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热闹与喧嚣里,暗藏着怎样的放纵与孤独

时间:2019-03-11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司南  阅读: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对中国农村的春节并不陌生。记忆里,农村的年,桃红柳绿,春满人间,炮竹声声,年味颇浓。然而,近十几年的农村春节却让我有深深的忧虑。

如果说一年四季在于春,春节里该当是精神抖擞,情意浓浓的。农村的春节,更应有迎春之喜,辛勤之气。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季节轮回,人们眼里心里应该充满了播种的意气风发与收获的殷殷期盼。然,我等放眼望去,如今农村的春节,并无此象,人们精神普遍颓靡,振作之气不可见;亲友来往情谊减淡,攀比之风日渐浓。十几年的农村春节之观察和感受,让我不得不承认一点:中国农村的春节,是成人的放纵日,也是孩子的灾难日。

成人放纵之一:身体的放纵

按理说春节相聚,吃吃喝喝在所难免,但中国农村,吃喝之风愈来愈盛,并且不受“八项规定”约束。上一顿喝醉了,躺下,醒了,再开启这一顿。你不喝?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你打工赚了钱,当了老板,就看不起人了?你在城市工作,当干部了,就翘尾巴了?农村人一句“不能忘本”可以击垮你所有的理由。

我家先生从轻度脂肪肝到重度脂肪肝,每年拿到体检报告时会唏嘘一阵,以后不能喝酒了,但回到老家,哪怕不是春节,也是每日喝得酩酊大醉。想起前段时间朋友圈盛行的一篇文章:没有什么酒席值得你拿命去拼。深有感悟。但能果敢执行的,少之又少。一是碍于情面,二是面对酒桌上的吹捧自己那虚荣的心无法抵挡。许多人从城市归去,大有一番“衣锦还乡”的模样和气概,几杯酒算什么?有酒喝才说明“混得成功”,喝得了酒才说明“与人和得来”。

  • 中国农村,很多地方不仅正餐喝酒,早餐也喝酒。饭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好,但酒必须要备足。劝人喝酒也是往死里逼——不过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皆大欢喜”的。有些人喝得酩酊大醉,吐得人家床上一塌糊涂,或者直接把床当厕所。有些人喝醉后,踉踉跄跄走在回家路上,噗通一声掉进了坑里或者就地睡着了(次日早上发现冻死在路上)。

    除了喝酒,在吃食方面也是完全放纵。爱吃狗肉的地方大肆打狗杀狗,顿顿狗肉,在你家吃,在我家吃,在他家还是吃。爱吃辣椒的地方,每顿饭都是“浓墨重彩”的,油腻,重口味,不辣到胃疼不罢休。很多人吃到喉咙冒火、上吐下泻,仍然可以不管不顾。每个人都大开杀戒,那些昔日的病痛与医生的叮嘱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说这种偶尔的开杀戒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不可原谅的地方是:他们不喝水!不喝水!不喝水!不是说水是生命之源吗?不是说每天要八杯水吗?不是说天气干燥喉咙痛吗?他们不喝。

    不仅不喝水,还不吃水果。

    这么些年,在农村的节日里,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劝他们喝水!劝肾结石的婆婆喝水,劝咽喉炎的先生喝水,劝打喷嚏的孩子喝水……但收效颇微,很多时候,就如耳边吹过一阵风。

    成人放纵之二:精神的放纵

    我当然没有走遍全中国的农村,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甚至可以负责任地说:打牌是农村唯一的精神生活。扑克牌,胡子牌,麻将……,还有六合彩,品种繁多,不同的地方只是牌的种类不一样而已。

    据我观察,近些年,在国家的倡导与支持下,几乎每个村委都建了“活动中心”,其原意是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百姓的精神生活。最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歌舞升起,架子上也摆了一些简单的杂志,但最后,这些“活动中心”都成了打牌的“窝点”。摆了几张桌子,没日没夜地打牌,还有赌博。村民们笑着将打牌称为“上班”,上午班、下午班、晚上班,很多时候,是直落加连轴。夫妻如果都喜欢打牌的,出双入对,倒也恩爱。如果夫妻只有一方爱打牌的,那争吵便常年不断。

    春节里,打牌变得更为理直气壮和理所当然。吃饭的碗往桌上一扔,碗还在转圈,人就坐到牌桌上了。我所待过的几个村庄里,都是这样。在自家打牌,走亲戚也打牌,白天打,晚上也打,整天囔身体不好的老人打起牌来可以熬通宵,整天说做这做那没时间的年轻人坐到牌桌上可以天荒地老。这牌就像长在了身上,走到哪儿都丢不了。

