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后宫长恨歌

时间:2015-07-0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唐三唱  阅读:

  开元年间,教坊乐工何满子因得罪唐玄宗被判死刑。临刑前,她引吭悲歌,唱得风云变色,听者无不潸然泪下。“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白居易《何满子》),这是何满子生命弥留之际的最后一个作品,其中的冤屈或是悲愤已无人可知,也许只有精通音律的唐玄宗能解个中况味。作为音乐家的李隆基显然被打动了,否则不会钦定《何满子》为曲牌名以纪念创作者;但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仍坚持要置之于死地。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历史掩藏了答案,却留下这首长恨之歌作为线索,在皇宫中不断流传和演绎,让后来的知音者去领悟其中奥秘。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长期受宦官挟持的唐文宗李昂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围剿大宦官仇士良的“甘露之变”,结果以失败告终。从此宦官更是明目张胆地把持朝政,把皇帝自个儿撂在宫中。有一天,郁郁寡欢的唐文宗在后花园里散步,迎面碰到一个宫女。这个宫女落落大方,见到皇帝也不回避,还主动上前要求给皇上跳舞解闷。她载歌载舞,歌唱的就是《何满子》。或许是这首哀婉的曲子契合了文宗当时的心境,令他感动得落泪,当即赏给了宫女一支金臂环。

  这个宫女名叫沈阿翘。通过她的主动争取,这首流传于后宫却难登大雅之堂的《何满子》,又一次传到帝王耳中。她是真的为了取悦皇上?还是继承何满子某个未曾言明的遗志?我们不得而知。史料上只提到这位从叛臣府中俘虏过来的阿翘姑娘,恰恰因为这段歌舞而成为教坊的乐工。

  不久,年仅三十二岁唐文宗英年早逝,他的弟弟李炎继位,庙号武宗。《何满子》第三次改变宫女的命运,就发生在唐武宗时期。

  宫词(张祜)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一个入宫二十年的宫女,已经不算年轻;还能被安排到皇帝面前敬献歌舞,并得到龙恩垂询,足以证明该女子色艺双绝。按照后宫庸俗的套路,龙颜大悦时正是邀宠的最佳时机,多少妩媚都应在此刻尽数舒展。可眼前这位宫女一张口竟唱出了那首不合时宜的《何满子》,唱着唱着,眼泪不由自主的滚落下来。在她看来,什么恩宠都毫无意义。一个人离家三千里,独在深宫二十年,只想着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好不容易有机会面圣,无论如何也要让皇上明白自己的苦心。能在最短时间内拨动唐武宗心弦的,也许只有这首《何满子》了。但也有可能因此扫了皇上雅兴,惹来杀生之祸。一切只能听天由命,至少自己争取过了。

      这曲《何满子》注定是李唐皇帝的杀手锏,唐武宗也毫不例外地沦陷其中。他不仅批准了这位孟姓宫女的探亲假,而且还册封她为才人,并宠爱有加。如果故事只讲到这里,难免还是落入俗套。真正惊世骇俗的情节,竟然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后宫生死恋。

      唐武宗跟他哥哥一样短命,三十三岁时就驾崩了。临死之前,孟才人日夜守候在龙榻边,悲痛欲绝。李炎抚摸着她的云鬓,喃喃说道:“多想再听听你唱的《何满子》呀!”孟才人呜咽着回答:“皇上只要愿意听,不管去到哪里,臣妾都会陪在身边唱给皇上听。”说完起身,悲悲戚戚地唱起来。那歌声宛如利刃,一刀一刀地割在心肝上。直到唱完最后一句,孟才人骤然扑倒在地,不省人事。李炎顿时蒙了,忙唤太医救治。当他听到太医说“脉尚温而肠已绝”时,胸口一记重锤,眼前一黑,重重地摔躺下去,从此再没有醒来。

      这歌声得积攒多么哀伤的情绪,才能有如此伤人的力量!让唱歌的人肝肠寸断,让听歌的人气血攻心。传说皇帝出殡时,棺柩就像生了根一样,任再多的人也抬不起来。有人说,先皇这是在等孟才人啊。果真,当大家把孟才人的梓棺抬出来时,唐武宗的棺柩才被顺利的抬起。

