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武当山之幸与华山之悲

时间:2014-03-2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马治权  阅读:

  2013年春天,我到华阴市调研,朋友建议去华山看看,我说好。我九上华山,对华山的美了然于心。华山以险著名,也以硬朗凛冽彰显个性,我因此称其为“裸体大卫”。

  过去上华山,坐缆车到北峰,然后慢慢向上爬,经苍龙岭到中峰、西峰、东峰,总还有点“爬”的意味。这次上华山,听说新辟了一条线路,可直达西峰。我想那就省点劲,坐新架设的缆车吧。

  一路经过几番起伏,倒也不失新意,华山触手可及,群峰近在眼前,我忙不迭地拍照,享受着航拍一样的快感。然而随着缆车的升高,这样的快感转瞬即逝——眼前突兀一个大洞,一个能让缆车穿山而过的“大洞”。我的心收紧了,颤抖了,以致疼痛了。这样说,确乎毫无半点虚饰和矫情。华山是我心爱之物,我九上华山,踏遍华山的拐拐角角。今天,它的一叶肺被人洞穿,鲜血淋漓,我自然游兴顿失,由忧转怒,这可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呀——据科学考证,约在30亿年前,华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白垩时期(距今2.2亿—0.6亿年前),华山岩体开始抬升,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华山之美,美不胜收。华山之险,险象环生。华山之所以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就在于它的阳刚之气——西峰的千米之壁,挺拔耸立,形成了绝无仅有的气质。而此壁也正是华山的标志,看见此壁便看见了华山,看见此壁便看见了长安。就这样一个几十亿年才形成、不可再生和复原的美景,一瞬间便被破坏。林则徐当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对联,正是此壁的写照。而今天这个“无欲的壁”却有了欲望——被金钱的欲望凿穿——华山从此无完璧!

  如此藐视自然、野蛮对待自然的行为,还有一宗,那就是汉中的石门石刻。20世纪7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为了让汉中平原的土地旱涝保收,水利部第三工程局进驻褒谷,决定在古石门河兴建水库。尽管石门石刻是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向上挪几十米就可保全石门石刻,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在修建褒河水库和保护石门文物的抉择中,几乎没有争论也无须争论。虽然有文物工作者挺身而出,奋力抢救,精选出十三方书法精品,整块凿迁装运至汉中博物馆,但因为失去大环境,其书法与遗址连在一起的壮美景象荡然无存。

  •   是不是因为经济效益就可以毁灭文物古迹和自然美景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据汉中市博物馆馆长冯岁平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汉中曾经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为了改变由陕入川的困境,1934年,民国政府计划沿着古褒斜栈道修建“西汉公路”。但面对著名的石门隧道和石门石刻,当时担任施工的总工程师张佐周硬是修改了设计方案,将线路抬高几十米避开了石门石刻,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鸡头关大桥”。虽然无论从地质构造还是山势走向来看,西汉公路都应沿褒河西岸出山而非东岸,但当时的施工者,为了使千年石刻避过灭顶之灾,专门绕道建了一座既费工又费钱的“鸡头关大桥”。

      还有一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武当山,峰奇谷险,风景秀丽,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此山之所以盛名天下,除了它的宁静和清秀之外,与它建筑的奇异是分不开的。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依山而建,蜿蜒回环,自然地遍布峰峦幽谷,绝不为“宏伟”而劈山填壑。当时修建武当山时,明成祖朱棣批示“不可动一石一木”。如此,才有了人造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完美融合,也才使武当山未被毁损。

      武当山之幸和华山、石门之悲,让我们看到两种自然观。一种是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知道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资源,是上天的杰作,只能养护和珍惜。一种却是为了经济利益,不管不顾,随便截流拦坝、削山造城、垦荒种地……这后一种“人定胜天”之胆大妄为的结果,只能是求得一时之利,而却不得不付出难以修复的环境恶化之巨大代价——涝灾、旱灾、沙尘暴、PM2.5……

      殷鉴不远,倡导科学发展观亦有年矣,但至今仍有人为追求所谓经济利益,而甘“冒上绞刑架的风险”(马克思语),在开发、发展的幌子下肆意“改造”环境、“拆迁”文物古迹,其所为的,恐怕更是因了“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