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普通人的生活如何变得广阔

时间:2018-07-1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芝麻  阅读:

重读石康的一篇旧文,标题有些刺眼,《一到美国我就再也看不上中国姑娘了》,里面有句话,“但到了美国,普通人生活变广阔……”

和定居美国20年的朋友聊天,他笑,我们一直住在洛杉矶,视野比较窄,不像你们在国内,日新月异啊。

他是标准中产,满分的学区房,修剪整齐的草坪,生活简约心思单纯,一起出来吃饭胡侃,就算是复杂的社交活动。

这地方十年如一日,高速公路是二战时候修的,已经嫌它破烂;

马路边的涂鸦,还是原来的颜色没有掉漆;

  • 加州橙还是99分一磅,汽油价在3块多小幅徘徊;

    朋友的月薪从3000涨到3500;

    只是他的孩子,从抱在怀里的乖乖仔,变成青春桀骜的叛逆少年。

    猫在同一个地方,人事再少、环境再好,也嫌逼仄压抑沉闷。

    想了想,让普通人生活变开阔的,不是“在”美国生活,而是“一到美国”的 “到” 这个动词。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是期间的对比和思考,让生活有了新的维度。

    海边的孩子,如果没有见识过陆地,海就无边无际得没有意义。

    第一次带儿子欧文旅行,去的是山东。在餐馆,我们请服务员上一碗米饭。服务员说,没有米饭,我们这儿只有面和玉米。无米不欢的欧文说,妈妈你看,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吃米饭。

    每年我们出去转转,看看别人有什么不同。后来我出国读书,学业其实很吃力,把他接到身边,在英国上小学。

    在那儿,他的书包从十数斤变得空荡,午餐也没有米饭,热爱中华美食的他,接受了牛肉汉堡,fish and chips,有了兼容各式黑暗料理的国际胃。

    我一个朋友,常离家看看,带孩子国内外旅行。他说别人买房子的钱,我们买了里程。他们一家三口用掉十几本护照,签证页盖得密密麻麻。算起帐来,可不是小数。他并非富贵之家,余钱也有限。有人觉得他聪明,有人说他傻。留套房给孩子多实在啊,干嘛虚头巴脑的旅游花钱买罪受?

    这些事情,算起明帐来,暂时看不出收益。要算暗帐,就未必。

    总有人纠结,毕业,是回老家还是出去打拼?北上广深买不起房子,老家那旮旯又容不下梦想。

    haiyawenxue

    也有人问,孩子还小,要不要去参加夏令营?他去过的地方都未必记得呢,是不是浪费钱?

    还有人干脆说,带老爸老妈出去旅行,还不如直接给他们买点好吃的。

    如果让我出主意,我会建议,去没去过的地方,攒钱更要攒经历。

    尤其是生活的前半段,趁着身段柔软,尽可能给自己加戏。一生的丰富,仰仗有形的轨迹,更依赖内心的感受。

    人所能体验到的世界大小,一半是脚力所到,以到过的最远距离为半径画圆;一半是视力所及,以阅读过的书籍,上下拓展空间。

    足迹是线下的现实,阅读是线上的虚拟。

    这些经验,和脑力、心灵、情绪反复作用、来回渗透,组合成一个人的认知,让我们回避狭隘,变得丰富、厚重而立体。

    最近有网上有篇文,一位沃顿学生申请到基金资助,要去一个贫穷动乱的国家做四个月义工。妈妈担心孩子的安全,嘴上支持内心焦虑。

    ——她希望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孩子却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

    她调侃说,做父母的移民国外,在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努力工作、站稳了脚跟,终于给孩子创造了条件,让他能去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了!

    ——两代人,都在追求此前没有过的经历和体验。

    而不爱出门的人,会有一种迷之自信。

    haiyawenxue

    在某个群里,有个爱国群众发了一个帖子,大意是日本应当永生憎恨,你却去赞助消费买马桶。

    我其时刚从日本旅行回来,领教了日本的社会秩序,到处干净得像宾馆、人人礼貌得像下属。在一处公共厕所,我看见一个日本女子,洗手之后用手拘了一抔水,把水龙头洗干净,然后用纸巾擦干,水龙头亮得像新的一样。

