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乱世才女

时间:2015-05-2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邢秀玲  阅读:

  《红楼梦》第五回中,对书中所有女性的命运都用一首诗作了评判,其中,贾探春的判诗曰:“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位“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千金小姐,最终远嫁异邦,和亲人隔山阻水,永难相见。她的命运和汉代才女蔡文姬何其相似!而这两句诗,用在蔡文姬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蔡文姬,本名蔡琰,原籍河南杞县南,出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77年或178年)。其父蔡邕(字伯喈),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大儒,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大书法家,还通晓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有“旷世逸才”之誉。公元176元,他曾参与勘正六经文字,亲书于碑,刻成石碑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他独创的“八分隶书”集东汉书法之精华,被后世书法家称为“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以蔡邕的石经为蓝本学习书法。残存的石碑,至今存于西安碑林,成为“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蔡邕45岁时,才有了宝贝女儿蔡文姬,自然倍加宠爱、悉心调教。文姬自小受到家学熏陶和书香浸染,显露出过人的天赋。她6岁时,父亲在室外弹琴,室内的她听到弦断之音,马上说出“是第二根弦断了”,父亲大为吃惊,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她又立即分辨了出来。

  文姬跟着父亲学琴,两年后,琴艺超群,还得到一件奖品——父亲珍爱的“焦尾琴”。文姬在学琴的同时兼学书法。12岁时,书法已得其父真传,既端庄又飘逸,独具一格。14岁时,诗书礼乐无不通晓,文学才华光耀一方,声名已盖过其父,“人但知有姬,方知有蔡邕”。

  才艺卓绝的蔡文姬,如果生于太平盛世,将会拥有多么美好的未来!可能会成为班昭那样的女史学家、文学家,至少会成为宫廷演奏家。如果有幸生长在当今,那更是众星拱月的“女神”,想不“火”都不行。但不幸的是,她生于波诡云谲、兵连祸结的东汉末年。先是父亲因“仇怨奉公,议害大臣”获罪,被判“弃市”。虽经朝中同僚极力求情才“免死一等”,但被剃光头发,与家眷一起,贬到朔方苦寒之地。赦免起用不久,又因得罪了宦官集团,被赶出京城,度过十年“亡命江海,遁迹吴会”的流亡生涯。文姬从小跟着父母四处漂泊,备尝艰辛。

  •   大军阀董卓由凉州进京,把持朝政后,为了笼络人心,搜罗天下名士为其所用,蔡邕成为他猎获的重要目标。在董卓的利诱和威迫下,骨头不太硬的蔡邕只好应召。董卓将他连升三级,官至左中郎将,拜爵高阳乡侯。

      不料风云变幻,公元192年,王允成功策划了由吕布刺杀董卓的行动,天下士人无不拍手称快。惟有蔡邕对董卓怀有“知遇之恩”,听到董卓的死讯,竟发出“叹惜之音”。而这声叹惜,正好让对坐交谈的王允听到了。于是,这位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司徒大人,却免不了嫉才妒能的小肚鸡肠,借机下手,扣上“怀其私遇,以忘大节”的罪名,将蔡邕投入牢狱,迫害致死。当然,王允并没有独步天下,很快也被董卓的部下杀掉了。

      中国的“一人获罪,九族受诛”一向是最具杀伤力的,幸好蔡文姬是未成年少女,否则,也一定被斩草除根了。尽管她的青葱岁月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但还是出落成了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女。文姬16岁时,由母亲赵五娘做主,嫁入河东世族卫家。丈夫卫仲道,也是出色的大学士。夫妻俩谈诗抚琴,恩爱非常。可惜佳人命薄、良辰短暂,新婚才一年多,卫仲道得了顽疾,药石无效,咯血而亡。文姬悲伤至极,痛不欲生,而卫家人认为她克死了丈夫,被视为不祥之人,遭到嫌弃。才高气傲的文姬含悲忍辱黯然回到娘家。母亲受不了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抛下孤苦伶仃的女儿,很快弃世了。

      一个年轻的孀妇,又处于干戈四起、匈奴入侵的乱世,她的悲剧命运便注定了。在一次逃难途中,文姬被匈奴铁骑所掳,恰巧被率兵的首领左贤王一眼看中,将她纳入帐中。我估计,熟读史书、恪守传统的文姬决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异族丈夫的,但在强敌面前,堂堂须眉尚且苟且偷生、束手就擒,遑论一位身处绝境的弱女子!何况左贤王正值壮年、英武剽悍,也可以作为人生的依凭,便放弃了以死相拒的念头,跟随他前往南匈奴领地。这段经历,在她留下的《悲愤诗》中有所表述:“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且不说一路寒风刺骨、雪花扑面,到达异域后的毡房腥膻、风俗迥殊的游牧生活更是严峻的考验。汉武帝时代,和亲异邦的细君公主就是因为忍受不了“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乳为浆”的生活习惯而郁郁寡欢,死在乌孙国。在南匈奴度过了十二年岁月的蔡文姬,真是非常了不起!史书上曾有“入番为王妃,王甚重之”的记载,这也与文姬从小练就的适应能力大有关系。

