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不知何处是他乡

时间:2015-06-0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周祉平  阅读:

  这一代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常有所谓“边缘人”的感觉:无论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还是在美国都缺乏一种“归属感”。虽然有不少人生在中国大陆,长在台湾,后半辈子又消磨在美国,同时也经常路过或短住香港,但这四个地方都不能给他“回家”的感觉。

  这种漂泊流亡的感觉,对一部分海外的中国人来说,不能说他不真,但我总觉得这只是酒足饭饱之后的一点闲愁。基本上还是诗意的,绝构不成什么“认同危机”。而这种“此身是客”的感觉,与其说是不幸的,不如说是幸运的。

  “边缘人”,就一方面来说,当然意味着不在中心,这是有点令人难堪的;但就另一方面来说,“边缘人”也意味着“多语言,多文化”的优越性,这又是可喜的。

  所谓漂泊的感觉也无非就是“不知何处是故乡”,然而故乡对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真的如此重要吗?留学海外,落籍美国,不正是海峡两岸年轻知识分子共同的意愿和理想吗?“还乡”这个在中国文学上有过无数诗词描述的欢欣,而今至多也只能是“暂访”,而不能“久居”。

  返乡,对许多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来说,是在所有居留可能断绝之后,不得已的选择。回乡已经成了一件最值得悲痛的事了。

  •   今日之中国知识分子既视还乡为畏途末路,那么“边缘人”岂不正是“求仁得仁”,又有什么遗憾可言呢。

      况且,怀乡之情多少也是交通不发达农业社会的“遗形物”。美国人对故乡的眷恋就比中国人淡漠得多,这并不是美国人无情,而是因为在电讯、交通发达的美国,故乡与他乡已经无从分起。与其说“不知何处是故乡”,不如说“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话虽只一字之差,但却表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襟怀和态度。

      对一个生在中国大陆,长在台湾,半生消磨在美国的人来说,中国大陆、台湾固然是“家”,美国又何尝不是“家”。中国大陆、台湾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是从小“亲炙”的,绝无任何隔阂或异化之感。

      我在美国一住近四十年,回到台北、北京以后,在语言文化上我感到的是亲切,是如鱼得水,是应用自如。在某些特定的用词上,大陆、台湾也许有些小差异,但这点差异比起华洋两种不同语言来,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在两地都没有太多“此身是客”的感觉。

      我在美国过了成年以后的大半辈子,我的学习、工作和家庭大部分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我对这个国家的一些制度、风土人情,也有感到亲切的地方。我怎能说美国不是我的家呢?

      即使退一步说,海外的中国人真的成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的“边缘人”,“边缘人”又何妨?正因为在“边缘”,所以能旁观,能冷眼看世态,能不黏着,这些都是难得而可喜的。

      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洲际旅行成了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日行万里”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何处是故乡”成了现代人不能回答的问题。如果还老在这个无解的问题上打转,这不免是自寻烦恼了。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