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生命剧场里的所有——《人间是剧场》(2)

时间:2014-01-30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小马  阅读:

  作为一个修道助力,混淆是可以接纳的,所以没关系。(我想初学者应该找到自己的道友,自己周围的道场,看到身边有人正在努力,哪怕只有一位,也是好的,跟他学习,哪怕暂时会走弯路)

  6十二缘起法

  十二缘起法是佛教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些详细的分析会告诉你从哪来,最终去哪里,你究竟走过了哪些阶段。关于十二缘起的介绍可深可浅,我想看过解释的你会知道关于它的解释有很多,这里,宗萨用了些比喻来让我们更容易接受这个事实。

  宗萨言:无明是什么?我可以非常简单地说,无明实际上就是散逸。当心攀援某个事物,就是无明,散逸分心的行为就是无明。

  你怎么确认自我?你采取行动——结交朋友,上街购物,做喜欢的事,这些让你觉得你自己真的存在(仔细想想,假如你真的不存在,你现在会做什么)

  •   在我们的每一项行动中,在我们生民的每一个层面,都存在着十二缘起法。

      7生命之轮

      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脱离生命之轮。当你脱离这种存在,就获得了解脱。(我们该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了)

      本节主要围绕了“生命之轮”图来详细讲解六道轮回,记得我以前在电脑里放了一张这样的图,被父亲看到,他很不安,他觉得这张图相当的迷信,并且诡异的色彩,其实这是一张相当好的解释现在现象的图,内容我就不介绍了,因为比较连贯。

      8见地、禅修、行为

      这场2003年的演讲,概述了我们普通人在面对现象时所犯的三种错误,此三种错误导致我们极大的痛苦。

      这次演讲中的很多例子后面被反复使用,因为这些例子都是经典,容易理解这些抽象复杂的真实。

      佛法之所以浩瀚、复杂、深奥,其真正原因,我的解释是,因为它是一个以智慧为导向,而非以伦理道德为导向的道,它非常强调了解实相。

      比如这个经典的例子: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手,

      第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手是恒常不变的。

      第二个错误:就是把手视为一个整体。

      第三个错误:就是常常忘记这只手依赖于许多因和缘

    haiyawenxue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再不懂,只好看书上宗萨的详细解答了,这里我就不详细摘录)

      整个佛法的道有点像洋葱(仔细想想为什么)

      禅修正好相反,禅修总是面对事实。我们该如何面对事实,就是什么也不做,这可不容易!(正如如此)

      快乐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不过我可以确定,佛法和快乐并不相干。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非常易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快乐到明天就不是快乐,明天的快乐到后天就变成别的东西。当佛教徒说“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快乐,指的是了解实相,跟感觉无关。(如果只追求快乐这么简单,我们不需要求学,很多时候我们也很快乐,但那种精神层面很高的地方,我们只能在书上看看)

      生活在自由社会中,认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很困难,非常困难!即便有人给你绝对的自由,你也不使用。我们没有胆量、没有信心去做想做的事。或许你自认为是自由社会的一员,不,你在自己的顺忌当中并不自由。这不容易。(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根据见地,所有这些佛教行为可以概括为两点:反叛与优雅。(仁波切书中的解释相当精彩,希望能详细你能看看)

      伦理道德是第二位的,智慧或者实相,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标准的或理论的佛教象征和传统,是和戒律有关。

      见地、禅修、行为,每件事情都包含这三个方面。

      (这三句话每句都是真实的感触,特别是第一句,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都限制于在伦理与道德中。)

      9《金刚经》开示

      《金刚经》是最高级的经典,是不需要解释的经典。

    haiyawenxue

      作为大乘经典之作,《金刚经》的流传可能某种程度上超过《心经》,出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就连最新的《新少林寺》中也存在它的身影,但大多数人对于《金刚经》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崇拜,这是一种因为某种神秘的因素,因为的它的内容难以理解,更难以施行,于是产生的正常心理,我也曾经每天读诵,但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彻底了解它,宗萨的本次开示对《金刚经》有了一个新的诠释,不是理上有所变动,而是仁波切的阐述方式,这就是宗萨独特的味道。

