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灰霾下黯然无光

时间:2013-02-21    来源:原创    作者:周马恩  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老百姓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一种形式。殊不知,在一声声一阵阵,烟花爆竹震耳欲聋的巨响后面,又藏有多少道不出的负面苦衷。
要知道,近距离燃放鞭炮将可能造成耳膜的永久性伤害,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的鞭炮大多违规使用白火药(高氯酸钾),爆炸威力和响度都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应当使用的黑火药。即使不用我们讲,燃放烟花爆竹噪声扰民,又极其容易引起火灾和伤人事故,但对于污染空气和城市环境,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了。
有人说,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碎片、残留物影响城市的市容环境。
有关监测数据表明,每年春节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都等于或差于轻微污染,其中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为“重污染”“中重度污染”,这些污染部分可归因于燃放烟花爆竹。很显然,烟花燃烧产生的烟气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其产生的粉尘和残留物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就有砷(砒霜的主要成分),经雨水冲刷流入下水道还将污染我们的江河湖海。现在,城市的雨水和污水管道是分开的,雨水是不经过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河流的,因此,在马路上随意倒污水的人和在阳台上装洗衣机将污水直接排入雨水落水管的人是非常可恶的。
在国人心目中,似乎只有燃放烟花爆竹才足以把欢乐推向****。殊不知,伴随着滚滚的硝烟和“噼噼啪啪”的爆响,悲剧也同时拉开了沉重的帷幕。于是有人说,作为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它在很早以前就载入青史。然而,发明者在研制这一人间“****”之时,绝未想到如此伟大发明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被后人做成烟花爆竹引来各种灾难,烟花爆竹在扮演着“天使”和“吉祥”角色的同时,也充当了无情的“杀手”。
每年到了春节,急诊医生和消防人员是最忙的——医院的急诊室外伤病例骤增,几乎全是被鞭炮炸伤、灼伤眼睛或肢体的病人。“119”火警电话人们并不陌生,春节期间,“119”电话成了热线,让消防卫士应接不暇。
1992年春节期间,天津市发生火灾50多起,祸首皆为烟花爆竹;1993年增加到80余起。1994年正月初五晚,天津眼科医院有7人就诊,其中2人眼球被鞭炮炸破,晶状体外流,且这两名患者均为芳龄18岁的姑娘。1993年1月22日除夕夜,上海市发生251起火灾,均为烟花爆竹引起。由于4400多名消防卫士快速反应及时扑救,未酿成大灾,但仍有58人被鞭炮灼伤炸伤。春节前后,在以治疗烧伤著名的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15天内收治烟花爆竹灼伤炸伤患者多达424人。初五那天,烧伤科门诊居然出现了100多人排队看病的奇观。北京同仁医院在1980~1990年间,接受因鞭炮致伤患者达2000多人次,60余人因伤势严重做了眼球摘除手术。1993年除夕夜,收治48名受伤者,摘除了5个眼球。公安部门的一份情况通报表明,1993年春节前后,仅上海、北京、武汉等10大城市就发生因烟花爆竹致灾事件万余起,炸伤1.7万多人,其中炸断手指的有1503人,炸伤眼睛的5000多例,死亡171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春节火灾4万多起,致火原因乃烟花爆竹首当其冲。我国有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每年因燃放鞭炮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产损失,尚无总的确切数字,但肯定是骇人听闻的。一幕幕人为的惨剧,一串串带血的数字昭示我们,对于烟花爆竹,现已到了改变传统习惯的时候了。
进入90年代之后,海内外华人聚集的香港、新加坡,国内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广州、深圳等城市先后毅然决然地挥挥手——与鞭炮告别。1993年7月28日,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上海、天津、济南、杭州、福州、武汉、南京、石家庄、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也纷纷遥相呼应,先后采取了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鞭炮的措施,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北京、广州等地曾进行过民意测验,结果表明:75%以上的公民欢迎禁放鞭炮,约10%的人觉得无所谓,不同意禁放的仅占15%。现实生活中,多数市民都反对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封建落后的习俗,与现代文明社不协调,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健康,会危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浪费大量的社会财富。于是禁止燃放鞭炮这一举措已开始在华夏大地上逐步推展开来。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彻底告别危险的鞭炮,在平安、祥和、文明、温馨的氛围中享受生活的乐趣,领悟人生的真谛。
从中国气象局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近期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完善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据悉,入冬以来,河北南部、北京、山西东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及四川和云南局部等地有10~20天,其中江苏大部在20天以上。相比于常年同期,河北南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北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东部等地偏多在1天以上,其中北京、天津、安徽大部、上海等地偏多3~8天,山东北部、安徽东北部、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及广东南部偏多超过8天。华北南部及江苏中部、四川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有8~15天能见度不足1000米,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12天能见度不足500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主谋”。专家说,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核后会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就会很快发生吸湿增长,颗粒的粒径增长2倍至3倍,消光系数增加8倍至9倍,也就是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俗地讲,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成人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灰霾事件。
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统计显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强霾污染分别发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这5次都少不了陈良富所说的水汽做“帮凶”。
有人说,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该污染事件中,共有800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王跃思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4%,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专项组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

  • 回想欢乐的时光,我们本应在欢庆祥和的气氛下度过春节,可是在烟花爆竹璀璨下,我们看不到春节所带来的快乐,而是在灰霾袭击弥漫下,春节的每一天似乎都是黯然无光。然而,回想到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再重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对于我们人类讲是多么的重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