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何为“四麦之地”

时间:2018-01-1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蒋建伟  阅读:

这是一篇忧患感狂飙的散文力作。

作者李旭的生长地,乃江苏省徐州市,中国北方小麦、南方稻米种植区域的过渡带,徐州人有种植小麦、大麦、元麦、燕麦的农耕文明历史,故,作者叫这里“四麦之地”。往西,往北,还是往南,徐州都是中原地区的一块“肥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谁都想吃,这是后话。

这块生长地,也是“流火之地”“麦子王国的没落之地”,农耕文明的消失,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化肥、农药、除草剂对于土壤的毁灭性打击,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低收入的不平衡,使李旭的忧患感剧增。当作者看到徐州农民们为了发财,把大片麦地改种上日本洋葱、各种蔬菜、种大棚、种草之后,越发痛心疾首:“无数人逃离了麦地,像候鸟一样迁徙,踏出另一条春天的路,汇成外出的洪流。”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农民却不是原来的农民了,世道变了,他们变了,变得我们认不出了他们。说到底,他们什么麦子也不种了,他们的眼里穷得只剩下钱,他们是在自己害自己啊!我难以置信,那么多压在三十八层之下的麥地,何时才能重见天日?何时才能成为今天农民的命根子?

作品气势磅礴,诗意纵横。特别是第一、二节的语言,充满了诗人的风沙之气和粗粝之风,比如“小麦是百草中尝到的硕果”,“农民们的黄金时代已经熟透了”,让人过瘾。从第三节的“麦口”,到第四节的“麦地消失”,作者笔锋一转,把重心落在了“消失了的麦地何时才能重现”这一个大问题上,让人深思,更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和土地和大自然的关系。

做一个有担当、有良知、有忧患感、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应是一个作家的底线。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