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从“庄周梦蝶”说起(2)

时间:2017-01-31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吴鸥  阅读:

  同逍遥游一样,齐物观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和层次,当然最高层次只有“至人”“神人”才能做到,如他在《齐物论》里所讲述的那番:“至人神也!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四、不同的生命

  当一个人不断地回归自己的“神”,从现实的拘囿里超越出来,在获得自由也获得齐物观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在《庄子》一书中随处可拾,仅举《田子方》一寓言: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君曰:“可矣,是真画史也。”

  宋元君召集画史作图,众人舔笔和墨,为了吸引君王的注意,可谓是各有各的做派,而偏有一画史,无意于此,袒衣露臂,箕踞而坐,结果宋元君谁也没看上,就看中了这位“解衣盘礴”的画史。因为宋元君明白一位画史若将其全部身心都放在如何作好画之上,就必然没有精力去刻意做作,计较宠辱得失。一个人只有紧守自己的元神,才能有效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更有价值的追求当中,也因此才有可能修成更高层次的功夫,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由此可见庄子的一切主张最终还是落在如何有用并有所大用之上。

  •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自己的“神”,他自然会目光短浅,耽溺于外在,而生命的真核也就于此被吞噬,《庄子集释》中家世父所谓:“所见之物愈大而身愈小”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人,就算他整日都在奔走追逐,最终也却只是“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齐物论》),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却还很多,庄子对他们自是少不了犀利的抨击与批评,典型如《齐物论》之“朝三暮四”:

      狙公赋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之以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早上三颗橡子晚上四颗橡子和早上四颗橡子晚上三颗橡子,只是在顺序上稍有不同,总数上却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众狙在态度上却是喜怒两端,波动异常。正是因为无法找到自己的“神”,不知道人生更重要且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何物,所以才被现实外在粘黏得来动弹不得,无法获得超越,变得鼠目寸光,这样的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真正有所建树,更别说实现生命的至高境界——“逍遥游”了。郭象在为《庄子·大宗师》做注曰:“外敌未至,内敌已困,岂能化物哉?”也就是这个意思。

      回过头再来看庄周梦蝶,不管是变成蝴蝶,还是为庄周,他都能愉悦为之,欣然接受的原因,并不是庄子和蝴蝶没有任何区别,而是庄周早已抓住了他生命的核心——“神”。所以无论是变成蝴蝶,还是为庄周,对他而言早已不再是重要的事情。在光怪陆离、变化万千的外在周遭中,找到并不断回归自己的“神”,使生命的境界不断得以提升,才是人生真正要紧的事情。

      五、结语

      西方自来把宇宙看成一个客体,认为只有不断地去征服,才能彰显人类之伟力和生命之意义,于是他们更崇尚向外之追求;而传统中国人与之不同,他们把自己置身于宇宙之中,谦逊平和地看待客观外在,主张向内看。无论是逍遥游还是齐物观,都是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依赖是极其有限的,只有依靠我们的内心,牢牢地抓住己身之“神”,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天地,使得生命真正地走向自由。而这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一直被士人们所激赏,也贯穿了我们民族的整部历史。

      “一个有责任感、有主见、有深厚学养的教师,不会甘愿被教科书牵着鼻子走。即使他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他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想法”⑤,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诸如“庄周梦蝶”这样的关键点时,应该果断地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往深处走去,不仅为考试之成绩,更为生命之养料,民族之未来。

      ① 钱穆:《庄子纂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0页。

      ②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9页。

      ③⑤ 张全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唯方法论”反思》,见《现代语文·中旬刊》2011年第2期,第7—8页。

      ④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2页。(本论文所引《庄子》原文及注疏均出自此版本,引录繁多,故只标篇名)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钱穆.庄子纂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haiyawenxue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教师教学用书[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张全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唯方法论”反思[J].现代语文·中旬刊,2011(2).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