    如果说牌的发明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那么打牌在春节,用得恰到好处则是放松和相聚的好形式。但如此放纵地打牌,以赢钱为乐,便成了颓靡。

    牌桌上看不见的硝烟四起,全无亲情的沟通交流,主妇放下家务,母亲放下孩子,父亲放下劳作,都齐聚到了牌桌上。颓靡之气满屋飘荡。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每每春节一完,很多人回想起来都会说没意思了。因为记忆里,只剩下打牌,而这打牌年复一年,都一个样。

    而与成人的放纵相对应的,便是给孩子带来的灾难。这也是最让我忧虑的。

    一、孩子脾胃的灾难。

    haiyawenxue

    相比大人的“胡吃海塞”,在餐桌上却几乎找不到孩子可以吃的菜。在没有孩子之前,我几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直到近六年,我带孩子回农村,才深有感触。一桌子的菜,都是照着成人的口味而做的。肉切得碗口大,各种刺激的佐料一齐下到锅里成人吃了都能拉肚子——大人们在自己的口舌放纵里,完全忽视了还有孩子这个群体。

    孩子尤其还是年幼的孩子,基本就是端着碗晃悠一圈就算完成了这一餐——根本什么都没吃进肚。我家两岁的小宝就是这样。

    随之而来的灾难便是零食。饭吃不下,农村的春节里,零食却很泛滥。糖果、饼干、瓜子、花生,虽然很多是集市上买来的劣质品,或者山寨品,但五颜六色地摆在盘子里,却非常吸引人。农村春节,每家每户都必备这样一个盘子,二十四小时不收,随时准备迎接串门的客人。对大多数成人而言,这个盘子只是做做样子,并不会去吃里面的东西。对孩子们而言,这个盘子便是天堂,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吃。当着客人的面,在这节日的喜庆里,往往是不好训斥孩子的。当然,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在这节日里,大人们的关注根本就不在孩子这里,他们吃了多少劣质的糖、喝了多少瓶山寨的牛奶、肚子里装进了多少零食,大人们根本不知道,也没想过要知道。

    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告诉我,要想孩子脾胃好,首先得收起家里的零食,其次饭菜不可吃得太饱。而一旦脾胃好了,各种营养的吸收才会好,身体才会好。春节铺天盖地的零食,对尚还年幼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大灾难。据我调查所知,许多城里回到乡下过年的孩子,在春节七天吃的零食量(主要为糖果)超过过去一年的总量。许多年轻妈妈感叹,春节上来孩子总要生病一场。我想这与春节零食的狂轰滥炸,不无关系。脾胃在零食里变得脆弱,不堪重负。而脾胃一脆弱抵抗力就脆弱,各种流感轻而易举就能袭击。

    二、孩子眼睛的灾难。

    眼科医生强调,对尚值发育阶段的孩童,一定要控制眼睛接触荧光屏幕(包括电视、手机、电脑等)的时间,一天的总量不能超过25分钟。在城里,很多年轻父母对此是重视的。虽然城里的孩子们报的培训班特长班很多,很多时候还要用到IPAD进行学习,他们也仍然尽力遵守着这条医嘱。为了避免视力的损伤,他们还为孩子买了防蓝光的眼镜佩戴。也因此,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变得非常珍贵。

    但在农村的春节里,电视和手机几乎成了孩子的全部。农村没有阅读。我这么说并无半点夸张之意。我在一个有着三个孩子读书的家里,居然找不到一支写字的笔和一张空白的纸。在他们的书包里,我只看到几本“寒假作业”。偌大的一个家里也没有一本书的影子。

    农村的父母们也重视教育。但是重视的方式就是询问期末考试的成绩、第几名,然后就是叮咛:要努力点啊!要刻苦加油啊!或者大吼几声:快去写作业!尔后,便不管不顾了。

    当农村的父母们沉溺于酒桌上的狂欢、牌桌上的放纵时,哪里还会看得到孩子们在做什么呢?

    孩子们对所谓的“寒假作业”天生排斥,就算坐在桌前也大部分是在磨洋工,磨过了这段时间,看着父母们玩自己的去了,也便溜走。他们打开电视机,没日没夜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永恒的熊大熊二还有各种战斗片。反正电视里播什么就看什么,甚至广告他们也不挪窝。

    更有甚者是家长为了自己打牌而特意将电视机打开给孩子们看,或者直接把手机扔给孩子们。

    我见过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因为大人们都在打麻将,在深夜十一点还被强制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孩子看一会儿想走开,大人又把她抱回电视机前说:乖,看电视啊。

    haiyawenxue

    也见过一个年轻母亲,到邻居家打牌了,就直接把手机扔给了念小学的孩子。这孩子拿到手机后乐滋滋的,一个下午都蹲在墙角打游戏,直到手机没电。

    在我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城里的父母利用春节假期带着孩子去看祖国大好河山、世界风景名胜,去博物馆里感受历史变迁,在图书馆里选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时,我想说,中国农村的教育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段路,更多的要看父母家长如何走。

