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文人与烟

时间:2013-08-21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沫晴瓇  阅读:

  吾自小爱好文学,也浅略读了古今中外不少大诗人大学者的很多著作。我曾从历史角度单面剖析过诸多文人的精神灵感和创作思路。然在这样一个“烟熏时代”里,把烟与文人相关联认知,还是第一次讨论尝试。

  在我小学时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初次了解到鲁迅先生。在我的记忆里,尤深深记得这样一幅画面,先生他目光如炬,仰视长空,轮廓分明的脸庞,深邃的前额却是和一支飘散不尽忧郁和愤懑的纸烟卷连在一起。

  小时候听大人说吸烟有害健康,那时我不懂为什么鲁迅先生手里会拿着烟。现在想想也许这就是所谓典型的文人姿态吧。文人吸烟,一吞一吐,袅袅烟熏案头,一手执笔,一手夹烟,无尽的才思,源源的思绪,紧随笔尖的划过,跃然纸上。兴许这就是文人独有特有的幸福创作空间吧。

  《百万英镑》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记忆里吐温先生的几张照片,给我印象颇深。一支雪茄,亦或是一个烟斗,就如他心里的情人,如影随行。乃至吐温先生曾戏谑地说:“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他被誉为代表美国文学的世界一流作家,自七岁开始就与烟丝结下了终生的情缘。这难免也会让人想到香烟与他天才创作灵感是否存在些许关联性。

  乾隆皇帝曾御赐大学士纪晓岚烟管,以至“纪大烟袋”和他的才学智慧相系流传至今。纪晓岚曾对劝其戒烟的同僚们说:"诸君只见我深受其累,却不知我深受其利。每天捉管之时,吸上几口便思如泉涌,挥洒自如,缺乏它时,便文思枯燥,寂寞难耐啊。我之吸咽实出有癖,不若那些趋附时尚之士为的是显示高雅。”中国有句老话:“人之无癖,不可交也。”我猜想纪昀当时位高权重却人缘颇好跟他的烟癖或多或少也有些关联。我慢慢能理解文人选择香烟不为风度。香烟之于文人更多扮演的是独处创作时的密友情人角色。

名字控

  被誉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平均一天要抽三包烟。正如刘雨虹女士所说,南先生吸烟是有故事的,想当年在四川峨嵋山闭关,习惯了清新的空气,无奈下山后顿感“人”味颇重,实在受不了,便燃起香烟,把“人”味赶走,其实并没有吸进肺里。南先生的吸烟与众不同,倒更像一种把玩,幽雅的很。先生以九十又五的高龄离世,也向世人证实了文人与烟的“太和文化“关系。

  正如著名作家、文学大师贾平凹信奉的“文章无根,全凭烟熏”。我想是烟点燃了他们的文思、灵魂和写作的精神。亦是烟引导大师们走向禅思落定,笔法成章的境地。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术地位因其秘密的导师制闻名世界,从诗人徐志摩的闲谈中,我们了解到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都是这两个学府的产儿——其实都是烟味儿给熏出来的。导师对准了学生抽烟,学生学会抽烟,学会沙发上的古怪坐法,学会半吞半吐地谈话——大学教育就够格儿了。乃至牛津大学的利卡克教授曾说,“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造一间吸烟室,其次造宿舍,再次造图书室,真要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再来造课堂。”香烟与教育的传承由此趣谈亦可见一斑。

  早于几千年前的东西方,香烟伴随神秘学而被发现发明。发展至今,香烟变成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香烟的利弊争议也由来已久。笔者浅薄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选择,人乃天地间的灵长,一件物品或是一件事情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不可世俗而论。文学艺术本就是生命再现,生命是否需要烟的熏染才能完成生命之于艺术的使命也是因人而异。烟之于文人的个中妙趣,也只有大师们自己能真切体会得到。

  吾才疏学浅,奉上这篇随笔札记,贻笑大方,谨供赏阅。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