      正当她熬过了最初几年思乡心切、辗转反侧的日子,从“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的悲情离绪中解脱出来,融入了周围环境,并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之际,文姬的命运又来了一次大转折,她的人生走向再次发生了大变动,真让她始料不及、悲喜交集……

      当时的中原地带,豪强割据、群雄竞争的局面已经结束。曹操统一了北方,晋爵为魏王,大权在握,炙手可热。匈奴单于呼楚全也特地到邺城来道贺。

      曹操向单于打听幼时老师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传闻她嫁到匈奴,可否知道她在何处?”单于答道:“确有此人,已是南匈奴左贤王的爱妃。”曹操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试探道:“不知能否将她送返中原?令师早亡,仅剩此女,而今流落异乡,实在堪怜。”单于也是聪明人,知道曹操看重此女人,答应回乡后尽力说服左贤王让蔡文姬早日归汉……

      曹操是个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究竟是英雄抑或奸雄?至今仍无定论。但他的好色早就为世人所知,尽管夫人一大群,但攻破邺城之后,仍欲和儿子曹丕争夺甄氏女,竟直言不讳地说:“今破邺城,正为此奴”。蔡邕的学识固然为他所尊崇,但才貌俱佳的蔡文姬恐怕更为他所惦记。如今,机会来了,岂有放弃之理!于是,他很快派遣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赠与左贤王,要求赎回文姬。先一步到达的匈奴王单于已做了铺垫,如今又有汉使亲至,左贤王想拒绝也难。何况喜新厌旧本是君王们的本性,只要和中原修好,不愁没有年轻貌美的女子接踵而来。再说,文姬也并非左贤王唯一的女人 ,他犯不着为她得罪汉朝。就将去留的选择权交给了爱妃本人。  汉家使者的到来,再度唤起了文姬的家国情怀。尽管中原大地带给过她屈辱和眼泪,但更多的是眷恋和思念,她在那里洒下过爱、植下过情!荒芜已久的家园等待清理,父母坟头的衰草需要铲除……多少次,她梦中身生双翼飞回遥远的故乡;又有多少回,她吹奏胡笳,寄托一片深情……而今,梦想即将变为现实,她该是如何欢天喜地、归心似箭!然而,面对一双天真无邪的儿子还有共帐十余载的夫君,文姬心何能忍、情何以堪!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清代画家焦秉贞绘的《文姬归汉图》:画中的文姬汉家装束,发髻高挽,面带悲戚,眼含忧伤,手牵的大儿使劲拽着她的衣袖,怀中的小儿双手搂着她的脖颈。纵然不着一字、不发一声,仅从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出骨肉分离、心碎肠断的痛楚,母子永隔、相聚无期的辛酸!

      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文姬狠心抛下两个幼子,含悲忍泪,登车启程。戈壁大漠、漫漫黄沙、寒风怒号、北雁哀鸣,一路凄凄惨惨的景象更引发了这位才女的无限悲怆,她在马车里挥笔疾书,将一腔海涛狂飚般的情思付诸纸上,并用胡笳吹奏出动人心魄的曲调:“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这就是脍炙人口的《胡笳十八拍》中之一首,倾诉了文姬和两个儿子生离死别的衷肠,读之令人无限伤感

      归汉之后的蔡文姬年届35岁,加之风霜无情、身心受创,已是一副残花败柳的形象,远非曹操记忆中明丽鲜艳的美女。相见之下,这位好色之徒对她肯定失去了兴趣。为安置文姬,由他做媒,将文姬嫁给屯田都尉董杞为妻。青年才俊董杞开始并不满意这桩婚姻,经历一番波折,特别是他因“恶攻”曹操犯下死罪,文姬冒着风雪披发赤足亲自上门跪求曹操,才得到赦免。之后,董杞终于看到了妻子的价值,感恩于文姬的情意,和她举案齐眉、相依为命。后来,他们远离权贵,溯洛水而上,来到终南山下的蓝田一带共度林泉,直至善终。蔡文姬的陵墓就在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去年春天,我到该县参加一个文学活动,还专程拜谒了这位仰慕已久的古代才女之墓。

      如果没有结缘于文学,蔡文姬不过是汉末乱世中众多命运悲惨的女性中之一员,不管历尽多少苦难,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连一朵小小的浪花都溅不起来。正是她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这些用血和泪写就的文字,让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铸就了一座生命的丰碑。

      距离文姬出生一千八百多年后,即1992年“三八节”,我国发行了一套黄金纪念币,在“中国杰出女性”系列中,收入了两位文学女性:一位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另一位就是蔡文姬。这是对这两位顶尖级古典才女的最高礼遇,她们受之无愧。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