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4-04-24    来源:工作报告    作者:许勤  阅读:

  ——2014年1月23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许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   2013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打造深圳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在质量提升中增创新优势,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全年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2501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6亿元,增长10.6%;进出口总额5373.6亿美元,增长15.1%,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4818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1亿元,增长16.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

      (一)质量型增长特征更加鲜明。深圳质量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质量第一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深圳荣获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称号。经济指标实现“双突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双下降”,用水总量下降3300万立方米,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3%。经济效益实现“双提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提高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提高20个百分点。需求结构实现“双优化”,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比重超过8成,工业产品内销比重首次超过5成。城市功能实现“双跃升”,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三,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升至3000万人次以上。

      (二)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经济持续发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华为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63万亿元,增长1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下一代信息网络、高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基因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出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1家。技术创新向引领式迈进。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176家,累计达955家。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66项。新组建3D显示、大数据等产学研资联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48.1%。

      继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个奖项之后,又有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大奖;腾讯、比亚迪等公司4项发明获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1/5。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技术国际领先,深圳企业获得LTE商用合同数全球第一。开放式创新步伐加快。引进10个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三星通信设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落户深圳。新增开展境外研发业务企业31家,华大基因成功收购全球知名的美国CGI公司。高交会、文博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电子信息博览会、IT领袖峰会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产业转型升级步入正轨。科学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时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出台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等产业规划及政策,加快构建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预计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43.4∶56.6,服务业比重再提高近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跃居全国第三,新引进法人金融机构26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1.3%。华星光电成为全球第五大液晶电视面板厂商,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项目正式投产。加工贸易企业中委托设计和自有品牌比重超过65%。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工业设计产业增速为工业增速3倍以上。

      荣获全国唯一“中国钟表之都”称号,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水贝·中国珠宝指数正式运行,服装、家具、眼镜等产业品牌化、时尚化转型加快。深圳位居2013福布斯中国商业城市榜第二位。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4家本土企业入选世界500强,27家企业进入财富中国500强。引进菜鸟网络等总部企业20家,总部企业数量在全球370个新兴市场城市中列17位。新增规模以上法人企业3667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0.3%。淘汰清理转型低端落后企业3145家。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500亿元,“深商e天下”电子商务平台集聚企业超过3000 家,深圳成为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网络支付、借贷和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居全国前列。

      (四)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新特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和绿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市民绿色福利持续提升。PM2.5处于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新建改造公园80个。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建成开放。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完成124公里、3.56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盐田区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光明新区成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等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新增污水管网218公里,527个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减量分类试点。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水耗三年累计下降33.4%,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67%,成为全国节水型示范城市。预计化学需氧量三年累计减排2.55万吨,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二氧化硫、氨氮分别累计减排5100吨和3600吨,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80%和96%,氮氧化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

      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新增绿色建筑38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1000万平方米,全年可节电14.8亿度。全面推广使用国IV柴油;淘汰黄标车近3万辆,是上年的1.5倍。绿色低碳影响力不断扩大。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占全市碳排放总量40%的机构上线交易,成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场。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363辆,居全球城市前列。国际低碳城建设加快,引进太空科技南方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成功举办首届国际低碳城论坛。深圳成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城市。

      (五)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总体方案和年度改革计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前海开发开放实现大提速。2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工。产业准入目录出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强劲,入区企业超过3500家。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7家新型要素交易平台设立运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率先开展,备案金额超过150亿元。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扎实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前海商事法庭、国际仲裁院、廉政监督局成立运作。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率先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革以来新增商事主体数同比增长152%。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市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4%。

      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市场化的产业用地供需平台,首宗原农村产业用地入市交易。实行以备案为主的社会投资管理改革,社会投资占比提高到80.8%。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20万户试点纳税人总体税负减轻34.4%,全市纳税人共减税81.6亿元。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启动。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加大。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取得突破,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运作。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若干规定,内地首家香港独资眼科医院正式运营,社会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量的23.3%。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施积分入学。

      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实际使用外资54.7亿美元。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2537家,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省的47.7%;深圳企业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231.9亿美元,约占全国地方企业的22.5%。出台实施保税区转型升级总体方案。深港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深圳河治理四期工程开工,莲塘/香园围口岸前期工作完成。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引进华润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全方位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工作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及重点县帮扶顺利开展。援疆、援藏和对口帮扶贵州等取得新成效。

    haiyawenxue

      (六)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强化中心城市服务辐射功能。城市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特区一体化新三年计划实施,原特区外投资占全市比重达73%。调整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高标准建设3万亩基本农田,完成土地整备18平方公里,开工天安岗头等49个城市更新项目,深圳再获省“三旧改造”一等奖,福田区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启用,转场圆满成功。空港国际航线客流量增长25.6%,海港国际班轮航线达238条。厦深铁路投入运营,广深沿江高速、博深高速、清平高速二期建成通车,文锦渡口岸新旅检大楼投入使用,轨道交通三期7、9、11号线加快建设,丹梓西路等34条断头路打通,80个片区交通综合改善工程完成。新增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11万户。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14项工程获6个国家优质工程奖、6个詹天佑奖和2个鲁班奖。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4G网络正式商用运营,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启动,互联网、家庭宽带、无线宽带覆盖率分别达84.2%、83.1%和87.7%,蝉联国内“最互联网城市”称号。新增光纤入户30万户,开展30个智慧社区试点。深圳成为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信息加快实现“统一采集、部门共享、联网运行”。国际化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新增圣彼得堡、雅典、赫尔辛基、明斯克等10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达54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演出。

      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杯帆船赛、世界模特和精英模特全球总决赛等高水平赛事成功举办。旅游总收入增长13.8%。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发布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出台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指引,扎实开展危险边坡、危化品、泥头车等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提高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分别抽检27987和1315批次,依法查处其中不合格品1255和10批次,分散、落后的旧屠宰场全部关闭。推进平安深圳建设,立体防控体系不断完善,110接报刑事治安警情数继续下降,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基本、可持续,加快民生幸福城市建设,111项民生实事完成109项,还有2项正加快推进。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财政对九类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达1061亿元,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50元。新增就业人数超过8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35%。社保基金收支分别增长22.7%、21.7%。保障性住房开工1.7万套、竣工2.21万套、供应2.7万套,建立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机制,安排人才安居货币补贴10亿元,人才住房和补贴惠及约20万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启动。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中小学公办学位2.04万个。建成普惠性幼儿园503所,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惠及21.5万名儿童。

      统一公办学校生均拨款和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发放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津贴5.8亿元。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启动校区工程完工。累计6所特色学院开始筹建。市儿童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重大卫生项目建成启用,新增病床1042张。家庭医生签约户数累计达23.2万户。疾病预防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加快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城市无障碍改造规划,新增养老床位 766张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市养老护理院、社会福利中心新址项目开工。深圳籍运动员在第12届全运会上获18金19银的历史最好成绩。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