      当年用诗歌记录下孟才人初见唐武宗情形的张祜,听到这个令人唏嘘的爱情结局时,不由得再为孟才人一叹:“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九泉须吊旧才人。”一声何满子,两首长恨歌,以泪起始,以叹终结。在前后两首诗中都用了相同的句子“一声何满子”,足以见得《宫词》之经典。而经典的句子从来就不避讳被别的诗人借用——“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何满子啊何满子,你究竟下了什么魔咒?竟让后宫风月在你的歌中从盛唐一直纠缠到晚唐。沈阿翘从唐文宗手里获得荣耀与自由,孟才人从唐武宗身上获得爱情与生命,而你又从唐玄宗那里得到了什么?除了冷冰冰的铡刀,还有一样冷冰冰的学术名分。可这个名分是你想要的吗?你想要没有得到,而你的诅咒,让得到它的那个女人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她名叫江采萍,是一个酷爱梅花,并且有着寒梅般傲洁风骨的女人。十六岁那年,她在皇宫后院的梅树下跳起《惊鸿舞》,那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看得唐玄宗啧啧称赞,直呼她为“梅精”。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刚入宫的秀女直接被册封为梅妃,专宠了十年。直到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杨玉环出现在后宫。

      如果说江采萍是清瘦脱俗的腊梅,那么杨玉环绝对是雍容华贵的牡丹。那满月般的面庞,丰腴的体态,让年已六旬的李隆基重新燃起了少年的激情,他把所有的爱都抽离出来,全部投入到杨玉环一个人身上,“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在杨贵妃的排挤下,梅妃被迫迁入东都洛阳的上阳宫。这个远离长安的宫殿,一年都难得有几天听到皇帝的脚步声,几乎与冷宫无异。“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刚开始时,梅妃还夜夜守着红妆,苦苦等待。渐渐地,心灰意冷了。

      铜镜上蒙了一层灰,梳妆盒里的脂粉早已没有了香气,一个人独居在这里,还用得着梳洗打扮吗?梅妃独自在楼东踌躇徘徊,看到宫墙外随风飘落的梅花,掩袂长叹:“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曾经你“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如今我“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昨是而今非,你可能不会认得我现在邋遢的模样,连我自己都羞愧于迎面春风。(江采萍《楼东赋》)

      梅妃的境遇堪比汉武帝失宠的皇后陈阿娇,也曾有过“金屋藏娇”的辉煌,如今只能独守空闺。陈皇后是有幸的,她能重金请

    haiyawenxue

      到司马相如这样妙笔生花的大才子来为她写《长门赋》。这篇情词恳切的文章让汉武帝大为感动,进而恢复了对阿娇的宠爱。可不擅人情世故的梅妃哪里去找这样的文人来帮忙?她只能自己提笔,一字一泪地写下这篇《楼东赋》。

      《楼东赋》没能像《长门赋》那样扭转后宫局面,但多少触动了唐玄宗的内心,毕竟曾经有过十年的感情。但是碍于杨玉环的颜面,李隆基只能偷偷派人包了一斛珍珠给梅妃送去,连一句窝心的话也不敢传达。这算什么意思?是打赏一篇写得还不赖的文章?还是打发一个自作多情的宫女?大失所望的梅妃原封不动地把珍珠退了回去,并附上一首解嘲意味很浓的诗——

      谢赐珍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看到诗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不知是羞愧?怜惜?还是恼怒?他默默地折好诗笺,命李龟年把这首诗谱上曲子,并赐曲牌名为《一斛珠》。或许这就是唐玄宗最拿手的,纪念那些如风一般逝去的女子的方式——既然无缘留名青史,那就用自己的音乐特权,让她们的芳名流传百世。

