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浅论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时间:2014-04-1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刘露  阅读: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之中的各个人物都展现出了人性的美与善,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倍感温馨。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不但和其他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生存,受自然的影响,最本质的还是人具有社会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人性中也隐藏着美丽与善良,这些东西是人在社会关系中所隐藏的积极的一面,也是沈从文先生在刻画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时所赋予他们的美。本文从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展开分析,论述各个人物隐藏在他们美丽人性背后的性格。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物形象

  一、老船夫的形象分析

  一方面是老船夫对自己独生女以及外孙女无怨无悔的爱,老船夫的独生女背着自己的父亲和茶峒屯防军人发生了性关系,但是却无法结婚,军人抛弃了她自己服毒死了,老船夫的独生女一个人将孩子生下来后也自杀了。当老船夫听到自己独生女自杀的消息之后他什么都没有说,仅仅是当作不知道这件事情,依旧平静的过日子。他没有过度的怨恨自己的女儿,苦难的命运也未曾将他击倒,反而让老船夫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的珍惜与热爱。他对自己命运的理解和宽容,对命运带给他的苦难与不幸的坦然接受和默默承担,都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老船夫对自己女儿和外孙女无私的爱。

  另一方面,老船夫拥有重情义、助人为乐的性格。山清水秀、原始古朴的湘西社会让老船夫形成了勤劳善良、朴实忠厚、恪尽本分的性格。虽然说老船夫的生活很艰苦,每顿饭仅仅吃一点闷瓜菜,过端午节时连粽子都买不起,但是他却依旧重义忘利、助人为善。比如在炎热的夏天,老船夫总是要在溪口准备一口大缸,将茶叶用水泡好,给过路的人解渴。如果过路人心中不安,将茶钱丢到船板上,老船夫会一一捡起来,还回过路人的手中,并且认真的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足够了,谁要你这个。”老船夫乐善好施却从未向他人索取,将就什么事都要心安理得,上岸买肉时,屠户不要他付钱,他却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钱丢进竹筒中,人家刻意的多称斤两,他却让别人公平对待。清贫穷苦的生活没有夺去老船夫善良的本性,他一生都为邻里服务却从不索取回报,老船夫对于钱财的态度也体现出了沈从文对于普通人性的观念:淳朴善良的性格是优美、自然人生形式的体现。一个人能否取得别人的尊敬,并不在于这个人物质上占有多少,而关键的是他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沈从文先生将老船夫刻画成为了我国古代农民的经典代表,让老船夫获得了边城人民的尊重与感激。从老船夫身上具备的纯真善良的品德也让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原始而古老的人性之美,而这样的人性之美在《边城》之中随处可见。

  •   二、翠翠的形象分析

      翠翠是《边城》这部小说中人性之美的代表,但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翠翠始终处在懵懂时期,不懂世故,也不懂得如何更加成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和自己的爷爷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所以说翠翠无法很好的适应现实的社会,她不懂得怎样去交际,不能够勇于的去追求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翠翠的两次哭泣分别是因为爷爷没有回家和听到天保出事的消息。她仅仅是大哭而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其实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例如说去寻找爷爷,她不懂得怎么做,她缺少追求的勇气。

      对于翠翠的不善交际,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自卑心理作祟,这种自卑是由于翠翠从小与她爷爷一起生活,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一个私生子,而这一事实其他人都知道。当翠翠知道自己的情敌是团总的女儿,是她曾经无比羡慕的女孩,翠翠的心中翻起了巨大的波浪。当翠翠得知那女孩的陪嫁物品是一座连爷爷都羡慕得到的碾房,自己却什么都没有时,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虽然当时物质对于翠翠还并未产生影响的作用,但是她和那个女孩之间强大的对比反差,让纯真的翠翠也感觉自己的爱情受到了威胁,翠翠始终不敢面对现实。当翠翠的爷爷为了寻求她的意见而绕了很大的圈子时,我们可以看出翠翠和爷爷之间的隔阂其实是翠翠在逃避,是她自己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迷茫。尤其是当翠翠知道做媒的是大老却不是二老,她只想到了哭,但是却没有理由可哭,这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妥协,虽然翠翠的心中爱着二老,但是她却要看大老的行事和爷爷的决定,传统思想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翠翠来说还是非常有分量的。在小说的结局,翠翠等到了冬季也依旧还在渡船上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就这样一直被动的等待着,却不敢主动去寻找,不敢去追求,这样被动的等待一直贯穿于翠翠的成长中,也是翠翠内在性格中消极的一面。

