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3)

时间:2014-04-24    来源:工作报告    作者:许勤  阅读:

  二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机遇,积极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创新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引进一批创新型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加快建设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努力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力争备案金额超过500亿元。加大全球投资推广力度,突出高端定位、总部优先、业态先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入区企业超过1万家,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三是全面掀起前海开发建设高潮。瞄准世界最佳商务区,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规模1200亿元,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大开发格局。创新深港联合推进机制,健全深港两地高层定期沟通会晤和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吸引更多香港企业参与前海开发建设。

  (三)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发达的湾区经济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特征。深圳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要紧紧抓住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等重大机遇,发挥经济繁荣、市场开放、创新活跃、改革领先的综合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经济纵深,联手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互动、区域协同的湾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的发展。

  一是优化湾区经济发展布局。紧紧围绕陆海资源统筹、产业集群发展,高标准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湾总部基地、大鹏湾国际生态旅游区、国际生物谷等建设,不断强化福田、罗湖、南山商务中心功能,着力打造盐田、宝安、坪山中心区和大空港、北站商务区、光明门户区、大运新城等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片区协调互动的湾区经济发展形态。

  二是增强湾区经济核心功能。依托深圳亚洲最大陆路口岸和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联动优势,着力增强航运、贸易、金融集聚辐射功能。加强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吸引国际合作机构落户,鼓励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完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进一步提高国际中转比例,培育发展邮轮经济、游艇产业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港口经济附加值。提升新航站楼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空港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际会展业和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金融中心城市建设,集聚更多金融高端资源,全年新引进法人金融机构20家以上。

  •   三是提升湾区经济国际影响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输出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和品牌,服务贸易出口达到490亿美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现利用外资58亿美元。全面落实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国际化社区和国际学校建设,瞄准国际知名城市拓展友城网络,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四是推动湾区经济协同发展。面向亚太,立足全国,依托泛珠三角,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开拓更加广阔的经济腹地,提升湾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河治理四期等跨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马洲河套等边境地区合作开发。深入落实CEPA、ECFA和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合作,推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深莞惠合作,推动深茂铁路、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赣深高铁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打通区域合作战略通道,形成湾区经济发展联动效应。

      (四)坚持质量优先,打造产业升级新优势。以质量创造价值,以质量赢得市场,是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牢牢把握质量导向,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一是突出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完善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优势,加快留仙洞、大沙河创新走廊等产业基地集聚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培育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服装、钟表、家具、眼镜、黄金珠宝等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落实总部经济政策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引进一批总部企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强化内需拉动,进一步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主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培育发展信息、健康、文化和时尚消费等新业态,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抢抓新型城镇化重大机遇,积极开拓内需市场,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内销比重。提高投资质量、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华星光电二期、腾讯滨海大厦、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三是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全面提升深圳产品食品质量标准,以更高标准创品牌、树信誉、拓市场,保障消费安全,增强产品竞争力。强化标准实施的基础支撑,完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使深圳成为重要的产品认证和检测中心。加大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和频次,强化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把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创建全国诚信建设示范城市。

      (五)加快创新驱动,强化经济内生增长新优势。创新是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瞄准前沿、聚焦重点,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努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是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建成国家基因库一期工程,加快太空科技南方中心等项目建设,争取未来网络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深圳。推进超材料工业技术、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建设发展质量,创新载体总数超过1000家。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开放运行、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对创新的支撑作用。

      二是实施科技攻关计划。组织实施50个以上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生命信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实现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突破,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国家技术标准。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开工建设特色学院集中校园,加快筹建若干所特色学院。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系列政策,继续实施“孔雀计划”,引进10个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安居政策。

      四是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跨界融合,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

      建立一批产学研资用联盟,探索更具弹性和活力的组织形式。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股权投资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资本化。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分布式、网络化创新和全社会“微创新”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

      (六)突出绿色低碳,增创宜居宜业环境新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民生之需。要加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总量控制、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深圳。今年安排节能环保资金增长35.8%。

    haiyawenxue

      一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鹏城水更清行动,着力改善前海湾、深圳湾等近海水环境,加快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葵涌河等综合整治,推进观澜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投入运营公明污水处理厂,推进沙井、燕川污水处理厂二期、东涌污水处理厂和老虎坑、上洋等污泥处理厂建设。建成污水管网200公里。

      二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推广使用国V汽油,加快新能源汽车、货运行业LNG车辆和港口岸电应用。扩大黄标车限行范围,全部淘汰非专业类公务黄标车。完成妈湾电厂深度脱硫和除尘改造,推进垃圾焚烧厂烟气脱硝,加强施工扬尘管理。提升工业燃烧源治理水平,完成300家重点排放企业废气治理。

      三是提升绿化水平。推进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四带六廊”自然生态安全体系。加快大鹏半岛、田头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187公里、3.89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开展立体绿化示范,新建改造提升公园50个。强化绿道管理,完善配套设施。扎实推进垃圾减量分类试点。