      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先后攻陷洛阳和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亡蜀中,把梅妃留在了那片马蹄践踏的焦土。可怜的江采萍为了守住名节,用白绫裹住全身投井而亡。几天之后,杨玉环也往梁上抛挂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梅花与牡丹不能同时开放,却在一把大火中同归尘土。这两个在后宫针锋相对的女子,最后还是携手黄泉,只留下“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风流多情的唐明皇,其实是专情的。尽管在开元天宝年间,后宫规模达到四万人的历史峰值,远不止诗中所描述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唐玄宗并不是荒淫无度的皇帝。无论对武惠妃、梅妃还是杨贵妃,他所投入的爱都是专注的,专注到可以忽略身边其他美人的存在。所以后宫妃嫔再多,也难得跟皇上亲近。至于那些六局二十四司里的宫女们,有的终老一生也见不到皇帝的面。

      这些妃嫔宫女分居在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骊山的华清宫,以及洛阳的太初宫和上阳宫。其中唐玄宗最少踏足的是上阳宫,所以这里逐渐变成秀女的储备之地和宫人的禁闭之所,整个宫中充满了寂寞与幽怨的气氛。有整个上午都慵懒地歪靠在楼台前看云卷云舒的失宠嫔妃,有秋凉之夜还拿把团扇追逐着流萤翩翩起舞的宫廷艺伎,有三三两两围坐在台阶上闲聊着陈年往事的白发老妪,还有把写满情诗的红叶放到御沟里随波逐流的思春少女。

      上阳红叶(徐凝)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

      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haiyawenxue

      这千万片红叶有多少能顺着御沟流出宫外?即使流出去了,又能漂向何方?天宝末年,年轻诗人顾况在宫墙外的下水池里捡到一片红叶,上面写着:“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人。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他知道这是从上阳宫里流出来的,只是不知自己截下了哪位宫女的情思。顾公子是个有心人,他另外找来一片梧桐叶,也题了一首诗:“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并特地跑到上阳宫的另一边,把叶子投入上水池中,让它顺流到宫里。如果写诗的宫女真的能捡到,他想问她:“你的有情人特指是谁?我好代为转交。”

      红叶传情这种小概率事件,还能真指望寄到指定某人的手里吗?宫女也只是借此找个虚无缥缈的心理寄托而已,谁有缘捡到它,就算是有情人吧。十多天后,顾况的一个朋友捡到了第二首题叶诗,并转交给他:“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诗中充满了宫女的惊喜与无奈:多谢有情人的回复,只叹我不能像这叶子一样漂出宫去,终究是有缘无分。

      不是每一段历史都是传奇,红叶酬诗的佳话也只是这两人生命中一个擦肩而过的小插曲,他们始终并不知道彼此是谁。有好事者给这个故事编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女主角趁着安史之乱逃出上阳宫,和男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乱世佳人的桥段让人笑中带泪,一个宫女要逃出枷锁获得幸福,竟然要通过这么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才能实现,这只能说是后宫的悲哀。

      统治集团之间权力战争并不是阶级革命,它是否真的能改变后宫这些人的命运?除了原统治者留下的一些有身份等级的人物,比如梅妃的命运堪忧外,对于一帮籍籍无名的宫女,继任统治者往往是打包并蓄。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不了小人物的命运,无论外面如何改朝换代,风起云涌,深宫里依旧是一潭死水,在日复一日中散发出酸腐的味道。

      四十多年后,这些原本还怀揣着憧憬与幻想的少年宫女都已经“红颜暗老白发新”,她们都是“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抬头望着头顶那方被高墙所圈定的天空,依旧是阴晴云雨、斗转星移,除此之外看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变化。“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   “大家”是唐朝内廷对皇帝的尊称。大家听说上阳宫里就数我最年长了,从遥远的长安传旨过来说要赐我一个“内尚书”的封号。呵呵,难得皇上还惦记着我们这帮宫里的老人。该谢主荣恩啦!哦,你知道当今皇上是谁吗?听说玄宗皇帝早就颐养天年,去当太上皇了。不对,现在应该叫太太上皇?还是太、太、太……唉,你看我都数不清咯。接旨那天,我特意穿上年轻时的小头鞋和窄衣裳,还把眉毛画得细长细长,来传旨的公公一见我就笑。我说公公呀,别笑话我,这可是天宝末年最时髦的打扮呢。

