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白居易的“检讨诗”

时间:2014-03-2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汪金友  阅读:

  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任内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没有拿过一分不该拿的钱。所以卸任离开的时候,感觉心里非常坦然。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白居易整理行囊时,发现了两块小石子。原来是自己当年在杭州游览天竺山时,觉得这两块石子好看,就捡回作为纪念。顿时,白居易发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清白”的事,对不起天竺山,对不起杭州。倘若每个游客都带走这里的山石,哪还有天竺山的秀美?山石虽然不值钱,但取之却玷污自己的名声,和贪污千金没什么两样。

  于是,白居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写下《三年为刺史》诗二首。其一:“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其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人们都把这两首诗称作白居易的“检讨诗”。第一首是检讨自己的工作,不讲个人如何动员群众,筹集资金,修筑白堤,造福百姓,而说“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只是写了几首诗,没有过人之处。第二是检讨自己的作风,平日里总说一尘不染,一钱不收,而实际却不自觉地拿了天竺山的石头。

  这样的故事,历史上还有很多。

  •   汉武帝时,汲黯到淮阳任太守,当地豪绅们按照惯例,准备带厚礼登门拜望。汲黯闻之,马上亲写拒礼诗一首,让人贴到大门上:“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这话说得好,送礼行贿者,都是“小人才”。

      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时,有个商人给杜甫送来一条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杜甫一看,马上赋诗一首,让送礼人连同原物一并带回。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天下没有免费的馈赠,退了,心里才会踏实。

      明朝苏州知府况钟,在苏州为官多年,后来任满回京述职时,写下这样一首诗:“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况钟一生做官30年,家中却未增添任何田产。人们在他死后归葬时发现,“舟中惟有书籍并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

      清雍正年间,铜山县知县叶存仁期满离任时,僚属们乘着夜色,驾一叶小舟为他送来礼物。叶存仁随即吟诗一首,表示坚决拒绝:“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做了亏心事,即便别人不知,自己也会一辈子不安。

      清道光年间,陕西蒲城县知县蔡信芳离任之日,百姓拦道挽留,蔡信芳含泪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回看群黎皆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不带秦中一寸棉”,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高尚。要不,那么多的州府县令,为何只有他们的故事代代流传?

      上任是信任,卸任是考验。白居易等人的“检讨诗”和“拒贿诗”,是古今官员的典型样板。无论在离任的时候,还是检讨自己的时候,都可以借鉴。要不然,等到真的“出事”,则悔之已晚。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