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这个时代需要读书精神

时间:2016-10-28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李菁  阅读:

  如今,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总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得失,宁愿把时间花在丰盛物质生活上,也不愿花在丰盈精神生活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越来越不可或缺,书本却被束之高阁。

  当代著名作家麦家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文字正在远离我们,我们正在远离书本。一位诗人也曾说过,现在是一个什么年代呢?就是文字远离我们的年代。我们只有趴下来,跪下来,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小小力量。

  然而于我,文字从未远离。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当冬天来临,我就会与父母围在火炉旁,一人手执一本书,各自沉浸在书本中。若是有谁看到了一句精彩的话,就会读出来跟其他人分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对书的热爱感染了我,耳濡目染间,我常常不自知地捧起书来读,心灵渐渐澄澈,爱书的种子悄然发芽。

  后来,不管我是遭遇痛苦,还是历经颠簸坎坷,书籍都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光亮,引导着我义无反顾地走向坚定的人生目标,无惧无忧。

  •   我爱书如命,书亦回报我以爱。在大学任教期间,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给学生们讲“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书籍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让一个调皮的差等生变成现在这样内心有能量的“励志姐”。

      每次上课我都会给我的学生们带去一些好书,不敢期望哪一本书能改变他们,只愿能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长此以往,成效显著,学生们会争着读我带去的书。课间休息时,他们还会主动与我讨论读这些书的所思所感。我分明看到,他们说到心中想法时的眼神里散发出一种光芒,如天上熠熠生辉的星星。

      阅读好书对年轻人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我带给他们读的书,是砖,引着他们去学校图书馆阅读不计其数的经典之作,是玉。我每每在图书馆,都会发现座无虚席的阅读室里,满是抱着考试参考书冥思苦想的学生,考研书、雅思书、托福书,各种大小考试需要考到的书,而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少之又少。

      他们是那么年轻,正该是思想活跃,博采众长之时。如今,却把所有的阅读时间都花在应试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一个只读工具书的人思想难免干涸,需要有丰富的营养去滋润。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类型的书籍,正是枯萎河床上另辟蹊径的萌芽,你看似它们当下无用,在长久的积累和领悟中,实则可以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加强你的逻辑判断,提升你的美感素养,改变你的人生格局,真真是意义深远的好书。

      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拿起书本阅读?考试的时候,读应考的“葵花宝典”;初入职场,读如何快速融入职场的“圣经”;内心困顿,读市场上热销的“心灵鸡汤”……应运而生的阅读,只是一种应试方式、工作方式、减压方式。如此浅尝辄止,犹如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洗涤心灵。读书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渴望,是融入血液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深入地去读一些真正能震撼你、改变你、影响你、润泽你的好书吧。

      读书不应只是成年人的事情,孩童更须坚持。亲近文字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早慧,明事理。现如今普遍家庭都有一种烦恼,孩子们只要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就离不开手机。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勒令,但是孩子们总会趁着大人不注意,又偷偷地玩起了手机。他们用手机玩游戏、看漫画、聊QQ、看电视剧、搜索明星信息……玩得不亦乐乎,俨然一个小大人,即使伤害眼睛也在所不惜。玩物丧志,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丢失了最重要的启蒙童真。

      我有一位朋友是做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有一次我去她家里,看见一屋子的小学生有百分之八十都戴了眼镜。我很惊讶,也深感悲哀,后来与朋友聊到此事,她说造成孩子近视眼的罪魁祸首是手机。

      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光。每天放学回家我一做完作业就会看文学杂志,翻看父亲书架上的好书。父母希望我把时间放在考学上,不再让我接触课外书籍,我便偷偷地读。晚上等他们房间的灯关了,我就轻轻地爬起来,用大被子把身体盖严实,从枕头下面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文学书籍与手电筒。手电筒微弱的橘黄光亮,陪我徜徉进书的海洋中,个中快乐,无以言表。

      对书的痴迷也让我付出了代价,六年级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我成了近视眼。

      我的近视,与如今孩子的近视,不可同日而语。

      两者自然都不值得效仿,但我们那个年代从小爱书的精神如今早已被丢失。即使老师在寒暑假布置了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并写下读后感的作业,大多数的孩子却只是为了应付任务,随手翻看了几页书,然后用手机百度下这些名著的读后感,东拼西凑地完成了作业。

