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逃避不好,也没用

时间:2018-04-28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克劳斯·伯恩哈特  阅读:

焦虑是这个时代的病,人人有之,人人厌之,却又防不胜防。压力的积压、生活节奏的加快,再配以同龄人的焦虑贩卖,使这种情绪不断蔓延。

然而,是生生吞下这些被兜售的焦虑还是拨开迷雾找到内心的安宁就全在个人了,毕竟我们没有改变世界的魔力。

殊不知健康之钥其实就握在你手中,只有你才是对自己健康负全责的那个人。你的健康不是社会的责任,不是医生的责任,家人也没办法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没有人能强迫你服用对你无益的药物,没有人能强迫你维持一段并不幸福的感情,没有人能强迫你日复一日地去做一份痛苦的工作,没有人能把你困在一个没有爱和尊重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做这些事,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如今你患上惊恐症是咎由自取。我的出发点是给你指出一条摆脱恐惧和不安全感的光明之路,帮助你彻底摆脱惊恐症的痛苦。不过,踏上这条光明之路的前提条件是你准备好重新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haiyawenxue

此外,你也亟须克服对于“改变”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使许多人走不出其实已经快令自己窒息的糟糕环境。这种恐惧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做出改变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有一个策略叫作“发现错误的信条”,我先讲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让你学到一点关于如何做出改变的策略。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来自德国北部的女性患者,在此称她为多丽丝吧。她从事房产管理工作很多年,起初她和一位同事一起负责320间公寓的租赁、维护等事宜。后来同事怀孕离职,多丽丝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全部工作,但工资却涨得不多。

在此期间她管理的公寓增加到500 多间,租户不断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找她。公司老板却拒绝增聘员工,因为这些工作看起来她一个人也应付得来。

但是老板不知道,多丽丝差不多每个周末都会把文件带回家去处理,她的丈夫抱怨连天,婚姻亮起红灯,女儿也很不开心,朋友们更是逐渐疏远,因为没完没了地加班使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家人和朋友。

最后,多丽丝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她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来到我的诊所,向我详细地讲述了发病的经过。我听了以后便问她:“看来这份工作快把你累垮了,可是你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

她脱口而出:“我已经49岁了,在这个年纪上哪儿去找工作呢?再说我现在挣得也不少。就凭我的学历,哪儿也挣不到现在这么多钱。我要是不想干,外面多的是年轻人等着我这个位置。”

我反问她:“你怎么知道一定找不到别的工作呢?你试过了吗?”她当然没试过,因为她完全不相信自己能找到。

我建议她去其他房产管理公司试试看,并且启发她:“假设这里有两位应聘者。一位49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9年来独自一人管理着500多间公寓。他善于和租户打交道,房屋出了任何问题都能妥善解决,总而言之,这位应聘者完全胜任房产管理员的工作。另外一位应聘者28岁,入行没几年,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了那些难缠的租户,而且随时可能要孩子,休产假……如果你是老板,你选哪一个?”

多丽丝终于明白,她自以为的那些弱项其实恰恰是她的优势所在。于是她马上开始找新工作,一周之内就给两家公司投了自荐求职信,而那两家公司都想聘用她。因为她并不是饥不择食的失业者,所以可以从容地在薪水上讨价还价。

三个月后多丽丝换了工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她真有点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考虑换工作。

现在,她只需管理180间公寓,工资却比以前多了450欧元。最重要的是,周末她再也不用把工作带回家做了,而且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一刻钟。

这实在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多丽丝对一直以来的一些固定的观念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反省。

我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类似的事情。人们会轻易地在头脑中形成一些看法,但从来不问事实是否如此。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会自我欺骗多达70 次,这些偏离事实的错误想法不经意间进入大脑,被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糟糕的是,每个谎言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健康。

有些人由于父母的坏榜样,从幼年开始就形成了负面的思维模式。他们需要进行反负面思维模式的训练。借助四问法和思维训练完全可以认清头脑中那些破坏我们生活的或大或小的谎言。此外,你还会慢慢地学会发现并抓住周围的机遇。很快你就会开始积极自信地建设幸福人生,大脑里原先那套恐慌反应机制将逐渐消失。

haiyawenxue

以上是关于自我责任感,现在我们来谈谈自我价值感。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人只为了逃离现实世界片刻,就会不惜用毒品戕害自己?为什么有成千上万的人要靠药物才能强打精神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什么有人要日日借酒浇愁?为什么有人要天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明知道这些身外之物丝毫不能帮到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自我价值感如此之差?那些拥有健康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当然,童年经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实并不像从前普遍认为的那么重要。近几年的一系列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直到老年都可以不断改变行为模式,修正自我价值感。

首先,让我们诚实地面对内心,扪心自问:

我们真的对自己多年来经营的人生感到满意吗?

当年是否曾经错失过一个可以开辟崭新人生的机会?

是否明明知道是一个噩梦,却执拗地不肯从梦中醒来?

也许曾经的理想工作现在变成了一种折磨,而我们却不愿意换工作,仅仅因为公司离家很近或者我们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份工作,不想轻易放弃?

也许曾经举案齐眉的爱人如今“相敬如冰”,只是为了孩子才勉强维持家庭的完整。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会拷贝父母的行为。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痛苦却硬撑下去的时候,其实是在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

“亲爱的孩子,当你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即使并不幸福,你也不得不和你的伴侣厮守在一起,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开父母。那时你才有权利开始自己的人生。”

你真的会给孩子这样的人生建议吗?不会吧?可是为什么你自己却这样做,并且给孩子做出坏榜样?你真的想让孩子以后也经历同样的痛苦吗?

也许以上这些都不符合你的情况,那么困扰你的也可能是你的居住环境,比如年久失修的房子令全家人烦恼不堪;或者朋友与你不再志趣相投,聚会变得无聊乏味。

我治疗过的焦虑症患者中,70% 的患者发病原因集中在这三个领域:关系、职业和生活环境。所以,很可能你也需要检视这些年的生活,是否在这三个领域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一步一步获得做出改变的力量,以及怎样避免将来重复过去的错误。不要怕,没人要求你现在一头扎进冰冷的水里或者做类似的事情。通往健康的道路并非崎岖难行,你只需一步步走下去,不知不觉就会到达目的地。你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做出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

你还记得我在前言里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吗?

“一边墨守成规,一边期待进步,这是十足的发疯!”

美国传奇企业家亨利· 福特的话更加切中要害:

“爱它,离开它或者改变它。”

这里有三种可能性:热爱你的生活、离开目前的处境或者翻转你的人生。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当务之急是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一个自我评价很低的人不能爱自己,更没有力量关爱家人和朋友。同样,自我感觉糟糕的员工在职场上也很难有出色的表现。

去发现你为了获得幸福真正需要的东西吧。重要的不是别人对你有什么期待,而是你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健康的自私”。不要因为这种“自私”而心怀愧疚,别忘了,一块电池只有在充满电时才能提供电流,而一节用完的电池对任何人都毫无用处。

以上内容摘自克劳斯·伯恩哈特/著《优质思考的力量》,图片来源于摄图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优质思考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