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红色的震撼与洗礼——品读《奔流的湘江水》

时间:2012-09-17    来源:未知    作者:饥饿下山虎  阅读:

 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这里有理想、有奋斗、有牺牲、有不屈,这既是我们今天需要的精神,也是文学所必须弘扬的。置身于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是当代作家的历史使命。2010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启动“走进红色岁月”创作采风活动,作家们前往西柏坡、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等革命圣地,寻访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足迹,打捞和寻觅普通人群的尘封往事,每一块土地都有让人落泪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作家受到强烈震撼的细节,他们以饱满的激情用文学的样式展示革命纪念地的历史与今天,歌颂我们党9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向历史、时代和人民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红色,是国旗、党旗鲜艳的底色,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历史代码,也是亿万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精神印记。上世纪初中叶,一场旷世的革命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豪杰推上了历史舞台,也使湖南这块热情的土地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河北作家周敏女士来到湖南,在对伟人故里的走访和探寻中,使她对于湖南的山水和历史文化,对于毛泽东当年在湖南的革命活动遗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感受,红色土地上九十年历程的风雨变幻,让她通过《奔流的湘江水》尽情展现,这部今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不同于一般异地风光旅游记感,其间浸透着作家认知和感受中国革命历史的情感与记忆。
  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它流过韶山冲进入长沙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就诞生在湘潭县的韶山冲,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韶山的自豪。毛泽东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喝着湘江水长大的农民的儿子。在韶山,他生活了17年。1910年秋,他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外出求学;1925年和1927年两次回乡领导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59年6月,他回乡视察又专程来这里省视。周敏的红色采访之旅,自然先从韶山开始。在“领袖故里,革命摇篮”,有很多与毛泽东相关的建筑:毛泽东故居、遗物馆、文艺馆、诗词碑林,毛氏宗祠、滴水洞、韶山烈士陵园等。作者近距离而深入地品读韶山,同时也在接受着心灵的又一次洗礼,所见所闻,感慨良多。那是1921年正月初八的晚上,从长沙回韶山过春节的毛泽东,把全家人喊到火炉边,一边品尝食品闲话家常,一边教育全家投身革命,为劳苦大众闹翻身求解放。在他的影响下,兄妹们纷纷从山沟里走出来,走上了求知、爱国和革命的道路,毛家兄妹完成了家与国的高度融合,在以后长期艰苦的斗争中,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坚强战士,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的亲人中除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外,还有他的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庭,一个无私无畏、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这个集体的核心就是毛泽东,正是一人引路,满门忠烈啊!著名作家周立波曾在《韶山的节日》中写道:“这个可敬的家庭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义烈和敢于降龙伏虎的无畏气概。由于这一种精神,我们亲爱的祖国终于打退了侵略,摆脱了压迫,扫灭了一切害人的精怪,像巨灵一样地屹立在宇宙之中。”
  作者来到长沙城湘江边,一幅幅更加立体和丰富的有关毛泽东革命活动的画卷在这里展开: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的奇特表现,在橘子洲头的激扬文字和理想宣示,与杨开慧相知相爱的过程,主编《湘江评论》促进湖南人民觉醒奋争的场景,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中国革命的深刻探寻,在湘江战役经历危机而红军战士喋血之后转危为安的情形等,都是在作家的感受中认识毛泽东的非凡智慧和中国革命悲壮艰难历史的很好文学描述。在实地观察感受中,作者分明是用心动情的:她站在长沙第一师范的水井旁,感动不已;来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婚房”边,沉思不断;走在毛泽东为发起农民运动而奔走的小路上,思绪万千。
  《奔流的湘江水》像润物细雨一般在沉静中给读者以滋润。因为作者的真切感受和深刻思考,毛泽东与湖南的血缘历史得到了真实的再叙述,毛泽东在湖南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再展示,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也得到了动情的再报告。这是一部难得的文字质朴而内涵丰富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