      从一位真正的圣者角度看,我们在地球上做的一些事情,实际上很不正常。(当你了解到这点时,会给你的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再也没有必要做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事情)

      同时菩萨一定了悟,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众生可以被度化,这就是究竟的菩提心。(这才是重点)

      出离的标准定义是:了知执着是无用,无自性的,所有我们应该摆脱它们。(我们出离了吗)

      不知怎的,我们陷入以金钱及财产为重的观点,其实是人类的心,才决定了金钱和财产是必需的。(不知怎的,事实就是这样,有多少人懂呢,恐怕不多)

  •   大乘佛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哲学的哲学。(宗萨反复说这些,只可意会)

      为什么《心经》或《金刚经》可以平息痛苦,去除障碍?什么是痛苦?什么是障碍?探究它们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持有的二元分别的见地,和我们制造二元分别的心,就是因。而这些经典给出了对治二元分别习性的方法。

      去除邪见比较容易,摆脱正确的见地就比较难。真确的见地被我们称做“传统价值”,我们把这些价值尊为社会支柱。所谓正确的见地,被视作社会常识的脊柱;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具备常识,就意味着拥有“正确”的见地。(关于这点,前面已经提及,为什么宗萨常常提起这些,因为它真的就是一个大问题)

      智慧和常识绝然不同。所以佛教的困难在于,它不是源于常识,而是根植于智慧。常识是基于自我的解释和表现,可以被自我很巧妙的应用;智慧则是基于自我的绝对反面,这是理解大乘佛教的关键点。(解释的很清楚了吧)

      你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吗?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根据《金刚经》,如果你有常识,你就不是个正常人。一个正常人没有污染,不受影响,不受条件制约。(原来我们都不正常,你会有种恐慌的感觉吗,可能没有,因为已经习惯了。)

      从早上起床时,我们就开始因为忙于自己心中的烦恼而醉了。

      我们要控制周围的环境,而不被环境控制,这就是我们所必须设立的确切标准。

      这部经摧毁诸如权力和金钱这样的参考点。如果我们思维经典的意涵,渐渐地,我们会看到世俗生活毫无意义,我们开始要求得越来越少,需要也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我们彻底了解了世俗生活,它如同被迫看了十遍的电影,我们多多少少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也许有一点偏差,不过大体差不多。(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解释)

      10如何寻找上师与做个弟子

      寻找好的老师,能得到好的老师的指点,当然是每一位佛子的心声,当今时代能遇到一位善知识的几率非常小,这次的演讲就主要讲这些。

      当我们希求的是赞美而非批评,是关注而非忽视,就很难遇到善知识了。你关上了你的门,不让真正的上师进来;他们也很难对你说实话,因为一旦他们对你说实话,你不会喜欢听。可是,一个寻求证悟的人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在这条道理上,你必须听真话,尤其是非常严肃的,令人痛苦的话。(看起来很现实,但实际上能走过的人才能深刻的感受的到)

      我们许多人是很孤单的,孤单是个大问题,我们都非常孤单。举例来说,如果我给你看一支笔,然后问你:“你能看到我所看见得笔吗?”你会回答:“是的,我能看见这支笔。”但是深究下去,事实却并非如此。你永远看不见我所看见得这支笔;除非证悟,否则你的确永远也看不见我所看见得笔!这代表你的所见所感仅是你自己的经验。我们基本上无法分享任何事!这听起来很恐怖,不是吗?(这段话,我如何也说不出)

      基本上,你必须改变你的整个价值观系统,当你从世间生活还能看见些许价值,你就不是在寻求证悟,至少不是寻求真正的证悟。也许你只是寻找一种虚假的或暂时的证悟,至少不是寻求真正的证悟,因为你依旧被俗世生活所吸引。

      先暂时摘录到第十,后面如果我没时间的话就不会写了,这本书在网上的价格也不贵,买一本好好看几遍,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无论你学佛还是不学佛,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是很大的,改变我们的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