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也谈林徽因

时间:2013-06-14    来源:短篇小说    作者:铁_海_棠  阅读:
 
   关于林徽因的传述、文字,已经不少,很多文字也写得非常诗意,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写一篇关于她的文字,大约是因为很喜欢她的诗歌的缘故。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人在少年时代都有过孤独的感受,但我知道,很多人有,林徽因也有。大约是1920年夏天,林长民到瑞士国联开会,留下林徽因一个人在家里,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咬着手指头哭。
  尽管,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有过孤独的经历,但她也是幸运的。林徽因16岁时便得以跟随父亲游历欧洲,这种幸运,也成就了她的一生。而这种幸运,却又不是偶然的。林徽因自小便很聪慧,也很讨人喜欢,她的祖父母、姑母都非常喜欢她,她的大姑母林泽民不仅亲自给她授课,而且还爱她胜过她的亲生母亲。
  1920年秋,徐志摩到林家拜访,见到林徽因之后一定是眼前一亮,这个16岁的女孩有着驯鹿般清亮柔美的眼睛,在她的眉宇间飞动着一股异样的灵气,也许,这样的女孩才是他梦寐以求的佳偶,于是徐志摩给她写了一封情书。
  林徽因将信交给了父亲,父女俩商定,由父亲代为回信:“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怵,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提前回国。两个月以后,林徽因、梁思成的恋爱关系出现在公众视野中。1924年5月20日,徐志摩给林徽因写了封没写完的信,信中透露,两人在17日有过一次长谈,林徽因明确的表示了结合的不可能,因为下个月她就要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了。
  林徽因直到1928年8月才回国,这期间,徐志摩经历了与陆小曼结婚、迁居上海等人生变故。1927年3月,胡适赴美即将回国,林徽因在15日给他的信中说,请你告诉志摩,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但是,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1930年,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协和医院大夫建议到山上静养。1931年,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徐志摩时去看望。这一年,林徽因先后发表了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等。
  林徽因在1931年9月的《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写道:“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一句“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一语道尽平生憾,令人同情,也令人落泪。同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12月7日,林徽因发表散文《悼志摩》。
  徐志摩死后,林、凌曾因徐遗留下来的日记产生分岐,因此,林徽因致信胡适:“我从前不认得她(凌叔华),对她无感情,无理由的,没有看得起她过。后来因她嫁通伯,又有‘送车’等作品,觉得也许我狗眼看低了人,始大大谦让真诚的招呼她,万料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人!真令人寒心。”林徽因还引用徐志摩话:“志摩常说:‘叔华这人小气极了’,我总说:‘是么?小心点吧,别得罪了她’。女人小气虽常有事,像她这种有相当学问知名的人,也该学点大方才好。”
  在信中,林徽因坦言:“关于我想看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不过这心里太Human了,我也不觉得惭愧。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
  1934年,徐志摩离世三周年,林徽因偶然由浙南路过他的家乡硖石,在昏沉的夜色里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回来后,在那间“太太的客厅”里,她一反常例的沉默着。友人问她,她情绪激动地反诘:“非要整天说个不停吗?”第二年,她在悼文《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中,点明了途经孕育诗人之地时的沉痛:“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
  关于林徽因和徐志摩,后人是众说纷芸。个人认为,在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记述中,很多东西都是表相!真相是什么?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所有的猜测和想象,都可能仅是猜测和想象而已。即便是相同的事物或者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了解程度不同,观念立场不同,目的不同,也可能会作出完全不同的评述之词。我作此文,也无法例外。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人主持的一个协会给梁思成发邀请函,让他去参加座谈会,梁思成非常愤怒,很快带着全家老小离开了北平,逃难之路,苦不堪言,而留在北平,他们可以有着优越的生活。林徽因从早年的出身名门,历经繁华,青年时的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到了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而这种艰辛和贫困,她受了下来,在困居四川宜宾南溪的李庄期间,她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
  在李庄的时候,梁从诫和母亲聊天,梁从诫说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们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说:“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一条扬子江吗?”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徽因,一个揉合了巾帼之风,有着民族气节,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之气的林徽因,这也是她值得人们敬重的地方。
  抗战期间,她也可以应美国的聘请去讲学,但是,他们夫妇二人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从1930年到1945年,她不顾重病、不惮艰辛,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  杂文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