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提线木偶

时间:2015-06-0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关君  阅读:

  即使是面对“上帝的礼物”,美国父母有时也免不了手臂伸得过长。在中国,孩子既不是房客,也不是上帝的礼物,操控起来当然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而越是人心浮躁的时代,子女遭殃的概率就越大。

  关于父母的“祸害”,罪名很多,比如暴戾,比如冷漠,比如迂腐。而最多的,无疑是对家长们可怕的控制欲的指控。他们有的偷看子女的短信和日记,有的为子女规定交什么朋友,更普遍的情况是,迫使子女进入一条设计好的成长路径……在殷殷亲情的名义下,有些父母的管辖范围早已无远弗届。

  可以肯定,面对控诉,没有几个父母会承认自己有过强的控制欲。他们通常把自己的努力理解为爱与关切,并对孩子的“以怨报德”备感伤心。

  美国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埃文斯有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名为《不要用爱控制我》,其中有这么两段话:有人坚信自己真的很爱对方,但是他们的做法却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采取各种残忍的方法,来迫使对方成为他们心中想象的人。控制关系只会阻止控制者意识到,他们正在错过真正的亲密关系。

  看看郎朗讲述的学琴经历,可以清晰地看到,父亲郎国任为了完成对理想中“钢琴天才”的塑造,采取了何其残忍的方法。有一次,郎朗被北京的一位钢琴老师辞退,受到刺激的郎国任命令孩子“一定得像活不过明天那样地练琴”。不久后的一天,郎朗放学回家稍晚,他发现父亲眼里闪着“没有见到过的疯狂”。郎国任粗暴地要儿子去死,要么吃下三十片“安眠药”,要么从阳台上跳下去。当郎朗猛捶墙壁要毁掉自己的双手时,郎国任又极度恐慌地抱住孩子,抽泣不止,因为那双手是他的赌注,他的一切。

名字控

  世事难料,噩梦有时也会逼迫一个人成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那个自鸣得意的成功父亲,而且他的控制远未结束,声称要永远陪在儿子左右,他甚至在2009年的某次记者会上大谈儿子应该多大年纪结婚:“如果有儿媳,也得听我的,除了听话,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被媒体不厌其烦渲染的郎国任与郎朗这一对明星父子的所谓成功,在我看来,不就是一个手艺人与他的提线木偶的突然走红么?

  某位教育研究者说得好,这是在以孩子的人格健全和一生的幸福,去赌某项单一成就。

  与亲戚朋友的孩子玩耍的时候,我提醒自己不要使用“乖”或者“听话”,我意识到它们如此压抑天性,如此赤裸裸地暴露成人的操控欲望。

  在童年,我们依靠别人的评价来了解内在的体验,控制欲的危害就尤其可怕。《不要用爱控制我》的作者举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例:一个孩童对别人说“我饿了”,假如对方质疑道“怎么可能呢,你刚吃了没多久”,孩童的体验就可能被扭曲。作者说:“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而一个逆向定义的人,很可能发生人格分裂。

  我们不喜欢被控制,但摆脱却并非易事。生活在控制欲旺盛的社会、家庭,你会对自己缺乏信心,你会变得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东方文明造成的社会心理特征之一,恰是过分关注外部评价。

  而随意对他人下结论,判断对方的动机,也是我们身上的通病,它未尝不是一种控制欲的体现。他人加诸我的,我再加诸他人,控制的潜在力量就这么层层传导着。

  这样的人大批量地存在于当下,不过日子不那么好过了。新生代对控制的忍耐阈值在变化,反弹的力度在加大。

  时代确已不同,无论你喜欢它的自由还是诅咒它的冷血,未来社会都将不可逆转地朝人格独立、人际疏离的方向发展。它不再靠家庭情感维系,对此不做好心理准备,自己失落不说,还要牵连子女。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