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普希金与中国

时间:2013-08-2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甘鱼泽  阅读: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翻开俄罗斯文学史,在普希金这一章里赫然写道:普希金乃是俄罗斯文学奠基人,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则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罗斯人民诗人”。

  普希金其人其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而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黑奴”汉尼拔的孙女。普希金家中藏书很丰富,伯父又是一位诗人,家中常有一些文人雅士来聚会,谈诗论文。他母亲,特别是他的奶娘一直陪伴他,经常讲述民间故事和传说,吟唱俄罗斯民谣。这一切成为普希金最初的文学启蒙。

  1815年,普希金在皇村中学初级班升高级班的毕业考试上,朗诵了《皇村回忆》这首诗,在场考官为之大震,从此,普希金走上了文学之路。

  1817年,普希金在皇村中学毕业后,来到外交部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自由颂》、《乡村》、《致恰达耶夫》等诗篇。在《自由颂》中,普希金愤怒谴责沙皇暴君: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死亡。

名字控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看后大为惊慌,指示手下:“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后来,由于皇村学校老师联名求情,他才没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转而到了南俄吉谢辽夫等地。

  当时南俄正是贵族革命力量的中心。普希金更加积极参加十二月党人活动,创作了许多号召推翻农奴制的政治抒情诗,如《短剑》等。1824年,普希金因和南俄总督发生冲突,沙皇政府把他关押到他父亲的领地,由其父看管。这样,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度过了两年幽禁生活。1826年9月,新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赦免了普希金并在莫斯科召见了他。此时的普希金对新沙皇还抱有幻想,在召见时向尼古拉一世献上了一首规劝诗《司坦施》,希望新沙皇对十二月党人流放犯开恩,减轻他们的苦役。可是,很快普希金发现,他的幻想破灭了,新沙皇的统治更加残酷,社会现实更加黑暗。《致西伯利亚囚徒》(1827)、《阿里昂》(1827)等诗篇反映了诗人对沙皇的愤怒,对革命党人的鼓舞。

  1830年普希金来到波尔金诺村,在三个月的专心创作中,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大胆地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诗体小说,以适应表现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典型人物。可以说,这部诗体小说描绘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各个阶层人物的生动画面,被当时的大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836年10月,普希金完成了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在处理这种历史题材时,诗人巧妙地把家庭纪事、个人遭遇和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小说以贵族青年格里尼约夫和上尉的女儿玛丽娅之间曲折而动人的恋爱故事为线索,把他的个人命运与普加乔夫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从格里尼约夫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这次起义,通过他个人的独特感受和印象,透露出了普加乔夫的内心世界。这样普加乔夫就成了作品事实上的主人公。

  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和莫斯科一位十九岁的少女娜·尼·冈察罗娃结婚,随后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名誉受到侮辱,同一个叫丹特士的法国人决斗,腹部中弹,1月29日午后2时45分,普希金与世长辞。1937年2月10日中午,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上举行了普希金铜像迁移和揭幕典礼。人们高兴地发现,在铜像的台座上,重新刻上了普希金逝世一年前写的《纪念碑》一诗:

  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曾用竖琴唤醒人们善良的心,

  在我这严酷的时代,我讴歌过自由,

  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宽恕同情。

  普希金的“中国梦”

  普希金一生都对中国表示了无限的关切和兴趣。

  童年时,他常听母亲讲起外曾祖父汉尼拔的传奇故事。普希金后来在《自传》中写道:“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并要他去测量中国的万里长城。”这大概就是普希金对中国的最初印象。

  普希金于1811年12岁时,随同伯父来到彼得堡郊区沙皇村(现改名为“普希金村”)新建的贵族学校——皇村中学读书。此时,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在法国流行的“中国狂热”也早已传到了彼得堡。在彼得堡附近靠海的奥朗宁(现名罗蒙诺夫城)建有中国宫;在沙皇村的夏宫,也建起了中国式的戏院、桥梁和楼台亭阁等。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肯定在少年的普希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813年,普希金还在皇村中学读书时,他写了一首诗,献给托尔斯泰伯爵家庭剧院的一位农奴女演员纳塔莉亚,他写道:我不是主宰宫廷的帝王,∕我不是黑人,也不是土耳其人。∕你可不能那样对待我,∕像对待彬彬有礼的中国人,∕像对待粗暴无礼的美国人。这首诗提到了土耳其人、美国人、德国人,唯独对中国人赞美有加。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