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

时间:2014-08-28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胡桂红李燕琴  阅读:

  摘要:《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三国演义》的局限,向现实化、平凡化和个性化过渡。既描述了人物性格生成的特定环境和发展变化过程,又通过对比烘托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另外,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从而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真实的英雄人物群像。

  关键词:《水浒传》;人物塑造;方法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而聚义梁山,后被朝廷招安,遭奸人谋害的经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水浒传》突破了《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理想化、特征化和类型化的局限,向现实化、平凡化和个性化过渡,从而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真实的英雄人物群像。正如刘上生先生所说:“《水浒传》是一个由特征化向个性化进步的时期,它还带着过渡时期的若干特点,但又是人物个性化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具体来说,《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描述了人物性格生成的特定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过程。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贯华堂本第一回总评)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奸臣当道、人心思变的社会现实,是《水浒传》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也是水浒英雄们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根本原因。

  •   另外,人物所处的不同阶层和家庭出身,以及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上自高级军官、地主和商人,下至渔民、猎人和普通市民,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以及穿衣打扮,无不带有其所处阶层的特点。林冲是北宋三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层军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优越,这是他软弱、妥协和忍耐性格形成的环境基础。而鲁智深、李逵等人,是下层军官或狱吏,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出入于市井之间,他们对社会政治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有透彻了解,又能切身体会老百姓所受的压迫和生活的艰难,这又是他们那种嫉恶如仇、赋予反抗性格形成的原因。

      其次,《水浒传》还展示了人物性格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出场定型,从始至终发展变化不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稳定,具有平面化、静止化的特点。而《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如宋江、林冲、武松以及鲁智深等等,他们的思想性格则随着人物遭遇和经历的不同,或多或少有所变化,有些人的性格甚至有质的飞跃。譬如,作为中层军官的林冲,武功高强,生活优越,所以刚出场的时候,林冲性格的主导面是安于现状、能忍则忍。他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他忍了,这是林冲第一次忍耐。林冲的这次忍耐,折射出封建社会一个普遍的社会现实——权力对人的压迫。权力,就像一把利剑,高悬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即使像林冲这样一个地位较高的军官,对权力也是心存畏惧,更何况是普通百姓。被流放沧州时,高俅派人在途中杀他,他又忍了。看守沧州草料场,高太尉的心腹陆谦,想要烧死林冲,这时候的林冲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才奋起反抗,杀掉陆谦后上了梁山。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过,集中体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安于现状,到妥协忍耐,最后奋起反抗。而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又与他所处的环境和人生遭际息息相关。

      所以,《水浒传》就是通过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环境和过程,来塑造这些个性鲜明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而《水浒传》的这种写法,明显受到司马迁所开创的纪传体文学的影响。

      二、通过对比烘托描写,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对比烘托手法,是我国古典小说最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与《水浒传》大约产生于同一时期的《三国演义》,为了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或为了区别同一类性格特征的人物,经常用到对比烘托手法。《水浒传》也是如此,《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性描写:

      (一)同一类情节的对比。

      譬如,《水浒传》有不少杀淫妇的情节描写。比较典型的有三次:一是武松杀潘金莲;二是宋江杀阎婆惜;三是石秀调拨杨雄杀潘巧云。同样是杀淫妇,但是从三个人杀淫妇的目的和手段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武松是为了亲情,为了给哥哥报仇而杀了潘金莲。武松在得知哥哥被西门庆和潘金莲谋害后,不是立即杀人报仇,而是首先寻找哥哥被害的线索,然后到阳谷县衙去告状。可是,因为县衙上上下下都收了西门庆的贿赂,不予受理,武松这才亲手杀掉仇人。这个过程,就揭示了武松的一些主要性格特点:看重亲情,做事审慎,不过一旦作出决定,就会手快心狠,绝不姑息养奸。另外,武松的性格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最初,他对社会和法律还抱有一丝幻想,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的彻底绝望,最后走上反抗道路。

      我们再看宋江杀阎婆惜。宋江杀惜,首先是为了保护自己,其次,也是为了晁盖等人的安全,为了维护梁山的利益。这就揭示了宋江的一个主要性格特点:极重江湖义气,把义气放在第一位。

