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浅析《竹林中》的多重叙事手法

时间:2014-04-29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马蕊  阅读:

  摘 要:《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短篇小说《竹林中》虽然篇幅短小,但其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别致,整个叙述方式因其不确定性,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分析《竹林中》的多重叙述手法,来阐释该文本特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竹林中》 芥川龙之介 多重叙事手法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年间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作小说140多篇,讲究写作技巧、擅长心理刻画、冷静而理智地探讨现实人生,被认为是“新思潮派”或“新技巧派”、“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15年,芥川龙之介发表首部作品《罗生门》,但直到1916年他在《新思潮》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鼻子》才一举成名,并因此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

  创作于1921年的《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给人扑朔迷离的印象而闻名于世。小说所描写的是一场发生在竹林中的命案。在离山科站约五六百米的竹林中,樵夫发现了一具尸体。据巡捕官调查,死者是一位叫金泽武弘的年轻武士,他在与妻子真砂子一起回老家若狭国府的途中被杀害。杀人疑犯已被捕获,是一个名叫多襄丸的无恶不作的强盗。整篇小说是由七人的叙述组成:强盗与武士之妻都宣称自己是凶手,而武士亡灵则借女巫之口称自己是自杀的。樵夫、云游僧、捕役、武士的岳母四人作为证人分别为案情提供了一些线索。小说情节围绕着“谁是真凶”展开,真相扑朔迷离,是全篇的最大看点。

  短篇小说《竹林中》虽然篇幅短小,但其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别致,整个叙述方式因其不确定性,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力图通过对《竹林中》人物角色叙述分析,阐释该文本特有的艺术魅力。

  •   一、七个人的多重叙述

      《竹林中》的叙事像是一首由七个声部组合而成的错综复杂的乐章。强盗、武士之妻、武士、樵夫、云游僧、捕役及武士岳母都各为一个声部。为什么说有七个声部呢?小说中的这七个相关人物各自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而每个叙述带有各自主观情绪,都是本人眼中的事件真相,这样叙述下来,同样一件事情就有七个不同的版本。七个版本对应同一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事实的角度回溯推断,七人的单独叙述都是不可靠的,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叙述。

      七人的叙述中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可能有三个凶手,三疑犯间的供词互相矛盾。多襄丸、真砂与金泽武弘都宣称自己是真正的杀人者。强盗多襄丸和妻子真砂都宣称自己是凶手,而被害者的鬼魂却又通过巫婆之口宣称自己是自杀的。对整个杀人事件的叙述,三个人各自独立又相互矛盾。三人间对案情的叙述出入甚大,无法统一,可见其中至少有两人在撒谎,或者三人全在撒谎。第二,矛盾的叙述无法验证。我们无法将三名嫌犯对质,验明真伪。在小说中,三个人的叙述发生在不同的场景:多襄丸的叙述来自公堂上的供词,真砂的叙述来自寺庙中的忏悔,而金泽武弘则已经死亡,所谓巫婆的通灵之说更是无从考证。三人说话的情境是相互封闭、不沟通的,或者说是自足而独立的。每个人的话都构成封闭的圆满,但这种圆满是封闭的,不接受相互质疑的。第三,樵夫、云游僧、捕役、武士的岳母四人只为辅证,不能帮助找出真凶。因此,结合七个叙述,我们只能判断三人能够自圆其说,但不能辨别这些话的真伪。这样,小说的核心部分,强盗与武士夫妇对案情的述说也变得充满不确定。

      二、叙事的不确定性

      这七种叙述构成了扑朔迷离的整个事件真相,既像一首七声部的合唱,又像一幅七人参与创作的立体画。七个声部的歌虽然复杂难懂,但是七个人作的立体画,其中风格反而比单一作者的画作更生动、更有特色,更立体却更不稳定。

      《竹林中》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一般小说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叙述时或顺叙、或倒叙或插叙。但是芥川在《竹林中》采取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的迥然不同。他让七个人从不同角度讲同一个故事。七个人中,四个是证人,三个是当事者。他们的叙述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矛盾,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颇似美国意识流大师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 因此,郑克鲁在《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中盛赞《竹林中》是一本“写了七遍的奇书”。

      叙事的不确定性是现代小说家对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追求,芥川龙之介也不例外。芥川在小说中有不少表现叙事不确定的作品,如《秋山图》、《水虎》等。而《竹林中》显然将这种不确定叙事发挥到极致,并使之成为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一方面这种不确定的叙事能够通过读者的反复回味延长审美时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另一方面这种不确定性也常常能使我们发掘出更多丰富而深刻的蕴藉。

      三、对人性的怀疑和嘲讽

      为什么芥川要在《竹林中》采用多重叙事的艺术手法呢?分析多襄丸、真砂、金泽武弘的动机后,我们可以窥见一斑。支配他们这么做的根源是一致的,即人性中的某种阴暗。这种阴暗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利己主义的私欲,也可以说是那种不敢直面自身的虚伪。正因为这种利己的私欲,他们不择手段地为自己粉饰,以种种谎言来掩盖真相,用自己的叙述来解构他人的叙述,以求确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满足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正是人性中的这种阴暗遮蔽了命案的真相,构成了《竹林中》的重重迷雾。芥川真想表现的不是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而是他作品的一贯主题——人性的阴暗及其不可信任性。芥川从人性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