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他从水边走来

时间:2013-08-0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耿林莽  阅读:

  也许,“波光粼粼”这四个字,最能代表陈旭明散文诗的艺术特色了。自幼在湖南有名的桃花江畔长大的诗人。对于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受,这便成就了他许多写水的优秀篇章。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写的《把你翡翠色的竹笛递给我》或可视为代表性的名篇。至今读来,令人心醉神迷。他写的不过是水上闻笛的一种感受,然而,由于他将月夜、水上、笛声的悠悠迷人、以及萦绕其间的爱情的思恋的若隐若现,加上语言无与伦比的韵味构成的魅力,其诗美的生命力便超出了一般。其感情表达的细腻来自于感受上的无微不至,和由浅入深、由近而远的节奏性进程的从容不迫。他的语言深得汉语语言独有的含蓄、深沉和悠然流转的韵味。在这章散文诗中,几乎无一例外,很难从中选出代表性的片段。随手抄一节,便可见其风采:

  层层迭迭,悠悠长长。欸乃声中,星月鸥翅下,没有去向的河流弱不禁风绕指如柔。鸟语凝固,轻音出笛,你翡翠色的竹笛上有一股乐音细瘦如烟,你起起伏伏的手指间有露珠滴下,洗亮了新月的碎片星星的影子夜晚的脸庞。

  夜,在你背后悄悄淡墨起来。星光打湿两岸青草。河流依旧浩荡,点点篷舟似菊。有光线从远处无比强烈地穿透过来,我看见一块块夜气破碎不堪,撒满一地。

  《临水》当然也是写水的,只是,这似已从她的“盛景”,转向了一种“衰境”,写的是水的“末日”了,一种冷隽的呈现,点点滴滴,便将现代都市水源枯竭的窘迫藏了出来,诗人不着一字,没发出一句“感慨”,无言的哀悼,全在字外。这是深得现代技巧的奥秘,和散文诗精炼特色的成熟。

  从“一些鱼骨在石上”,到“一些鱼在盘中”,到“烧烤摊。烤炉香气袅袅”之间,多少潜台词隐藏?有的人不熟悉散文诗这种简洁的表现技巧,往往求助于大片的交代性表白,是“舍近求远”“弃简就繁”的做法。你看,“慢慢地,卵石露出颊颚。素妆的云影下,鸟影如结痂”,以及“船,把影子弄丢了”,无不是水枯迹象的表现,直到“远山如瓮。俯身,汲一颗颗日子”“一粒水的闪。浑圆”,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无不紧贴着水之干涸这一“核心”而来,终于推出了“河流,脱掉外套”的结局。这其间的流动与跳跃,以及事物进展中的“过程性”的线索,清晰可见,充分体现了散文诗文体特色的优越性。

  •   结局的停水通知,是画龙点睛之笔,桶声响成一片的余音袅袅,更有着一种深沉的悲哀和隐约的反讽意味,在其间隐伏。

      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关注度都在明显增长。从旭明的《以诗说明》集子中,我读到不少触及城市生活题材的近作。这当然不是“逼上梁山”,而是诗人社会良知和悲悯情怀长期潜伏、滋长以至突现的必然归趋。旭明从水边的宁静走向市场的喧嚣,乃是他的思想与诗艺更趋成熟的标志。

      我们来看这章《进进出出》。“进进出出”,进与出,是城市所经历的“变数”。旭明选择了一条街巷中人们不经意的变化,来捕捉城市化进展中的细微脚步或足印。我欣赏的是他的结构技巧,充分利用散文诗多节段的流动跳跃、蒙太奇组合的特色,在对比中勾勒了变化的蛛丝马迹。经典杂文

      “许多日子都老了”,这句话突兀而来,为的是引出一系列“老了”的迹象。“一门。一窗。一瓦。一檐。一巷”,然后是门锁、围墙、“祖传糍粑”、自行车、寻人启事……这是一组镜头’属于将被时间淘汰出局的“出”。然后,将“一巷。一檐。一瓦。一窗。一门”的格局反向排列,从而引向了若干变化了的事物点滴,这种结构方式和表现技巧,是很新鲜、很现代、很简捷、很聪明的,它体现了散文诗的特色。我觉得,在研究散文与散文诗表现手法的区别,在体会传统技巧与现代技巧之异同时。这章散文诗或可提供一个典型的参照。我特别欣赏诗中介于两大段之间的那一个“特写”:

      宅外。透过一枝木樨与一只虫子的交谈,城市隐约。

      以及那一行意犹未尽的“结尾”:

      宅外。气温在升高。阳光仍鲜嫩。

      许多诗味都在有无之间,隐约于暗示之中,而不是老实巴交、一五一十地如实道来,这才是诗,这才是散文诗的意味所在。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