      三、顺顺与妓女的形象分析

      顺顺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等,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都尽力给予帮助。在他的身上具有一种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有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有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而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义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但是却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同。顺顺偏爱他的二儿子,这一点我们从他对两个儿子的取名就能够得知。对于婚姻的问题,他更多的是偏向于傩送,因此他很希望天保娶翠翠,而傩送娶了团总的女儿,进而得到碾坊,以便于继承和发展他自己的产业,而这也恰恰体现出了顺顺的自私。

      吊脚楼上的妓女是一群可悲可怜的女人,虽然说他们内心之中还存有一丝人性,但是就当时的社会层面而言,她们的人性早已被扭曲。不管是被逼迫还是自愿加入这一“行当”,不管是从附近乡下来的还是和川军来湘的,她们都缺少从良的勇气。这些妓女早就已经将接客作为了自己的职业,她们在生活无聊时也曾幻想过自己的爱情,即便她们知道自己永远也得不到它。同时她们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强加到了水手身上,她们和水手发誓,越好“分开之后个人皆不许胡闹”,在分多见少的日子里做着自己的梦。她们常常梦到自己被抛弃,梦到自己的下场很悲惨,其实这些梦恰好是她们实际生活的反映。商人与水手对于吊楼上的妓女而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象征。商人是做生意时路过茶峒,很多商人都不会第一次来这里;而水手则多半是本地人,他们和妓女可以常常见面,加之水手多半都是没有娶老婆的,因为这些种种因素,妓女对于她们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遇到不熟的主顾,做生意之前必须先给钱,数目数清之后再关上门来“撒野”,人相熟了之后,钱就是可有可无了。这并不是妓女的浑厚,而是大多数妓女寻找自己依靠的方式,她们同样希望相熟的人能够真正的爱上她们而去赎她们,但是她们自己也明白,这样的愿望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四、大老、二老的形象分析

      湘西的生活不但让翠翠养成了“善”,同时也让老大老二变得和气亲人,不浮躁、不仗势欺人。沈从文先生通过超越阶级和金钱关系的兄弟情义来给读者展现出了人性中蕴含的美。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天保和二儿子傩送,他们都爱上了船夫的孙女翠翠,但是翠翠却唯独钟情于二老傩送,傩送外表英俊,能歌善舞,温柔又充满热情。二兄弟两人对于自己爱情的追求并不是大打出手,反目成仇,他们决定采取公平竞争的方法来获得翠翠。兄弟二人在满月之夜一起到碧溪去唱歌,不让外人知道是他们两人,相互轮流的唱下去,若是谁先得到回应,谁就得到爱情。二老傩送为了追寻自己的真爱,宁可舍弃碾房这样宝贵的陪嫁,而大老则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弟弟的爱情。正是湘西这片古朴的人文环境让他们人性中充满了真诚与热情,处处闪耀着善良、仁厚、无私的光辉。沈从文先生对于这样纯真自然的人性的赞美在他的其他小说中也很容易找到,比如说《龙珠》中“美丽而强壮像一头狮子,温和又谦逊如一头小羊”,又比如《长河》之中的天天,虽然天天是家里最小的,大人最宠爱的女孩,但是她从来不骄横耍蛮,对其他人善良又温和,对无家无室、无儿无女的老水手满满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有加;即便是从来不认识的路人,在他们走过天天家的橘子园时,她会拿出最大最甜的橘子给这些不认识的路人吃,她始终都用自己天真无邪的眼睛看待社会中的万物,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对待别人。

      结语:

      总之,《边城》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先生着重体现人性美的经典作品,他通过对当地社会风俗人情的描写,感悟其中存在的亲情、爱情以及人情之美,让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光辉,而这样的光辉又通过无私的“爱”展示在我们面前,如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姐妹之爱、邻里之爱,这些都是淳朴优美的人性,是令人向往的理想的人性之美。和当代社会中的灯红酒绿、人情淡薄,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性追求比起来,它是多么的神圣和珍贵,这也是这部小说给我们的一种警示。虽然说沈从文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三十年代的边城社会,但是作者却想通过此来告诉读者,他对人类智慧与善良的倾心,对美丽与诚实的赞美,以及对当代社会中自私、愚蠢、丑恶的人性的批判。而这恰恰也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的一种呼唤,也让众多的读者通过《边城》归于平静和自然。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