    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但如果像春节这般成为哄孩子的工具,它们对孩子的损伤就绝不止眼睛,还有品格和心灵。

    三、孩子心灵的灾难。

    中国农村,仍然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盼了一年,盼着春节与父母的相聚。他们的内心渴盼着亲昵与关爱,而不仅仅是父母从外面带回来的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衣服、糖果和玩具。然而,父母们却只是在进家门的那一刻有着深情的流露,自此便像是没看见。父母们也问成绩,但也仅仅局限于分数和名次。在感情的漠视与成绩的重压下,孩子们心灵的温暖又该何去何从?

  • 我曾经直言不讳对一位年轻父亲说:你除了问成绩,你不该去问问孩子过去一年交了什么朋友,在学校发生过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几门功课的老师他更喜欢哪一个?

    他当然不会去问,他甚至没有想过,过去的一年孩子有没有想过自己。他会说,春节几天假期,时间太紧凑,如同其他的农村父母一样。然而,总说没时间的人,天天坐在牌桌上打发无聊的时光。寂静的时光里,只有单调的洗牌出牌声。

    今年春节,我去一个人家里,午饭后,他们家直接开了四个桌子打牌,胡子牌,扑克牌,麻将,样样齐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伯伯齐上阵。他们也喊我打牌。我说我不会打。其实不是不会打,而是如果我去打,那么两岁的孩子就会坐在这冰冷的水泥地上,六岁的孩子就会坐在电视机前拼命吃糖,没人去管,也没有人会觉得有所谓。

    与其打牌,我更愿意,在小宝想睡觉的时间点,陪她听点轻音乐,轻拍她入睡;我更愿意在小宝入睡后,陪大宝做做逻辑狗,听听《声律启蒙》。而等她们醒来时,我可以拿着相机陪她们到野外寻找乡村美丽的风景,一起拍拍照片。我认为,这样的时间,过得心安。

    作为家长,你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都会化为孩子心灵的暖流。这些暖流伴随并支撑着孩子的成长。

    我也曾问过一个上中学的孩子,觉得父亲最喜欢做什么。他回答:喝酒和打牌。我想,这样的父亲能给孩子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忍不住说说我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初中文化。他不打牌,不喝酒,勤劳刻苦。四十岁考取A1驾照,六十岁徒手建房。家里养了鸡鸭成群,塘里鱼儿穿梭,瓜果青菜满园。他会徒手制作的东西有:床、书桌、椅子、板凳、碗柜、锅刷、椅子、扫把……但凡家里缺个什么,他都能做好。有人开玩笑说:你这样勤劳,市场经济都运转不了。父亲早上起得特别早。凌冽寒冬也不例外。我也起得早。父亲不怕冷,我也不怕冷。父亲穿衣服利索,我也嘶嘶嘶地哆嗦着快速穿好衣服。父亲起来干活,我起来读书写字。父亲在他的领地里劳作,我在我的世界里遨游——这是我的田园,亦需要像父亲那样辛勤的耕耘。

    父亲像一座精神的明塔,照耀着我在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上班之余,仍然写出一篇一篇的文字,读完一本一本的书籍,从不放弃进取。

    今年春节,父亲对我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者都是幸福的。从父亲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艰苦与辛劳,更看到了那浑身上下洋溢着的幸福的光芒。

    父亲从不打骂我们,也不以农村家长的专制来压迫我们,他甚至从来没要求过我们“听话”。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要做一个幸福的奋斗者。

    而今,许多农村父母,以春节放松之名,行放纵之实,自己一边通宵达旦地打牌、吵吵嚷嚷地争论着输赢,一边却吼叫孩子要努力学习。对待孩子,他们一边觉得终年在外而有所愧疚与亏欠,一边却不去珍惜春节这短暂的相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这喧嚣热闹的狂欢里,其实藏着深深的孤独。

    后记:

    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是毋庸置疑的。如今的农村,眼之所见,都是一幢一幢漂亮的小洋楼,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那红墙绿瓦甚是好看。人们的衣食住行也都走上了小康之路。然而,在这春回大地的节日里,透过那荒芜的山林与田地,透过楼宇里的成人与孩子,我又分明感到缺失了什么。在这里,处处是成人的狂欢,却也处处是心灵的空虚,处处是孩子的孤独。它们在宣告和呼唤着,除了攀比式地建好物质文明大厦,这里还缺少精神文明之花,还需要人们精心种植和培育它们,以之来填补精神的空虚和教育的匮乏。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