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李商隐的诗情

时间:2012-09-18    来源:未知    作者:刘祎  阅读:

都说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渺,我想是这样的。他对诗歌情感深度的开拓几乎无人可及。虽然我们不一定能读懂他的那些 “水中花、镜中月”般的朦胧情思,但却能让我们在品读之中产生无尽的联想,进而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李商隐擅长写爱情诗,而他的这类诗多命以“无题”,可见他自己也很难以言辞来说清这些情感。李商隐写爱情无丝毫猥亵和鄙俗,他把情写得纯真、执着、高尚、缠绵,简直能让人为之“泪湿春衫”,艺术感染力很强。家喻户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诗就是这样一个显例。当然,李商隐不只长于爱情题材,他在叙写时事民生、抒发人生感慨方面也很有造诣。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那些以表现情感为主题的诗篇最能见出他的笔力与才思。李商隐表现情感不在意外化的表现形式和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而是任凭情感意念随意流动,具有很明显的跳跃感,层次亦复杂错落,常常是情在言外、文外曲致,充分反映了他情感世界的深细和幽微。另外,我注意到了李商隐写的情并非一时一事之情,而是长期处在某种情境下所形成的一种惯常的意绪,如云似雾一般弥漫游动在心头而挥之不去。这倒使我想到了冯延已,虽然他是位词人,但他写情的笔法与李商隐有相通之处。看他写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与李商隐写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意难》似有一曲同工之妙。二篇的笔触都很细腻、婉转,表现的情感也都一样的缠绵、执著,抽取冯词中的“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和李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置于一处比照,发觉在情致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还有,李商隐和冯延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怅惘,似乎暗示了他们生存环境的艰险复杂和内心矛盾的深重难解。的确,从他们二人的身世中可以得到证实。他们不幸的人生有很多暗合:都生活在衰凉的末世,而且都身陷严酷激烈的党争之中,心为行役,身不由已,而他们又都秉承了诗人善感的气质,所以他们的内心多被愁闷的意绪所包围,这种意绪便很自然地从注入到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李商隐的创作在心绪上、笔法上与冯延有着跨时代的相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特殊环境对作家特殊创作心理的影响。而仅从诗歌一体来看,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亦有不少诗人的创作在某些方面近似于李商隐,尤其是魏晋时期的阮籍、盛中唐时期的杜甫和中唐的李贺,不过相似之中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阮籍,钟嵘对他诗歌的评价是:阮旨遥深。在情感的深度上阮籍与李商隐比较接近,但是阮籍的深是通向高远的玄思,是一种冷静的默照,往往在象征中隐含着旨意。而李商隐的情是指向心灵内部的,是向主观世界的深度拓展,通过心象与景象的融合,构筑喻象,以展示意绪和心灵的景观,所以李商隐所表现的情更为真切动人。杜甫与李商隐的相似之处主要在诗歌意境的构筑上,二者都达到了浑化一体的境界,而且在诗歌情调上也都有一股郁结之气,但杜甫的诗情是外向的,通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而李商隐的诗情是内向的,指向自我内在世界。至于李贺,他对诗歌主观情感世界的开辟当在李商隐之前,他细密幽深的表情方式对李商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他选取的意象多奇谲怪异,有一定的硬度和锋芒,而且色彩瑰丽眩目,给人的感官以较强烈的刺激。而李商隐笔下的景物丽而不艳,给人以温润之感,能动人之心,却不会刺人耳目。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