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不该消失的称呼

时间:2012-12-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南山翁  阅读:

  “同志”这个曾经温暖过一个时代的称呼,如今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连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开场白也由原来的:“同志们晚上好”,改为现在的,“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了。“同志”称呼的淡化,可能是大家觉得“同志”这个称谓太过政治化。过去“同志”具有政治身份的象征,我们对资本家,党外民主人士是不称同志的。
    其实“同志”的称谓,并不是现代政治的产物。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古代,同志和先生、长者,具有相同的含义,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国语?晋语四》里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的记述。《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中也有“同窗为朋,同志为友”的记载。可见“同志”一词包涵着诚信、友爱,志同道合等精神要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国以后同志被广泛地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时的称呼,显示出公民间不分等级,地位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彼此间称呼同志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职务、官衔相称,明显带有等级尊卑的区分。比如李处,一听就知道这个姓李的人是位处长。张总,则表示这个张姓的人不是总经理就是总工程师,或者是总监、总设计师什么的。随着“同志”称呼的消失,党群关系间的平等和谐,也随之消失。如果一个乡下人,贸然称呼某书记为同志,他心里一定会不高兴。不经意间的一个称呼改变,意味着我们的观念在改变。真不知道这种改变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抑或是我们的信仰在变味。
    同志的核心理念是平等,上至总书记,下到普通公民,彼此间都可称作同志。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党政官员把分工的不同转变为地位的等级化。使原本平等的同志关系,变成某处、某局的上下等级关系。我们的官员已经不习惯于别人称他们为同志,而喜欢听带官衔的称呼。这实际上是把自己凌驾于民众之上,使得原本崇高的价值观变得世俗起来。既脱离了群众,也损害党的凝聚力。
    即使在民众之间,也在增加隔阂。陌生人相见,还真不知道怎样称呼。进了机关衙门,则更不知道这个人是某处还是某局,或者是某书记。叫高了他尴尬,叫低了他不痛快。远不如从前,大家都称同志。
    “同志”,这个“志”表示志同道合,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还有共同的道德标准。称呼的变化,意味在我们的某些道德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内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职务的高低是党员在组织分工中的角色定位,不是政治地位、个人身份的象征。更不能把它当做谋取私利和特权的工具。官职发酵之日,往往就是“同志”观念淡化之时。如果连党内成员之间都不能做到平等,那里还有与人民群众的平等?没有真正的平等,就没有内心深处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也不可能实现党内和谐。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同志”意味着志向相同,“同志”意味着精神相通,“同志”意味着地位相等,“同志”意味着情感相亲。“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同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永远地存留在我们的相互关系之中,让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同志情结,成为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和谐的动力。“同志”的称谓不能丢,更不要让同志成为同心恋的别称。2012.9.17.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