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对号入座

时间:2013-07-27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乐朋  阅读:

  文艺作品之人物形象的对号入座,古已有之。风靡江南的长篇弹词《玉蜻蜓》,即因长洲望族申氏的对号入座,屡遭禁演。

  问世于乾隆朝的《玉蜻蜒》,原名《芙蓉洞》,写富家子弟申贵升(后作金贵升),私通法华庵尼姑王智贞,由元配张氏搜庵、受惊吓而病死庵中。王智贞产下遗腹子,以申生前佩戴之玉蜻蜓为标记,托人将此子送至申府,不料中途失误,被私访的苏州知府徐上珍收养,并取名元宰。元宰长大,高中解元,获悉身世后赴庵堂认母,最终复姓归宗。其故事曲折,人性、人情动人,演出后深受民众喜爱。但无巧不成书。《玉蜻蜓》主角申贵升、徐元宰父子的行状,与长洲缙绅申氏祖先徐士章、申时行父子,有若干近似之处;而申时行贵为“状元宰相”,且子孙后代多为明清两朝权势显赫的官宦。所以申氏指控《玉蜻蜓》辱没祖先,要求禁演,把这部弹词告上了公堂。

  最早的诉讼发生在清嘉庆十四年,由缙绅申启,向苏州府衙递交控状。府衙畏于申氏威势,很快颁布禁演告示,称《玉蜻蜓》“殊属不敬”,“毋论法华秽迹,诬蔑清名,即弹词淫句,亦关风化”。弹词不许更唱,小说也一并销毁旧版,“如有违抗,一经查察,一并重处不贷!”民国以后,《玉蜻蜓》又两次被禁: 1920年,申氏宗族的申振纲任苏州警察厅长,上任伊始即利用职权,以“有损申氏先贤名望”为借口,强令苏州各书场禁演此书。直到1931年9月,苏州警方又出布告,命令“一体遵照查禁”“假托附会,任意诬蔑”的弹词《玉蜻蜓》。这次查禁行动,还导致有“弹唱状元”美誉的名伶吴升泉,因无辜枉抓、在警局遭冤辱而丧命。申氏对号入座的淫威,非同小可。

  那么申氏对号入座、要求查禁《玉蜻蜓》,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查考相关史志材料,申时行的身世与《玉蜻蜓》故事,差异甚大。

  •   其一,申时行之祖父徐乾原本姓申,因自小过继母舅而改姓徐,时行之父亦随徐姓,取名士章;可徐时行的更名为申时行,则是当了状元并任职翰林院数年,到他三十岁经皇帝批准才复姓归宗的。它与书中的徐元宰十七岁庵堂认母而复姓归宗,大相径庭。

      其二,《玉蜻蜓》之申贵升死于庵中,生前不能亲见其子徐元宰;而生活中的徐士章,在其子徐时行二十四岁时才去世,经历全然不同。

      其三,书中的王智贞,系儿子庵堂认母、复姓归宗后亡故的;但申时行的生母王氏,在儿子徐时行十二岁那年即早早去世,距其子复姓归宗有十八年之久。

      观照上述三点,说《玉蜻蜓》“影射”申时行身世,“诬蔑清名”之类,完全站不住脚。申氏后人的对号入座,实乃杯弓蛇影,贻笑大方。

      文艺形象的对号入座,而致作品被查禁,究其原委,大抵在某些权势者的神经过敏和权力滥用。他们不懂文艺为何物,却总是以自己的好恶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一套。文艺戴上对号入座的镣铐,禁区多多,创作的萧条,难有好作品面世,即不可避免。

      令申氏家族意想不到的是,《玉蜻蜓》遭查禁五次之多,反倒越查禁越流行。“状元宰相”申时行本碌碌无为,声誉平平,却由一部弹词《玉蜻蜓》的讼案纷争,闹得满城风雨,妇孺皆知。越剧、锡剧、黄梅戏、婺剧、闽剧等地方剧种,都把《玉蜻蜓》移植、改编,做成一出知名度颇高的传统戏。他们的对号入座,是成?是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