      行宫(元稹)

      寥落古宫行,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些久居深宫的白头宫女,就好像躲在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她们闲坐在一起时,反复聊的都是天宝旧事,哪里知道现在已是唐德宗贞元年间。不过每隔三年五载,就会有一些新的宫女进来,她们给宫中带来了年轻的活力,也带来一些新鲜的信息。她们很乐意分享从外面听来的故事,比如郭驸马(郭子仪之子郭暧)醉打金枝、沈太后(唐德宗之母沈珍珠)民间落难;她们也很喜欢听前辈们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比如梅妃谢赐珍珠、红叶题诗传情。

      当一个

      老宫女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帕包裹时,年轻的宫女们都围了上来。她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包裹一层层地打开,一片泛着黄斑的梧桐叶出现在眼前,叶面上四行隽秀的小字依稀可辨。老宫女轻轻地掐着叶柄拿起叶片,对着阳光的透视,轻声细语地念着上面诗。这首诗曾经给她带来青春的冲动,也让她这几十年枯槁的心里还保存着一丝甜蜜。此时一张张年轻的脸颊上,露出艳羡的微笑,内心仿佛多了一份踏实。

      一到秋天,御沟里飘满了带字的红叶,就像中元节放莲灯一样,成为上阳宫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年又一年,新人换旧人,而这个习俗一直没变。晚唐时,宫女韩翠苹的一首题叶诗被一个叫于祐的年轻人捡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接下来的情节与顾况的故事如出一辙,但结局满足了中国人的美好心愿。十年后,唐僖宗放出三千宫女,韩翠苹与于祐结为夫妻。婚后,韩氏无意中在丈夫的书篮里发现自己当年题诗的那片红叶,才知道这段姻缘原来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这个赶上唐朝末班车的爱情故事,更像是一个功德圆满的仪式,不仅弥补了人们对顾况的遗憾,也给积淀了太多恩怨情仇的大唐后宫增添一丝正能量。就好比这一片自然而纯粹的红叶,经历过风刀霜剑的洗礼,变得更加娇艳动人。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突然冒出许多后宫题材。哭哭啼啼的“宫怨”已经很难赚取现代人的眼泪,尔虞我诈的“宫斗”开始铺天盖地地强暴我们的眼球。汉朝后宫斗心计,唐朝后宫拼权谋,清朝后宫比手段,越是强盛的王朝,后宫越不安宁。宋朝后宫狸猫换太子,明朝宫女造反杀皇帝,这一出出精彩好戏的背后,是扭曲了的爱情、亲情,乃至人性。

      原本就与世隔绝的后宫,距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太远了,即使走在北京紫禁城里,也只能触摸那些冰冷的建筑躯壳。每到傍晚五点,故宫就开始清场,似乎不允许我们窥探夜色降临后的秘密。然而这些秘密,又是历史上曾经活生生地存在的。我们用各种想象去把它们还原,用不同形式讲给别人听,喜欢道听途说的中国人总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一部《后宫?甄嬛传》风靡网络,同名改编的电视剧更是引发收视狂潮。

      原本一部架空历史的虚构小说,嫁接到清朝雍正年时,竟有了厚重的史剧风范。我们从剧中看甄嬛,除了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身份,还能看到历史上多位后宫女子的身影。她的才情拷贝了梅妃江采萍,与梅结缘,会跳《惊鸿舞》;她的爱情类似孝庄皇后大玉儿,委身皇帝,却割不断叔嫂恋;她的经历更像则天皇帝武媚娘,大起大落,出家受难,为了扳倒皇后宠妃,甚至牺牲亲骨肉。

      当骄傲而冷酷的甄嬛转身消失在宫门外时,皇宫的某个角落又传来幽幽的歌声。是《长相思》?还是《何满子》?只有在宫中呆过的人才能听得真切。后宫若无长恨歌,又何以斗得你死我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