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穆旦译文集》穆旦之死和查良铮的诞生

时间:2013-01-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泓秋水   阅读:

《穆旦译文集》有一些出版社陆续地出版过穆旦的诗集和译文,但都没有系统地对他的诗歌文章和译文做一个整理。一直以来,对于穆旦仍然有不少有失公允的评价。希望《穆旦译文集》能证明穆旦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和翻译家。

———李芳(北京教育学院院长)

许多读者是循着王小波的足迹而追随到查良铮的。他们倾服于王小波的理性和智慧,因此也相信他的眼光。在我看来,《穆旦译文集》这个书名并不准确,因为查良铮才是他在翻译外国诗歌时使用的本名,而穆旦则是他早年从事诗歌创作时使用的笔名。作为“九叶派诗人”的穆旦在1958年就已经死亡,剩下的则是作为翻译家的查良铮,在无法进行诗歌创作的情况下,他把满腔热情倾注于外国诗歌的译介,于是就有了这8卷译文集。

查良铮的翻译工作始于1954年,当时,他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利用教学的业余时间先后翻译出版了《波尔塔亚》、《青铜骑士》《加甫神颂》、《高加索的俘虏》及《文学原理》、《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欧根·奥涅金》、《拜伦抒情诗选》、《布莱克诗选》等十几本诗集和两本文学评论。及至1958年以后,他又陆续翻译出版了《济慈诗选》、《云雀》(雪莱著)、《别林斯基论文学》、《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并对以前的部分译作进行了修订。香港学者马文通称查良铮(穆旦)是“一个杰出的诗歌翻译家,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孙剑平认为,在《欧根·奥涅金》的五个译本中,“若以诗味浓郁、才气横溢而论,当首推查译本”。王佐良先生说,在《唐璜》这部巨著中,“译者的一枝能适应各种变化的诗笔,译者的白话体诗歌语言,译者对诗歌女神的脾气的熟悉,译者要在文学上继续有所建树的决心———这一切都体现在这个译本之中”,他称赞查良铮翻译《唐璜》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此外,周珏良和杜运燮等多人都曾撰文,谈到了穆旦的翻译艺术和成就。

从这些名家的赞赏中,我们不难判断查良铮在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地位。从他所留下的文字里,不用太费劲,读者就可以品味到译者对文字高超的把握能力和锤炼技巧。那决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转换,而是凝聚作者苦心孤诣的再创作。

  • 可以说,穆旦的创作激情被转换到查良铮的翻译之中,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体现。

    诗人黄灿然在《穆旦:赞美之后的失望》一文中曾表达了对穆旦的失望,“现在我才发现,穆旦也不能免俗。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六年,穆旦共写了三十八首诗,其中五十年代的作品完全加入了当时口号诗和教条诗的大合唱。不看内容,单看这些标题吧:《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感恩节———可耻的债》、《去学习会》、《三门峡工程有感》、《九十九家争鸣记》。”黄灿然发现了杰出诗人的穆旦。

    质问穆旦“为甚么不承认自己怯懦?为甚么不承认自己缺乏诗人应有的独立精神?”的确,这样的问难不无道理。然而,黄灿然并不知道,作为杰出诗人的穆旦那时已经自我宣告了诗歌创作生命的死亡。对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来看待,但不能苛求。更不能因此推论“他缺乏成为伟大诗人所需的深层素质。”

    我们可以以穆旦的经历来鞭策自己,并在某些层面上继承和超越他。

    不管是穆旦还是查良铮,都给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仅此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表示足够的敬意。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