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木马赢家》中保罗的神经症人格悲剧

时间:2017-02-15    来源:未知    作者:姚遥  阅读:

  《木马赢家》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赫·劳伦斯晚期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题延续了劳伦斯一贯关注的人际关系,也从侧面反映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金钱对人性造成的扭曲。扭曲的人际关系以及保罗异于常人的性格特征不难使我们联想到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以及神经症的发展是从童年时代开始的主张。对于母爱的渴望,让单纯的孩子变的癫狂、病态,并最终走向死亡。

  一、家庭环境产生的基本焦虑

  卡伦·霍妮是20世纪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先驱,她提出的神经症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神经症的产生源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这种失调能够对个体造成重大影响和障碍主要是成型于童年时期,且产生于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亲子关系之间。孩子出生后主要有两种基本的需求:安全和满足,而这两种需求完全依赖于成人,特别是父母。霍妮把父母挫伤孩子安全需要的行为称做“基本罪恶”,而这些“基本罪恶”又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基本敌意”。如此,孩子便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于是,基本敌意以及对他的压抑就会使他在潜意识中产生深切的焦虑,这就是基本焦虑。

  《木马赢家》中的保罗生活在一个基本富足的家庭,然而母亲却总觉得囊中羞涩。她每天忧心忡忡的计算着家庭的收入与“不得不维持”豪华生活的支出,并绞尽脑汁尝试着一件又一件体面却收入微薄的工作。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使得她忽视了对亲生骨肉的关爱,却又假装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百般疼爱,为的是听到别人谈及她作为母亲时都能赞许有加。但“只有她自己,还有她的孩子们本人,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霍妮看来,儿童感受和体察爱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在与保罗的谈话中,母亲把家庭经济压力这种过于沉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而当保罗表示自己有特殊能力时,她也只是敷衍了事。急切渴望获得母亲关注的保罗无奈只能将秘密埋在心里,并开始为获得母亲的欢心寻找“运气”的线索。期间,母亲也发现了保罗的异常,但是刚刚获得巨资的她并没有尝试着与其沟通,了解实情。即使保罗在做最后的猜想,疯狂的骑木马后摔倒病重那晚,她也是深夜才从舞会上匆匆赶回来而已。母亲的这种忽视并没有使保罗憎恨或者远离母亲,反之,他更加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得知母亲的郁郁寡欢是因为父亲没有“运气”时,他坚信,只要自己有运气,就会为母亲带来快乐,同时母亲也会对自己更加喜爱和重视。

  二、极端的神经症倾向

  •   基本焦虑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往往是痛苦且难以忍受的,因此一旦产生了基本焦虑,他们会自然而然设法消除或减轻这种焦虑。而为了应付、降低基本焦虑,他们会采取各种防御措施防御机制,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经症倾向。霍妮将应付基本焦虑而产生的十种神经症需求概括为三种模式,其中一种便是屈从型的顺应模式,也即为了克服无助感而刻意的去亲近他人。

      保罗应对内心的基本焦虑首先是通过亲近母亲来实现的。在霍妮看来,屈从型人格一般皆表现出“亲近人”的特点。保罗通过赌博赢钱讨好母亲,实际上是对母爱的渴望。在一次与母亲的谈话中,他得知母亲的冷漠和哀伤都是因为父亲没有“运气”。于是保罗认为只要有“运气”,母亲就会喜笑颜开,就会有时间去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他放弃玩耍的时间,开始与仆人讨论只有大人们才关心的赛马,并开始以一种幼稚的方式寻找“运气”,即疯狂地骑木马,“希望到达好运所在的地方”。为母亲赢了一大笔钱之后,天真的保罗以为母亲肯定会很高兴。可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片孝心却成了助长母亲贪婪欲望的催化剂。这时的保罗并没有责怪母亲,而是给自己赋予了更高的使命,而赢钱也是母亲对他的期望。带着这样的想法,小男孩开始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

      屈从型人格的自我牺牲和慷慨大方的品质,都只是为了追求别人对他的温情。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保罗担负起挣钱的重任,痛苦又疯狂的骑着木马寻找答案,与周围其他人逐渐疏离。而另一方面,保罗也一直等待着渴望已久的回报。在他安排好给母亲的五千英镑后,开始迫切的想知道母亲拿到钱时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是,在看到律师送来的关于这笔意外之财的信件时,一旁满心期待的保罗却看到母亲“脸沉了下来,变得更加没有表情。她把信藏在一堆信下面,只字不提信的事情。”保罗在追逐遥不可及的真诚的母爱时不断地失望,紧接着采取更加极端的应对机制,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失望,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最后终于精神崩溃,痛苦的死去。

      三、结语

      对爱的渴望是在神经症人格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始驱动力,因此,对于母爱的极度渴望是保罗患上神经症人格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启示,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应更多的关注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消除孩子们的敌意和焦虑,同时也应健全自身的人格,营造健康的环境,防止儿童产生特定神经症人格倾向,防止再出现保罗这样的悲剧。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