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芝麻官”缘何频诱“塌方式”腐败?

时间:2015-02-14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wugw5ok  阅读:

  在安徽萧县、泗县及太和县三地,县委书记贪腐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涉及当地干部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成为“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新华网,2月12日)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之下,“小官巨腐”现象频频被媒体曝光,成为反腐案中一个刺眼的类别。

  县委书记被媒体称为“芝麻官”,论级别却是与省部级、厅局级相差甚远,不够“高大上”引人注目,却也是管着一县地域,也是一方群众的父母官,在县级以下却也算不得什么,但县级及以下被称为基层,官员的执政决策直接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宏观之末、微观之始。因此,县委书记官小却“权大”,相应发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风险也高得多。

  安徽萧县、泗县、太和县三地县委书记贪腐引发“多米诺效应”牵涉的干部竟然多达数十上百人,堪称“塌方式“腐败。这些县委书记的破坏力缘何如此巨大?随着这起系列案水落石出,也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根源。从这些落马县委书记的腐败忏悔自述中能发现,导致这系列“塌方式”腐败的两大风险,用人腐败、官商勾结,而牵引这两者的正是“一把手”的“绝对权力”。

  其实仅从中央巡视通报的问题账单中也能频见到官场腐败的常见现象,“一把手”权力无法得到有效制约、监督,在权力的“任性”之下,屡屡突破党纪国法的底线。一些领导干部手握人权、事权、财权等诸权集于一身,有资可售,却又无法纪阳光监督,自然无法避免腐败暗生滋长。有些县委书记利用手中用人权大搞“官帽批发”,待价而沽,将权力当作“谋财工具”,谁会巴结、谁给钱多,谁就得到提拔、重用;有的县委书记大搞官商勾结,把受贿当作家常便饭,有的竟然平均一周受贿一次,10年之内受贿达600余次;有的县委书记,先廉后贪,从贪色,为色而贪财,走上了腐败的不归路;有的县委书记,到一地先廉后腐,既因本身党性不修、作风不正,也因当地腐败环境恶劣,被“裹挟”其中不能自拔。

  •   “芝麻官”缘何频诱“塌方式”腐败?皆因“官小”而“权大”,“村官”尚能“巨腐”,何况比“蝇官”级别大一点的县委书记?但“权大”本身不是罪魁祸首,权力大,若能在制度的规范制约和阳光监督下运行,反更能从正面发挥作用,产生更积极的社会效益,服务更多群众,证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关键不在权力有多大,在于相应的权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是否在法纪的威慑下运行在规范的轨道上?是否一旦出现权力的偏向就能得到及时纠正、遏制、惩处?“芝麻官”之所以能频诱“塌方式”腐败,更在于权力“任性”的腐败政治环境,跟从者众,已到了内部力量难以扭转的地步,非得外部的法纪力量介入,方能连根拔除,根治腐败。(文/伍文)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