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听那百年真声音(序)

时间:2012-11-14       作者:无边崖  阅读:

刘洪波
  杂文是现代中国空前兴盛的文体。现代中国一切思考着的人们,几乎都留下过他们杂文形式的思想记录。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心目中存在着一个杂文的定义。我固执地认为,杂文是思想的文学表达,它源于痛苦而不是欢乐,表现为或高或低的号叫而非妙曼的抒情。杂文之可贵,在真而不在美,有真痛苦方有真杂文。
  现代以来几乎所有能够识文断句的人,都对杂文有着一定程度的投入,根源在于他们都体验着人生、社会与时代的痛楚,杂文使他们产生共鸣,杂文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此多的人不得不依靠杂文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只能从杂文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慰藉,这是多么奇异的景象。
  杂文是“不好好说话”的文体,皮里阳秋,曲里拐弯。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这一点都是杂文的一个天然话柄。恨者以此为杂文家居心叵测的证据,痛者以之为汉语堕落的根源。是啊,为什么不好好地说呢,难道写作者在玩文字的过程产生了愉悦?杂文并非闲情偶寄式的消遣文字,而是和血带泪的精神记录。杂文的痛苦是双重的,如果仅仅存在现实的苦难,而不存在表达的现实障碍,杂文即使不至于灭绝,至少也不至于繁盛至此。
  当然,感觉到表达障碍的存在,也许正是一种罪过。如果“居心可测”,又有什么话说不得?确实如此,哪怕周厉王,也并不拒绝真诚的赞美,这些人表达既由衷又自由,那些有话说不出的人,那些“道路以目”的人,是些什么人就不言自明了。
  一年来,我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百年间留下的杂文,即使如此,仍然无法穷尽所有。我读过几部现行杂文史中提到的所有篇章,也读了几部杂文史上没有提及的大量篇章,体味一个个作者在写作时刻的精神状态,想象回到历史的现场,看他们的文字怎样穿过重重雾障走到当时的读者中间,而且我希望把他们的文字带到现在的读者面前。
  与出版社签下选编《百年百篇经典杂文》的合同时,我没有想到阅读的过程会这么漫长。我曾设想,编一本百年杂文的选本,大概翻翻“杂文史”,选出一些“进了杂文史”的篇目就行了。但很快我就发现,“杂文史”乃是排座次的场所,其眼光往往更多地放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名人名篇上,而非发掘那些经过时间淘洗仍然闪烁着思想光芒的作品。
  好在出版社也没有按照合同中的交稿时间催逼,我得以较为从容地完成这本带有个人色彩的杂文选本。我选出了180多篇作品,尽管已经突破“百篇”的定数,但如果不是“百年百篇”这个书名在后面起作用,应该会有更多篇章被选进来。而且为了让读者认识更多的作者,我不得不使每个作者只选入一篇作品。
  读者明鉴,有些非常著名的作者(尤其是当代的一些著名作者),并没有在这个选本中出现,一些入选作者也没有选择其“最著名的作品”。我不得不说,对每一位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杂文家的作品,我都给予过足够的考虑;对每一件“著名作品”,我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既然给自己制定了“不是为着设立主席台”的原则,我不能不以单件作品是否具有超越性的价值来确定篇目。
  何谓“超越性价值”?虽然任何一篇杂文,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写作的,但一篇杂文作品如果距离它发表的时间足够远的时候,仍然具有现实感,仍能产生认识价值,才是具有超越性价值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比单纯的合时、应时之作“半衰期”更长,思考的彻底性、贯穿性更强,往往更能突破时代造设的思维屏障,更能超越时代设定的思维空域,从而更值得我们重视。
  杂文是干什么的?杂文是批判的,然而杂文并非专门的批判工具,作为思想的一种表达,它应当具有认识价值,能够让人穿破表象,看到社会与时代的皮下质料,看到人的价值与尊严之所在。杂文优秀与否,不在于语言的勇猛,而在于其内在精神是否坚定地立基于人性。它永远以怀疑的目光审视世界,并不为任何外在因素阻碍地指向“立人”的目标。杂文是真正的人说出人话的一种方式。
  在选编的过程中,我听到了真正的人发出的真声音。这声音尽管经受时空长短远近各不相同的阻隔,甚至自身往往披裹着层层“安全外壳”,然而我仍然真切地听到。这声音因情之真而动人,因理之真而醒人。发出这声音的困境,也是我们面对着的困境。
  2003.11.23.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