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从中国文史角度粗浅说说批判和批判性

时间:2015-10-25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枢密使天使秘书  阅读:

  批判和批判性这两个概念,应该是西方哲学的,如马克思曾说过,“武器的批判不如批判的武器”。其实在西方哲学创造这两个概念之名之前中国古代起便有了批判和批判性之实之现象了。下面,试从自己从就读大学起的二十多年的浅学所得和积累粗浅说说它。

  批判性是人的主体属性且在一定情况下是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语)的较高层次的属性,具有批判性掌握批判武器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这一手段,批判自我,批判他人,批判社会,批判国家,批判一切不和谐不完美的人和事,遏制批判的破坏性,最大程度实现批判的建设性,以达到“恨铁不成钢”的目的。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看,以上种种,皆有之。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是“变”的原动力,而有此原动力而无批判性和批判武器之人格和物质力量是不足以成事的,亦即是说,“穷”是“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穷”加上“批判性”和“批判武器”才能使“变”化蛹为蝶。

  孔夫子的“修齐治平”中“修”是基础和前提,“修”首先要“君子日三省乎已”,反省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就算是皇帝也要如此,下“罪已诏”之类的,有天灾人祸皇帝反躬自省之举古史所载比比皆是。“省乎已”就是批判自我,达到自我完善,然后由已及家,由家及国及天下,由“内圣”而“外王”,建设“小康”“大同”的“王道乐土”。

  古代有语云“闲谈莫论人非”,而矛盾统一体的对立面是也有“诤友”一说,所谓“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好的朋友有三,一是友正直,二是友宽容,三是友见闻多。友正直自然就会直言不讳,指正朋友的不足与缺陷,以图助友改正之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当然包括知过和知不足了,而言者无罪,闻者亦应“闻过即喜”。“道吾善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批判朋友和他人的“诤友”在古人眼里成了“师”了,“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一生为父”,古代“师”是何等尊荣,可见批判朋友和他人是功德无量之举。

  •   由批判自我,批判朋友和他人推及至批判社会,社会是人与人关系之总和,前面所说的自我和朋友、他人的人格等不完善造成了社会的不完善,需要批判和改造。“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刚去世不久的作家张贤亮说过的话大概是这样的,几代人过去了,人的基因变好了多少?因此才有了革了一次命,若干年后又改朝换代一次。正是“狂癫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才有《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而批判旧有社会,就必须要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陷落掉污泥”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教随风舞落叶”的批判和牺牲精神。

      除了“诤友”外,中国古代还有“诤臣”,“诤臣”是批判封建国家总代表皇帝、其他臣子和封建国家活动和制度等的。中国古代认识到“诤臣”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设置了御史监察和拾遗谰议之职。中国古代搞“敬天法祖”、“法先王”,也有“祖宗之法不足法”和“世易时移,变法亦宜”之思想和实践,即使变法多以失败告终。“病国起沉疴,醒狮破浓梦”,批判病国,救国救民之义举虽命运多舛,然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延续至今,才有改革开放这样最终必定不但影响中国今后命运而且影响全人类未来的惊天伟业。

      最后要说的是批判必须是善意的,必须有事实根据,不能成为个人小团体发泄或谋取私利的手段,不能成为古代政治的风闻言事、党争或恶意中伤毁谤诬告陷害。批判的结果最好是皆大欢喜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完善自我,改造社会,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