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不要强制的完美,也不要懒散的自由

时间:2017-02-20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深海文鱼  阅读:

  有一次参访南方寺庙,一位法师带领大家,详细地从山门介绍到大雄宝殿,整个过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弥勒殿(又叫“天王殿”)里关于“四大天王”的介绍。

  去过寺院的人都知道,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大肚容天下、笑迎八方客的“弥勒菩萨”,背后是稍显严厉的将军化身、手持金刚杵的“韦陀菩萨”。而左右各两尊护法神,被称为“四大天王”,或手持琵琶,或手持一剑,或身缠一龙,或右手持伞。法师在讲到手持琵琶的天王时说,琵琶有其特殊的寓意,弦太紧,弹奏的声音不好听;太松弛,又奏不出声响,象征一种“中道”的智慧。另外,在讲到弥勒菩萨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小典故,说他常常笑迎八方客,香火不断,但持家不太行,而韦陀菩萨又因持家太过严肃,香火不足,正好一前一后弥补了这些。

  “弦太紧,弹奏出的声音不好听,太松弛,又奏不出声响”,太过于心慈,持不好家;太过于严厉,又吓跑众人,从国家、组织、家庭、个体一层层思维下来,无不是如此!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成语“张弛有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微知张”“刚柔并济”等不都算“琵琶”衍生或同质的智慧吗?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慈爱到无原则地溺爱,也多免不了“慈母多败儿”的下场吧?一个健康的家庭里,总需要一个人唱白脸,一个人唱红脸。而作为个体,当我们自己陷入迷茫或过分紧绷的境地时,是否记得拉紧弦或给自己松松弦呢?

  强制下的秩序与规则,虽然会被一些追求极致体验的艺术家们叫嚷着扼杀人性里本有的灵动美,但它经过千年的历史正反矫正,仍旧保有它的一席之地,便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妙用与意义。当我们在参观一些庙宇或者天安门、故宫或者教堂时,产生肃穆的敬畏感,这种观感不正是借由秩序、对称、规则的美完成的吗?我们在欣赏或敬佩一个人时,不正是因他或她端庄的举止,规范、秩序下的道德和自我要求吗?所谓皇宫、贵族,不都建立在秩序之上吗?如果说凌乱、自然美带给人的是放松、自由、热闹,那么我想建立在秩序、规则下的美,带给人的是敬意、谦逊、静默,后者容易让人想起神灵。

  我欣赏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先生关于秩序和自由的两句话,他对关于秩序和谐呈现出来的完美进行过驳斥:“完美是丑陋的。完美是秩序与和谐的呈现,是强制力的结果。自由的人类不会期望这样的东西。”但同时他也承认了秩序、自律打底下的自由,“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他设计同时也反设计,追求自由同时也反自由,但他反对的并不是设计与自由本身,而正是借由对它们弊端的剔除,去妄存真,接近最本质。不偏执一方,不全盘否定,也不照单全收。

  •   从个体来讲,有所不为,有所戒,帮助你有足够的定力和清净的慧心去抉择想走的路。毕竟我们的生命、时间、精力都有限,现在又置身在经济、文化等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面对的事物比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加庞杂,如果我们不能做收拉的动作,琴弦不容易出声。不去除干扰,就很容易陷入“空心”迷茫的境地,或者想做的事情总做不成,做不完,而如果我们拉的太紧,又显得跟这个快时代格格不入,所以要“张弛有度”。

      我欣赏民国最早期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小受传统国学的熏陶,并有融进血液的家国责任感,中年又去往西方国家学习新的技艺,回国后,既没有太多西方知识分子的习气,又因为开了眼界,没有太多传统守旧的思想。这里面最欣赏的莫过于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等。

      在《林徽因画传》里,提到梁启超被北京协和医院误判为右肾有肿瘤,于是手术切除了右肾,等右肾被摘除后,又检验说没有肿瘤。对于这一误判,当时的文化界和媒体界有过争论与责难,但梁启超本人却非常通情达理,从不苛责医院。并担心因此损害了协和的名声,影响其他人对医学科学的信任,他还专门写文章澄清。以后看病仍旧去协和,直到1929年逝世,去世前,他留给家人的嘱咐是:“以其尸身剖验,务求病原之所在,以供医学界之参考”。在攸关生死的事件面前,他仍以社会大局为重,可见其操守和内心对科学的敬畏,以及周全的思维。试想,假如换着现在,是不是有了著名轰动的医闹事件被媒体曝出呢?

    我不要强制的完美,也不要懒散的自由_www.haiyawenxue.com
     

      1924年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在当时的北大、清华、燕京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中国人不要盲目地追求工业主义、物质主义,并且强调,希望中国不要舍弃自己宝贵的文化传统,去接受和传播那些无价值的、丑恶的西方文化。但当时的一些激进的年轻大学生正努力吸收和倡导西方文明以反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他们也散发传单,组织游行、集会,批评泰戈尔宣传封建文化、精神至上。可是,从现在再去细细回想,他的演讲是多么值得认真思考和对待啊!