      阅读,成了一种应付,可悲可叹。如此,这一代的孩子才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传统礼仪的教育。

    haiyawenxue

      没有被书香浸润过的心灵是狭隘的,缺失书香的陪伴使得一个人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总有缺失。纵观大学生课堂睡觉的现象,老师批评睡觉者,他不觉有错,反而慢悠悠地说:“我毕业后不做这个专业的工作,不用管我。”如果他阅读过经典书籍,他就会懂礼知耻,就会明白什么是“疾学在于尊师”。在古代,学生见了老师是要弯腰鞠躬的,长辑拜见,无上尊敬,而今我们无需那么多繁缛礼节,但尊师重道的礼规不能忘。因此,阅读之人越读越谦恭,就如同丰收的稻穗低垂下头。

      由于各种软件的介入,当今变成了快餐阅读、手机阅读的“读图时代”,但依然有文化界的名人呼吁这个社会要回归到书本上来。虚拟的东西怎敌过握在手中沉甸甸的精神食粮,人读书,书养人。许多作家、艺术家与文艺工作者都爱书爱到了骨子里,书与他们骨血相融,慢慢地,浸染出他们不凡的气度。

      在演艺圈,那些喜爱读书的明星总会更受人尊敬,这些带着书香的明星不仅外表光鲜亮丽,内心的格局也别有洞天。许多人都喜欢刘若英,她并不是最美的,可是热爱读书的她身上总萦绕着一种淡而不俗的气场。她的恩师陈升曾说过,“奶茶是他所知道的台湾女艺人中看书最多的。”刘若英喜欢读名著,言谈举止中自然有了书香的韵致,因此她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把民国女子张幼仪的美丽与哀愁演绎得淋漓尽致。刘若英更是挥笔写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淡淡素雅,却是思想中的吉光片羽。

      读书当然不分身份高下,不分财富多少,只要你识字,就能看书,就应当看书。读书应当如“洗脸”一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洗脸洗去的是脸上的污垢,读好书洗去的却是心灵上的蒙尘,让心灵更通透,日积月累的沉淀,让岁月更绵长。

      前几日见了一位儒雅的长辈,他既是法官也是书法家。他惜时如金,工作之余,不赌博,不应酬,按点回家读书写字。

      他有一个习惯——每天读书至凌晨两点才入睡,清晨六点准时起床。这个阅读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深知自己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余下读书的时间是过一日便少一日。如今他每日只读两类书:法学与书法,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同挖井一般深入地去钻研。

      他的言行举止中也带了书的气象。一桌人吃饭,他挨着老太太坐,帮着老太太取下身上的挎包,每上一道菜,他总是先把菜夹到老人的碗里,他知道老人眼睛看不清楚。与晚辈聊天时,他总能适时地赞美和鼓励对方。他自谦自己糊涂了大半辈子,不与人争,不与世争,唯独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丰盛。

      有一次他去一个寺庙诵经祈愿,诵读了几个小时,大汗淋漓,背上的衣服反反复复地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几个小时,他一遍又一遍地只是在重复一句话:为家乡修一座桥。

      因为家乡的那条大河总是发大水,每每洪水一来,人们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条河上修一座桥。

      后来,他把自己名下的另一处房产卖了,大家都以为他在为儿子攒钱娶媳妇,谁知他用这笔钱在家乡的大河上建造了一座横跨六米宽的大桥。

      长身玉立,精神如柱。

      他身上的那种传统读书人的精神格局,如同生长在山巅的松树,迎风傲立,由内而外迸发出不可限量的力量。

    haiyawenxue

      人生多苦痛,要面对的责任、担当、痛苦与挫折,一样都不会少。劝勉人们多读书,并不是说读书就如同拥有“免死金牌”,就可以免去这些生命的考验,但是多读好书定会增长你的智慧与见识,让你明辨是非,懂得思考与选择。站得高看得远,你的人生或许会因此少走很多弯路。

      在我们急着让物质生活变得更好的同时,精神生活更要紧随其后,不然,浮华尽头总是空。读书精神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引导全民阅读,每一个人由此丰盈自身,提升精神品格,社会这个大家庭会少了很多罪恶、伤害、纷争,个人的小家庭也会少了许多争执、怨怼、殴打。

      一个时代若以读书精神作为底色,全民共同参与描绘蓝图,这个时代也会是理性与温情的。同时,这样的读书精神可以引领人们穿越迷失的陷阱,抵达丰盈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