      而石秀调拨杨雄杀潘巧云的行为,则从更深的层面,揭示了石秀的性格特点。潘巧云背着丈夫杨雄与和尚私通。石秀知道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杨雄。而潘巧云反咬一口,诬陷石秀调戏自己。为了出这口恶气,石秀先是杀了与潘巧云私通的和尚,又调拨杨雄杀了潘巧云极其侍女。为了解心头之恨,他用残忍的手段连杀三人。从这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石秀性格的主导面——气量狭小,睚眦必报,手段狠毒。

      (二)同一类人物的对比。

      鲁智深、李逵和武松都是急性之人 ,他们的性格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者通过人物各自的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个性,使同一类型人物的性格具有了“同而不同”的特征。

    haiyawenxue

      他们处于同一个阶层,都是下级军官或狱吏,对社会的阴暗面都有深切体验,性格中都有嫉恶如仇、反抗强暴、敢作敢为的一面。但从一些细节和行为看,三个人的性格却是同中有异。

      鲁智深好打抱不平,“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听到金氏父女的诉说,马上去找郑屠,三拳将其打死;林冲遇难,他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多次搭救林冲,并一直把他平安送到沧州。与李逵、武松相比,鲁智深更为豪爽、率性,更讲侠义,不论是江湖兄弟,还是毫不相干的路人,只要处于危难中,他都会出手相救。

      武松虽然也是个义士,但他的义气而且往往是有条件的。他之所以帮助施恩抢回快活林,是因为施恩对他有救助之恩。而李逵则没有起码的是非好坏标准,行为鲁莽,他的所谓义气带有盲目成分。宋江流放江州,因题反诗被黄文炳告发而判死刑。李逵劫法场时,先是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后来杀得兴起,“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所以,李逵虽然有率性、豪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愚昧无知,杀人成性。

      三、描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个别人物如曹操,具有看似矛盾的较复杂的性格外,绝大多数人物的性格是单一、静止的,具有平面化的特征。而《水浒传》基本避免了这种写法,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和现实化的特点。塑造英雄人物不避讳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如宋江、林冲、武松、吴用等人都是如此。其中,宋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首先,宋江的性格有其形成的环境基础。正如李卓吾所言,北宋末年是一个冠履倒施的时代(《忠义水浒传》)。皇帝昏庸无能,朝中奸臣当道,真正有才学的人,屈居社会的底层。宋江便是如此。宋江是郓城县的一名小吏,但是他不甘屈居小吏的地位。他在江州酒楼题的反诗,就揭示了他的这种心态:“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的各种义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在江湖上的影响,以便有朝一日成就一番大业。

      不过,宋江性格的主导面还是忠、义和孝。

      在宋江身上,“义”主要表现为:他对待普通的百姓,能济困扶危,乐善好施;在江湖上,他广结江湖弟兄,为了江湖兄弟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所以河北、山东闻名,都称他为“及时雨”。宋江最典型的一次义举,就是义救晁盖等七人。不过,正如李贽所认为的,宋江的乐善好施是有目的的,一是为了扩大它在江湖上的影响,二是为了笼络人心(《从李贽〈评点中看宋江形象》)。正因为如此,宋江才能在江湖上一呼百应,如鱼得水。因此,在读者的眼中,宋江的义气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虚伪的成分。

      我们再看宋江的忠。宋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所以,忠孝思想在他的内心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宋江杀惜后,晁盖请他上梁山入伙,宋江却说 :“这个不是你们兄弟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最初宋江是宁可当朝廷的囚犯,也不愿轻易上梁山当草寇。后来,宋江被发配江州,晁盖等再次劝他上梁山,他还是坚决不同意。宋江的“忠”还表现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上,上梁山后,他一直打着“忠义”的旗号,为将来接受招安做准备。

      但是,宋江的性格又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譬如,在郓城县当押司的时候,他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抢劫犯——晁盖等人,并继续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件事是宋江“义气”的典型表现;但是,从“忠”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对朝廷的不忠,是违反 “国家法度”的。所以,宋江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水浒传》中的其他主要人物也是如此。这正是这部书能流传几百年而仍被读者喜爱的原因。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