢?我反复揣摩过,如果将石头上那些匪夷所思的画面和线条剽窃到翰墨中来,或许我的那些字一夜之间就变了脸,挂上墙再不平庸。

  虽常面石,却未能参透。久了,如达摩面壁,心上多少留下一层浅影——要想得到大美必须超脱人性的启迪,也从石头的原态上悟出人类唯有固守质朴社会才能稳进的道理。经石头点化,写了篇《奇石赋》,在短短的三百余字中,聊发了布衣之忧。

  米芾拜石,古之大拜耳。四海靡靡,唯石大朴,今之君子,欲修其身,不可不拜石也。四海滔滔,唯石不言,今之智者,欲著文章,不可不拜石也。四海弱弱,唯石可补,今之志士,欲行大道,不可不拜石也。石乃奇书,不可不读也……

  这些话,石头没有说,我替它讲出来,想晓喻世人:思想和社会不要太花哨了,还是学石头朴质点好,世界才会沉稳,不会轻浮。石门石比起大化石、绿松石、九龙壁等贵族石头,是绝对的“贫民石”。不少玩石人和爱石人都纷纷去追逐珠光宝气的贵族石,我却不愿舍弃石门石。即使近几年公事缠身,亲近石头的时间少了,可只要有空,就会站在石头面前,聆听石头的教诲。

  石门除了石头,还有绿茶。

  2003年春,有人赶时髦,建议办个茶文化节,让我出来策划。我对茶不陌生,加上好感,就接受了。喝茶是平民百姓天天的事,像我这样沾上了点茶的嗜好的,就会有渴无渴都含上一口茶水。喜欢到了极点平常也到了极点,日日不离茶杯,喝着喝着,就喝干了几十年。喝进去又蒸发掉,身子仍然干瘪瘪的,人生不如杯水悠长。既然要给茶办节,且国中没有几个这样的节,平常的喝茶就要变成喝不平常的茶了。茶虽然早已看熟了我,可我却要睁大眼睛重新盯着茶,在茶面前仍不敢作大。于茶,还是叫初遇的好。

  既然遇上了就没有分手。

  从2003年至2008年,先后办了六届茶文化节,中间两次设坛论茶。先是请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们讲绿茶如何防癌,让全场恐惧全消。说石门绿茶如何如何的有机,是全国最好的绿茶,石门人被鼓舞得对自己的茶肃然起敬。不久,专家们被古丈邀请了过去,又说古丈绿茶如何如何的生态,是全国最好的绿茶。尔后又请了文化名人。第一个登台的是从台湾绕道飞过来的余光中先生。余先生从欧美说到中土,从咖啡说到茶,从品诗说到品茶。余先生眼中,情人的血最红,江南的茶最绿。会余,陪余先生游夹山,发觉余先生胃不好,不太喝绿茶。当他知道“茶禅一味”四个字就出于眼前的夹山时,在夹山寺的九曲桥上就用他惯用的硬笔欣然地为夹山题写了“茶禅一味可通诗”七个字,把石门绿茶抬高进了中国诗卷。 我们还把石门茶挑进了京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被湖南人何继光放开嗓子一喊,余音在华夏上空缭绕了近半个世纪。于是,发奇想,借歌声在2005年劳动节,把石门茶叶挑上了北京城。这天,在故宫天安门武警大队的办公室前,将几盒石门绿茶献给了国旗护卫队,用它们从广场的旗杆上换回了一面国宝级的礼品——五星红旗。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修座紫禁城,没想到五百余年后,会跑进来一个石门的山妹子,带来山溪般的嗓音,面对五颜六色的游客高唱《请喝一碗石门茶》,用一碗明前的石门茶把故宫泡了半日。北方大碗茶和江南大碗茶在世界最大的广场上互敬了一碗。音乐电视制片人肖文现场听了歌很动心,多次联系要把我的这首茶歌作为经典茶歌打造,他喜欢里面“好酒不如茶,好梦不如茶”两句词。但爱喝酒的听了不高兴,说,老子凭一碗酒敢跟美国人开仗;爱做梦的听了不高兴,说,梦里有情人。骂归骂,唱归唱,年年茶文化节还是用《请喝一碗石门茶》这首茶歌压台。

  夹山有口碧岩泉,宋代圆悟禅师汲泉水著了部《碧岩录》,五百年前传到日本,演绎成东瀛茶道。石门茶要打出去,夹山这位茶祖宗是要紧紧粘住的,于是想到禅茶表演,把茶亲热到如来身上去。只知道和尚打坐少不得茶,赵州和尚卖关子,徒弟一张口就大声呵斥——“吃茶去!”茶在赵和尚心里到底该是怎样的吃法,佛才知道。唐代善会在夹山吃茶悟禅,悟出“茶禅一味”;两者又是如何的“一味”,佛才知道。不明白的事越多越好,后人才好胡编乱造。县文联主席朝阳很聪明,他把尼姑、沙弥、僧袍,加佛香、佛乐,凑一块儿。一碗清茶还真的让他“禅”出了味道,端到长沙国际友人品茗会,引发大洋彼岸一百多个老外狂呼乱叫,以为第五国粹。东方的专家肯定是要挑剔的,理由刁钻——主泡手尼姑没有剃头发。

