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为谁招魂

时间:2015-05-17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智孝民  阅读: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几幅图片,画面上是一群身着灰色古装的人跪成一片。下跪者的对面,是一排衣冠楚楚的人坐在主席台上,看样子特别享受。据发图者说,这是北京某书院学员集体跪拜老师。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特别惊讶,套用一句老话,真有点不知今夕何夕的况味。

  在我看来,教育是有好坏之分的——好教育培养的是人才,坏教育培养的是奴才。如果一个教育单位居然让学生匍匐在老师面前,那么这个教育单位很可能是一个坏的单位,因为他们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人才与奴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这种人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后者则完全相反,因为缺乏人格尊严,所以就只有惟命是从、唯利是图的本领。

  要求学生行跪拜之礼,表面上看是为了尊师重教,其实是对当代教育的一种嘲讽。这种嘲讽不是以现代文明为参照,而是以“传统文化”为榜样。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跪拜礼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这还需要对它的起源和兴衰做一些考察。

  有关研究表明,跪拜礼来自于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席地而坐的主要姿势是跪坐。持这种坐姿的人,如果要向对方表示敬意,只须身体前倾,把双手放在地上就可以了。因此,古代的跪拜礼就像现在的握手一样,是一种非常方便、非常普通的礼节。大约到了隋唐以后,随着凳子和椅子的普及,席地而坐的习惯逐渐退出日常生活。这样一来,再行跪拜礼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它就成了比较隆重的礼仪。

  •   自从跪拜礼成为隆重的礼仪之后,人们跪拜的对象大抵是天、地、君、亲、师之类。在这五种跪拜对象中,前两种是想象中的神灵,后三种是世俗社会中的人。敬畏神灵属于偶像崇拜,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就连被清朝皇帝视为双腿不会打弯的洋人,在教堂里也有下跪的时候。但是如果把活人当作偶像一样来对待,就会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在这种体系中,除了君王和师长之外,个人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这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种局面直到辛亥革命才彻底改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明令在祭孔时废除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的仪式。不久,政府又明令在社交中废除叩拜、作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一律改行鞠躬礼。随后,政府还用法律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这种文明的礼仪,是民主共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除此之外,一些旧的称呼,如“大人”“老爷”之类,也因为封建色彩太浓而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先生”或“君”的称谓。总之,当年的礼仪和称谓改革,贯彻了一种天赋人权的平等精神,是整个中国走向文明社会的一大标志。西汉经学家刘向曾经指出:“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易。”因此从移风易俗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还废除了包括跪拜礼在内的旧俗,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可悲的是,在今天,跪拜礼又呈现出一种沉渣泛起的趋势。就最近所见,前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某辞掉硕士生导师去办私塾,并要求弟子行跪拜之礼的新闻,后有凤凰岭书院学生集体跪拜老师的场面。尽管当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或借口,但是在我看来,行跪拜礼不但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而且还有为旧制度招魂的可能。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