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小津安二郎

时间:2014-04-07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网络  阅读:

  从1927年的《忏悔之刀》到1963年的《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共导演了54部作品。在这些影片中,他扎根于世俗生活,所拍影片多为家庭题材,他的故事永远温和,永远悲伤。贾樟柯说:“小津电影的高贵品格在于他从不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而扭曲和夸张人物的处境直到今天都是大多数电影的通病。 ”

  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不论是演员,还是影片中的人物、场景,都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在《东京物语》和《秋麦》中,扮演父母的是同一对演员;原节子扮演的纪子在《东京物语》中是二儿媳,在《秋麦》中则是小女儿;《东京物语》中大儿子是街坊医生,在《秋麦》中则正式成了医院的大夫;昌二在两部影片中都是二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在《东京物语》中,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秋麦》中,原本一家老小住在离东京不远的郊区小镇,当女儿纪子出嫁后,两位老人也回到了乡下生活。再如,《浮草》中的小食店老板娘,在《东京物语》中是大女儿,在《秋麦》中则是邻居欧巴桑,后来成了纪子的婆婆。这些或有或无、似是而非的巧妙联系,其中的原因,或许正如小津安二郎所说:“我总是说因为我是个豆腐匠所以我只做豆腐。一个人没法儿拍太多种类的片子。即使我的影片看起来似乎都一样,我其实总是在试图在每一部电影中表达一些新的东西。我就好似一个画家,总是不断地画着同样一朵玫瑰。”

  是的,看似一样的玫瑰,在小津安二郎的演绎下,却有着不一样的美。小津安二郎以平静的基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常人家的悲喜哀乐、生离死别,随着儿女长大成人,就渐渐离父母远了,各自娶妻出嫁、生儿育女,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于是,原有的家庭四分五裂,留守的老人默默地感受着这一切,偶尔说一句“是啊,这样啊”,剩下的便是大段的沉默,内心百转千回,无须明说……对他们来说,人生便是一个个这样的轮回,没有谁能躲得过,到最后注定孛然一身,归于寂寞。但他们毕竟也是幸福的,儿女各自为小家庭的幸福努力着,所以做妈妈的说:“我们还是挺幸福的,我不能要求太多了。”走完了人生的必经之路,也算是圆满了。

  小津安二郎本人一生未娶,与母亲一起生活,但他似乎对家庭中子女的婚嫁问题极为钟爱。《秋麦》《晚春》和《秋日和》都围绕着嫁女这一主题,前两部是纪子是自己嫁人,《秋日和》则是秋子的女儿嫁人,纪子和秋子的扮演者都是原节子,她由女儿的角色变成父母后,自然地从被担心变成操心女儿的婚事,即便心中多有不舍,小鸟总要离巢,“父母和孩子都是这样的”,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通过这两部影片,小津安二郎又完成了一个人生的轮回。

  《秋刀鱼之味》是又一个嫁女题材的影片,不过,这回换成了老父嫁女。秋刀鱼在日本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日本人在结婚、就职、生子这人生三大要事中,都要吃秋刀鱼。同时,“秋刀鱼又是忠实的报秋鱼,一烤秋刀鱼,便像是风吹透心中隙缝,凉飕飕的感伤随即涌上来。”如果儿子娶妻是令人欣喜的,嫁女则会多几分伤感。《秋刀鱼之味》中,笠智众扮演老父,女儿道子24岁了,一方面父亲总觉得女儿还小,不必太早嫁;另一方面,道子为了照顾父亲,也不想早嫁。父亲的朋友们则力劝他不要耽误了女儿的婚事,而父亲虽然不以为然,但在一次同学聚会中,见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小学老师,得知老师当年那个美丽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父亲一直未嫁,并亲睹老师女儿已愁苦失色的容颜,他终于有所领悟,"到了最后,父母都是要放手的",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操心。女儿终于嫁出去了,当父亲再次来到酒馆,心情也已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老板娘问是否参加了丧礼回来,他不置可否,对他来说,嫁女的心情其实正如参加丧礼。

