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封禅”一体的成立(2)

时间:2016-04-03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赵俊玲  阅读:

  封禅典礼是象征国家太平、昌盛统一的国家大典,它神化、强化皇权。在封建社会,皇权是国家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国运兴衰所在。易言之,希望封禅典礼举行的不仅有皇帝,以读书求晋身之阶的儒生文士亦迫切追求天下统一太平的秩序,盼望昭示这一秩序形成的“封禅”典礼的践行。从这一角度就不难理解,何以司马谈因不得与封禅而发泣血之言并终因之亡;亦不难解释,“封禅书”何以与“礼书”“乐书”等并列,成为《史记》“八书”之一。而司马相如的《封禅文》亦不是死后“献谀”之作,“封禅”本是他心向往之之盛典,多有念及,即如《难巴蜀父老文》亦言:“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不独司马氏父子与司马相如,实则如《史记·封禅书》所云:“(建元)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封禅在秦汉时“成了社会上公同的信仰与要求”,是“人们所共同要求的大事”(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以未能参与封禅大典为憾,亦在文人的创作中有所表达,如班彪《冀州赋》云:“嘉孝武之乾乾,亲饰躬于伯姬。建封禅于岱宗,瘗玄玉于此丘。遍五岳与四渎,观沧海以周流。鄙臣不及此事,陪后乘之下僚,今匹马之独征,岂斯乐之独足娱。且休精于敝邑,聊卒岁以须臾。”文人对封禅典礼的接受与重视,显然为“封禅”的成体打下了良好的作家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历朝统治者都面临着为自己的政权寻找合法依据的问题。虽然这一时期没有进行过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封禅,但至少如吴主孙皓、魏明帝、晋武帝、前秦苻坚、宋太祖、梁武帝等都曾意图封禅。与此相关,封禅文化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宋书》设《符瑞志》,这是正史设符瑞类志的开始,继之而后,《南齐书》设《祥瑞志》,《魏书》设《灵征志》,此外如东晋王隐《晋书》设有《石瑞记》《瑞异记》,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设《征祥说》,齐臧荣绪《晋书》设《瑞志》等,更有《瑞应图》之类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为符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扩大了影响。

  魏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亦皆以符命粉饰政权,至齐梁更甚。如梁武帝,先是神化其出生,“高祖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所居室常若云气,人或过者,体辄肃然”(《梁书·武帝纪》)。而在其统治期间,《梁书·武帝纪》给人深刻而震惊的印象是,关于老人星频繁出现的记载,只在此篇中就达四十次之多。何以如此呢?《春秋纬》曰:“老人星见则治平主寿。”《孙氏瑞应图》曰:“王者承天,则老人星临其国。”皆言老人星是国家承平、国主享祚长久的象征,梁武帝本身就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而他的贪恋权位也使老人星这种符瑞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

  可见,事实上,从汉代开始,封禅之礼就是深入儒者文士之心的,历代皇帝更是利用符命神化、粉饰政权,所有这些都是利于“封禅”立体的环境。而知名作家的相沿而作,使这种文体最终确立。即如扬雄《剧秦美新》、班固《典引》序文所言,《剧秦美新》的创作是受司马相如《封禅文》的感召,《典引》的创作是承继司马相如《封禅文》、扬雄《剧秦美新》而来。这样有影响力的知名作家的前后相沿而作,成就了“封禅”一体的三篇代表作品。知名作品的出现成为这一文体立体的有力支撑,而《封禅文》的首发作用,又加上司马相如个人的巨大影响,对这一文体的成立更是居功甚伟。这与“七”体的形成何其相似!枚乘《七发》,是“独拔而伟丽”的典范性作品,“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文心雕龙·杂文》),如傅毅《七激》、崔骃《七依》、张衡《七辨》、崔瑗《七厉》、曹植《七启》、王粲《七释》等等,纷至沓来,最终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体裁——“七”体。而这种体裁,在写作内容与风格上,后世作者也充分继承了创始者的特征:“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心雕龙·杂文》)形成了以敷陈夸张的手法言七事以服人的创作传统,“七”体便蔚为大观了。自然,由于应用场合的限制,沿司马相如《封禅文》而成就的“封禅”一体,所涵括的作品数量还无法与“七体”相比,但因为有知名作家的参与与张扬,有前后相承的创作传统,这一文体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特征,为文学批评家和选录总集者所注意,确立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封禅文无论主旨内容,还是体式风格,都与颂文存在差异,所以不宜竟归入颂体;“封禅”一体源于封禅大典,催生于封建礼制,这与诸多文体的产生方式相同;文人的重视,利于封禅、符命思想发展的环境,知名作家的参与,典范作品的出现,都对封禅体的最终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总体而言,“封禅”作为一种文体是无疑问的,至于其在后代能否发扬光大,则与封禅大典在后代的兴衰与否关系密切,不应作为此体不能成立的理由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