      虽然强制规则下有种种弊端,但盲目的自由更是一种灾难。

      一次同事提到鲁豫采访格力总裁董明珠的片段,其中一幕拍到董明珠叉腰指着由于疏忽没有及时安排车辆的员工破口大骂,场面尴尬至极,让一旁的鲁豫很吃惊,赶紧抱着她的肩膀劝其消气。上网搜索,大多是董小姐怒摔手机、怒斥员工,发表高冷霸气言论的信息,如果换作一般人,肯定会被片面地贴上“素质低”“情商低”等道德标签,然而对于工作严谨、不容许出一丝错误、时间就是金钱的女总裁,尤其还是从一名普通销售人员到掌管世界500强企业的铁娘子,大家更多的感受是:哦,不愧是传说中的铁娘子,霸气!甚至也从她火爆性格背后看到其行事果断、目标感清晰的做事风格。但大家在对其做事风格讨论之余,同时提到的是,做她的下属尽管能成长不少,但应该会很累吧?得需要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种近乎追求完美的性格,身边亦不少,我们常常在距离外或赞赏,却不太愿意接近。比如,我的妈妈,她是一位极其自律、规律、勤劳,秩序感强、做事有始有终、亲力亲为、有主见的女性。她做饭非常好吃,吃过她做的饭的人都会忍不住夸赞,但她做一顿饭又因讲究而耗时,她要将鸡蛋洗好几遍,生怕有灰尘落入;她会将葱、姜、蒜等必要的佐料准备齐全才开始烧菜,以至于有时她偶尔尝到我做的菜,一口就尝出少了什么佐料、调料等;她做饭不允许你帮忙,嫌碍事;饭店或其他人家烧的菜她轻易看不上,尽管口头不说什么;我们总因为一顿饭等太久而喊饿,又因等待到美味的菜肴而兴奋。除此之外,在我上小学时,每天中午从学校排队回家,千篇一律的是兄妹几人在等待妈妈做饭的过程中被分工好打扫房间或叠被子,在那个贪玩的年纪里,每每想起就觉得是噩梦;傍晚的时候我们四兄妹得排着队去池塘边洗脸洗脚,再排队回家,冬天因为冷,晚上临睡前必须要用热水洗脸、洗脚、抹的香喷喷的,否则她肯定要发火;做生意时,她每笔账务都非常清楚,被我们戏称为我们家的“财政部长”;去年父亲生病住院,她显示出训练有素的镇定和条理,身心忙碌之余还事无巨细地将各种事情安顿好,令我对她起敬。

      然而,我对她的爱或者她对我的爱,就像穿在身上湿漉漉的棉袄,穿上不舒服,脱下冷。我总是只能在人生的重大时刻或者距离之外,观到她的功德和好。

      比如,我在高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左腿膝盖骨不小心骨折,妈妈把我领回家,悉心照料。她在忙碌一天后,临睡前向天祈祷,口中振振有词,大意是保佑我快快好起来,我记得当时我将头缩进被窝泪流满面。后来还将此事发表在了校报上,并裁剪下来寄给她。那时候的她没有往日里因为琐碎而生的埋怨和斥责的情绪,就和父亲住院时她显示出惊人的承受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慈祥一样,那时的她慈爱而有力,我觉得很美。

      比如我在上大学时,是我们全寝室叠军被叠的最好的,并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室友也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以至于每次宿舍大检查时,我都要帮助她们整理;比如我兴致来时,整理房间或书堆,可以十分忘我,看到最后整齐、一丝不苟的环境后,会有强烈的成就感;比如我总会列出一项项要完成的事情,然后一项项完成后划去;比如我倾向于文学和绘画艺术,作为自己被压抑的表达的窗口。这些好的方面都要归功于母亲的身教。

      可是我也发现,这种强制的完美,并不能让我开心。比如,我没有时间整理或者想要偷懒时,面对乱糟糟的环境,心里会莫名烦恼或产生深深的负疚感;比如我有时有主见,但有时左右不知如何是好;比如我爱她,但词不达意,和周围许多人的相处模式中,都有一层这样的表达障碍。

      十一放假回家,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听到她举堂姐坐在妈妈旁边,并和妈妈分享食物的亲密举动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对她的距离感。我后来仔细思维她这句话背后的愿望,其实她像我一样,渴望放下多年形成的相处模式,能够有更亲密的互动。我感到愧疚又欣喜。

      我不要这种强制的完美,它会让我们更加分割、隔阂,尽管它在行事上对效率有助益。

    haiyawenxue

      然而,我也并不欣赏懒散的自由,纵然非常自由的艺术形式,我想它也不应该是肆意、杂乱的表达。比如灵动的诗歌,也要讲究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它有巧妙的安排和秩序在内。

      我有时会想音乐、文学、绘画等这些艺术门类的价值。你看,历史上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曹孟德,沉寂了;一统天下威慑四方的秦始皇,也沉寂了;三宫六院的粉黛们,也沉寂了,整个热热闹闹的历史都沉寂了,可是诗词、音乐等艺术却在黑漆漆的长河里升起,升为明月或点点繁星,照亮逆流而上追溯历史的现代人的路,也带来现代意义的启示和慰藉。这或许便是它的长期价值吧!短期内,它的确对五欲之乐没有实实在在的助益,我们或将其抛掷一旁,可在面临人生的苦难时,真正依靠的,终究是它们。它们或支撑一具灵魂,或支撑起一个民族,帮助我们超越物质、环境等的局限和苦痛,直起脊梁,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或者说,艺术与宗教一样,因通达、超越而不朽,相应而入,非是专研、经验积累等头脑活动的范畴,它们或是一体的,很好地弥合了因群居而创造了秩序,因秩序而抹杀的美与灵的间隙,以及因大量头脑活动造成的人为隔膜与分割吧!

      愿我们都可以拥有秩序般的美,但又能拥抱立得住的自由。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