  我行我素,一碗禅茶被我端上端下,前后端了六年,差点端上太平洋。2005年初,按上面通知,五月,石门禅茶要代表中国去日本名古屋参加“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表演。我和朝阳傻了眼,怕出去当着日本人的面,手式翻得不准,鄙老师的茶道式微。不敢大意,父子俩脑袋碰在一起,守着电炉子闷了半个月,把佛的禅静、黄老的柔静、剑的动静、书法的灵静都掺和进茶道,弄出了一套自以为很独特的禅茶表演。这碗茶最后没有端出去,却泡融了我们父子俩一个春节。

  这些年,无论是铁观音、碧螺春、龙井这些老牌绿茶,还是古洞春、银峰等绿茶新秀,都被国人捧着在神州大地炒来炒去,自己也被迫夹在中间振臂一呼。茶,已经很累了,一位清亮亮的少女子被绞上了五花大绑。尤其是看到一杯水被好看的女人用指尖挑起来把杯子翻过来倒过去,一圈的人不敢出大气,做法事般盯着三根香慢条斯理地燃。等钟声落定,茶杯捧到面前,双手接过,不到三钱的一杯水,朝后一仰,一口吞了。扭过头,只见一排舌尖正蜻蜓般停在杯面上,接着舌尖往后一缩,接着鼻翼快速地扇动,接着口中滑出嗞嗞嗞的细声——“啊,好茶!”动作连贯准确,雅到极点。想到自己刚才一口吞下去,好粗俗,耳根子烫人。

  回到家则完全是自己的喝法。

  进屋先不忙坐下,找出天天捧热的白瓷杯子,抓把茶叶放进去,不一定要银峰,二道茶更好,从暖水瓶倒大半杯滚烫的开水,杯子端回茶几上,坐下来,靠着,伸下懒腰,盯一会儿杯面上腾腾的白雾,趁热端到嘴边随意地呷一口——哟!全身的骨头和神经顿时一弹,松了……做神仙也不过如此。

  十年前,上南镇出公差,办完事领着五个兄弟去钻象鼻子沟。象鼻子沟是壶瓶山的一线天,少有人进去。没有路,好在是冬末,沟中的水缩成一潭潭的,只有根轻轻摆动的细线串连。我们抱紧横七竖八的乱石,一步步往里滚。乱石堆里随处可见各种杂树蔸,常年浸在水中,泡成了阴沉木,坚硬无比,弄不出来。沟顶有线薄薄的光,镀亮沉甸甸的绿色,朝头上迫下来,压迫身子挤出若干恐惧。一声鸟叫,心跟着抖。再往内爬,有轰隆声传过来,赶紧朝回跑。心慌石滑,我两次灌进深潭,一身透湿,不觉得冷。出了象鼻子沟,找上支部书记家,给我们燃起一炉大火,拿出几只搪瓷杯,每只杯子中丢一把屋前屋后自采的山茶,从火上提下熏黑的铜壶,用滚沸的山泉水一冲、一泡,顿时,木板屋里就涨满了香气。这茶香不娇嫩,不枯燥,不似有似无,很厚重,很野气。喝进去,苦涩滑过齿缝,满脑神清气爽。

  邢修桂爱喝茶,是个老茶客,后来见面说起喝茶没有不提壶瓶山的。壶瓶山这杯茶是可以收入我个人茶史的。原来,茶是要无心喝的,存心喝茶,或编个样子刻意地去喝,即使饮武夷红袍、台湾蒙顶,也不得传神。雨田读了我的《品茗赋》,说好,建议“无心为饮者也”这句话动一下。我一笑。一位僧人读了,说这句话与佛心相通,吹我是大饮者。我一笑,心里认定此弥陀是茶佛、是知音。

名字控

  时下,写茶的书比泡出的茶多,摞起来不如鲁迅的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人的福气。他喝的是哪些好茶,没说;怎么个会喝法,没说。但我断定,鲁迅不会刻意喝茶,他无非就是用瓷杯泡杯浓茶搁在案头,一边无意地喝,一边有意地写,喝着喝着,就煅出了一捆投枪、匕首。

  看来,茶是教人无为的。茶让人聪明些,放一半心下来,不要时时、事事、天天都不停分秒地去想有所作为。全社会拼命追赶,弄得个个大脑发麻、混乱不堪,最后像匹超重的骆驼倒在沙漠上。坐下来无心地喝喝茶,人生和社会都会多些安详。书读多了不一定静得下,会喝茶一定会静下来。茶是要盖碗泡的,心是要天地泡的,喝茶就是佳人陪你静坐,让你得到大静。大静,才会泡出不平常的人生和世界来。

  孔子的话好,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孔子跑来跑去,除弟子外,几乎是独行客。老孔不如我,我一生走过来,身边既有石,又有茶。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