    那一刻,我听懂了同事聊过的日本:哪怕一根头发掉下来,也包起来放在口袋里,到家才扔垃圾桶。相对于“感情是相互麻烦出来的”我们,他们更愿意独善其身,把麻烦留给自己。

    于是群聊起来,说日本可以学习的地方有哪些,比如说环境保护,日常的垃圾分类。

    日本垃圾分类确实做得好,旅途中吃盒饭,吃完之后的垃圾扔进三个垃圾桶,饭盒在A,筷子在B,剩饭菜在C,各有去处,精准回收。

  • 这位群众不忿地怼我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这儿饭堂也是这样的。语气里,隐约有贴上“崇洋媚外”标签的鄙视。

    后来我去他所说的饭堂吃饭,看到确实有分类,多次循环使用的餐具,筷子盘子放到不同地方清洗,污水排放到附近的小河,水质看着于心不忍。

    时机不巧,中美贸易战的当口,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遇到的大部分人还算友好,也没有怎么吓尿了。

    但那会儿,中美对峙,网上一片讨伐,要是夸美国人善空气好,也能算成敌对势力。

    反过来,美国人确实有太多地方可以吐槽。很多人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不会第二种语言,也排斥其他的价值观。

    一个美国朋友,研究中国得出结论说,中国男多女少,男性荷尔蒙太多,有诱发战争的倾向。我惊呼他脑洞清奇。

    后来他到中国工作,恍然大悟,说这么多大叔配萝莉,婚姻可以跨代,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

    ——没有哪国人的视野天生开阔,如果不肯开放接纳,都有可能陷在自身的思维定势里。

    一个对欧美不怎么来电的朋友,第一次出国,英奥法多国走一圈,感叹说,这些二流国家不是已经衰落了吗,怎么环境看起来这么顺眼?

    世界越大人越小,走出去见了世面,原有的认知,会被现实更新颠覆。像摩尔定律,孵化新的产品。

    有容乃大,一些“说不得”的事情,变得“能理解”了;

    一些“万万不可”的事情,变得“这样也行”了;

    一些如临大敌的事情,变得“多大个事”了。

    静水流深,才是有底子的真自信,不是嗓门大、闹情绪的虚张声势。

    我因为经常在外溜达,家乡有个老同学,总是对我很同情。他喜欢和周围每个人都熟、下班后能打牌约酒的悠闲,为我吃不到家乡的小炒肉、米粉,无法和父母长期呆在一起而遗憾。

    haiyawenxue

    我羡慕他所说的好处,也尊重他的选择。但反过来,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在不同的经纬度,尝过更多的生活滋味。

    家乡是一个人的初恋。能和初恋在一起一生一世,当然是极好的姻缘,但经历过几段感情,他乡故乡别处生活,有机会甄别和比较,也能用不同的方式去珍惜。

    偶尔返乡的间隙,家乡的一切所见所闻,自有一种不同的味道。

    我还有个同学,和班上另外一个同学结婚,后来离婚带娃,嫁给了小男友。被另一个从一而终的同学diss和看不起。正义的理由很简单,男方没什么对不起她的,能赚钱不花心,孩子都那么大了,没事离什么婚?还嫁个小奶狗,真看不惯这种人!

    而据我所知,那位再婚女同学,她之前所遭受的虐待、羞辱和冷暴力,已经让日子很难过。离婚证明了她的勇敢,二婚不错,证明她的运气也还在。

    这位幸福女生,一次婚姻就百发百中,但别人拖家带口,也有机会找得到真爱。她无法从自己的角色和个人经历中抽身,不接受也不理解各自的不同,去承认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有一个朋友,因为主张婚后和公婆分开住,背上不孝的罪名,被男友悔婚。准公婆很生气,养儿防老天经地义,我们还能帮忙做家务,你怎么这么容不下人?

    她无法解释,什么是界限,什么是个人空间,什么是各自的有限责任。因为没有人能够和愿意听懂。

    这位朋友,留学回来之后,在国际公益机构促进女性权益,经常代表女性发声。有意思的是,她却被“休”了。

    她所遇到的问题,不是什么婆媳关系,而是观念的水位不同,对婚姻家庭的认知,各有不同的版本。

    狭路相逢,窄的人进出自如,宽的人挤不进。

    终有一天,我们都要老朽,和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代沟隔阂,或许无法兼容。所以,很佩服和敬重那些年轻可爱的老人,他们崇尚终生学习,不拒绝新的事物,知识结构依然保持新陈代谢,思想总是有鲜活的营养液。

    “老了,学不动了”,是一种现实,值得得到尊重和理解。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选择,再普通平凡,也不会给自己扎紧口袋,形成包围圈,而是走出峡谷,到开阔处迎接生活。

    无论哪一种年龄,真正的老和死,是生命停止了流动。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