  •   “养儿育女,真不容易。”在《东京暮色》中,笠智众再次扮演熟悉的有些木讷的父亲角色,喜怒不形于色,无论遇到什么事都默默地忍受下来。小女儿明子,3岁时母亲便抛夫弃子,与人私奔,这以后,尽管父亲对明子千依百顺,关怀备至,却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母亲角色的缺失,少女的心始终寂寞,以致最终走向悲剧。而在父亲家小住,打算离婚的姐姐孝子也从母亲和妹妹的身上有所领悟,为了女儿道子能够健康成长,她决定回去与丈夫好好相处,"我会尽力,即使不行,也要努力",为的是不让女儿重蹈妹妹明子的复辙,因为孩子需要父母两人的爱,缺少了哪一方,都是要出问题的。最后又只剩下父亲孤独的背影,到头来又是无边的寂寞,只有当拿起小孙女的摇铃,能得到一丝慰藉。至于母亲,她选择了黯然离去,或许她就不该回来,既然当初选择了离开,又怎能期盼现在还能找回一些母女温情?一个家庭的悲剧,在小津安二郎的视角下,唯有唏嘘而已。

      《父亲在世时》总会让人想到朱自清的作品《背影》,令人伤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影片中,父亲为了供儿子上学,独自到东京谋生,十几年来从来没有请过病假,默默地努力着;儿子从初中起就寄宿学校,难得与父亲见面,为了早日与父亲团聚,他努力学习,后来在秋田成了一名老师,父子仍旧两地分隔,无法共享天伦之乐。儿子曾经想要辞掉工作,到东京去,但父亲劝阻了他,希望他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工作。不久,儿子到东京验身准备入伍,与父亲同住了一周,这时父亲却病倒了,很快便撒手西去。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也没有人能阻止它的发生。

      “你的人生才刚开始,会有幸福的。”“你还年轻,要幸福地生活下去。”在《东京暮色》、《风中的母鸡》和《小早川家之秋》中,尽管自己也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姐姐对妹妹,男主角对素不相识的妓女,寡居的嫂子对小姑子,都这样鼓励着。

      而在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人际关系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变化。在小津安二郎的多部影片如《秋麦》《秋日和》中,几个女性好友之间起初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吃喝玩乐,单身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和希翼,然而,大家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陆续有人结婚,已婚的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小家庭的经营上,而未婚的面对小圈子里的人一个个减少,感叹彼此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了,结婚并不是什么好事。《东京物语》中纪子说:“不想变,可还是变下去。”《秋麦》中纪子说:“不过,一旦出了嫁,就得顾这个顾那个……在学校时那么要好,大家越来越疏远了。”《秋日和》里则是由秋子的女儿亚子说出:“是啊,可是我们都会一点一点的疏远。”一种淡淡的无奈由始至终充斥在影片当中,然而,不论是朋友还是亲人的疏离,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宿命。不过没关系,它们无疑将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相信很多年以后,想起旧日的时光,你我还会会心微笑。

      小津安二郎本人甚喜饮酒,于是,酒也成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酒馆要喝酒,在家也要喝酒;朋友聚会要畅饮淋漓,一人独坐则是小酌怡情;人逢喜事少不了酒,悲苦哀愁又怎么没有酒?“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小津安二郎在60岁生日时,死于饮酒过多引起的腮源性疾病。酒是他的灵感之源,也是他面对人生无常时一个寄托。

      看了那么多伤感的影片,《茶泡饭之味》终于带来了一股轻松之感。自小娇生惯养,生于富贵之家的妻子,出嫁后依然娇纵,嬉笑怒骂之间带有几分调皮;她看不惯丈夫抽廉价的烟,坐便宜的三等车厢,认为这有失身份,但对丈夫来说,这是他成长中已经习惯并且喜欢的方式。不过,宽厚的他默默地包容着妻子的任性,而最终在矛盾激化后,一次分别让妻子有所感悟,她从内心接受了丈夫的生活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多年来跌跌撞撞的婚姻步入了正轨,幸福正如“茶泡饭”般平平淡淡却又百吃不厌,滋味深长。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