      四是开展绿色低碳合作。出台国际低碳城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快核心启动区项目建设,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办好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健全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加强环保信息共享和跨界污染协调治理,提高区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七)注重完善功能,推进有质量的城市化。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适应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有序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存量用地占供地总量达68%以上,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后海、华为科技城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推进岗厦、笋岗-清水河、白石洲和盐田三村、四村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推动插花地城市更新。加快解决城市化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深入实施特区一体化建设新三年计划。今年市本级投资73.8%安排在原特区外,加快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一体化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原特区外城市功能。着力改善梅林关、南头关、布吉关等二线关交通环境,建成开通彩田路北延段,启动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开工建设坂银通道等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

      三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着力优化城市路网,建成坂澜大道,推进东部过境高速、坪盐通道、外环高速、南坪快速三期、桂庙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完善盐田港后方陆域路网和推进疏港道路建设。积极建设公交都市,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和龙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规划建设,优化新增60条以上公交线路,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5.5%。落实城市交通白皮书,强化需求管理,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力度,打通24条断头路,实施路边停车收费管理试点。

      四是打造国际一流信息港。全面落实加快信息化发展若干意见,推进“百兆到户、千兆到企”,光纤入户数增加到150万。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8%,基本实现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WIFI免费全覆盖。深化三网融合试点,扩大广电、电信业务双向开放。实施交通、水电、三防减灾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五是增强城市保障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迭福LNG项目、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引水工程和水库建设保护力度,推进公明供水调蓄、清林径引水调蓄等工程建设。新开工一批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加强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管理,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市政燃气管道11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户。

      (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提高民生幸福水平。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民为本、服务民生。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依归,着力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提升民生发展质量。今年市财政安排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增长23.5%。

      一是启动实施12项重大民生工程。着眼长远、系统谋划,集中启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蓝天工程、基础教育、名医、文体惠民、安居、养老、社区公园建设、污水管网建设、茅洲河治理、消防能力提升、地面坍塌防治等12项跨年度、跨“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力争通过几年持续努力,集中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民生幸福水平和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扎实办好116件年度民生实事。围绕市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原则,年度安排116件具体民生实事,当年实施、当年见效,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实、一件件实事的办理,让市民不断得到更多实惠。

    haiyawenxue

      三是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8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和1808元。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总体提高15%。构建租售补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5万套、竣工2.5万套、供应2.8万套。落实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探索社会保障市场化补充机制,推进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市养老护理院等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养老床位1500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以上。

      四是提升教育事业发展质量。优化资源投入和师资配备,加快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启动第二批百校扶百校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28所,建成盐田高级中学,新增普通高中学位420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7万个。加快7所高级中学规划建设。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00所和幼儿园学位2万个。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招生和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开展本科教育,加快深圳大学西丽校区等项目建设。开展全民素质提升试点,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五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着力引进国内外名医、名院、名诊所等优质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动国家癌症中心深圳医院建设,规划建设新一代卫生医疗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北大深圳医院外科住院楼和宝荷医院,加快新安、新明、聚龙等医院建设,新增病床2400张。提升社康中心医疗配置和服务水平,推广家庭医生服务,加大全科医师引进培养力度。发展网络医疗,推动公立医院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认,完善预约诊疗、电子病历等服务,更加方便市民就医。依法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完善重大流行性疾病防控机制。

      六是大力推进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阅读之城,不断提升设计之都影响力,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办好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重大文化活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探索建立城市荣誉制度。加快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大鹏所城二期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南头古城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体育运动,完善体育设施,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体质。大力引进国际高水平赛事,办好WTA和ATP国际网球公开赛、中国杯帆船赛、国际马拉松赛、高尔夫欧巡赛等重大赛事。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办好第三届慈展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新一轮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扎实开展对河源、汕尾扶贫开发“双到”及重点县帮扶工作。以喀什深圳城和深圳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做好援疆工作。继续抓好援藏、帮扶贵州等工作。

  •   (九)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机制科学、内容丰富、参与多元的治理体系,努力保障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推动完善社会组织相关法规、内部治理结构和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探索建立专业社工职业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

      二是强化基层管理服务。深入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和“风景林工程”。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三是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管理。创新人口调控手段,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城市承载力,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落实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平安深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刑事治安总警情继续下降。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对城中村、“三小场所”、商贸市场、高层建筑等重点区域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重点片区防洪蓄排工程建设。完善气象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机制。

      (十)着力“两个转变”,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抓好职能和作风“两个转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减少直接管理、微观干预和事前审批准入,强化间接管理、宏观调控和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更好地弥补市场失灵。

      二是着力推进政府作风转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意见,切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健全反对“四风”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改进文风会风,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健全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积极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9 海崖文学网:www.haiyawenxue.com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拓展协商民主形式。加强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认真办好建议提案,完善办理机制,提高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效推进法律实施,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四是狠抓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廉洁城市建设。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实现“三公”经费总额再下降8%以上。同时,全面启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描绘特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宏伟蓝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谱写中国梦的深圳篇章!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