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袁崇焕之死

时间:2014-03-24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风无影  阅读:

  浩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段漫长的战争史。战争,一直都是这组长长的历史长歌中最激昂的篇章,而那些名将们则是其中跳跃着的最悦耳的音符。从小至大,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历朝历代的名将有很多,比方那杀气冲天的“杀神”白起,比方那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方那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李广,更别说那屈死风波亭的岳飞。一想到他们,我们就不免或热血澎湃,或壮志激昂,或仰天长叹,不由仿佛一下子身处那被热血浸泡的古战场之中。然而在这些音符中那几个最强音却被我们长期忽视,深深的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很少被人谈及,被称之为“中华炮神”的袁崇焕则是其中最高亢的那个音符。

  第一次听说袁崇焕这个名字还是在看金庸先生写的《碧血剑》时,因为这部书的主角叫袁承志,在书中他是袁崇焕的儿子。当时对我来说袁崇焕仅仅是袁承志的父亲,他当过明朝的督师,另外他死的很惨,被判了凌迟,袁承志是他家族中幸存下的唯一血脉,就像以前看过的那许许多多的狗血剧,仅此而已。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从其他资料上看到了袁崇焕的生平,在了解了袁崇焕的战绩之后我不由惊呆了。他构筑的宁锦大营成了阻挡当时还是后金的大清的永不可破的屏障,事实上这一屏障从未被后金人攻破过,即便是在他遇难十多年后,宁锦大营依然如同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峦,死死的把清军的铁蹄阻挡在关外,直到那著名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出现。

  1626年努尔哈赤号称领军三十万进攻宁远,袁崇焕以宁远一营之力毅然迎敌,力战数日,杀敌精兵一万七千余人。在这一战中袁崇焕完美的发挥火炮的优势,伤敌甚众,就连一代天骄努尔哈赤也惨死火炮之下。这是明朝先失陷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又失陷广宁,丢弃全辽,无局可守的情况下明朝对后金作战的第一场胜利,疯狂对外扩张的后金直到此时才缓下了他南下的步伐,稳定了处于灭国的恐惧中的明王朝。

  1626年,皇太极率大军先攻宁远后袭锦州,袁崇焕率领用刚刚整顿不足几月的明朝新军南北奔走两度大破满清八旗,又一次在女真人所骄傲的野战里打破了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神话。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数十万清兵绕道蒙古,避开了劲敌袁崇焕的防区。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兵临北京城下。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城破在即,袁崇焕亲率九千骑兵千里奔袭,急援北京。在北京城下,袁崇焕用九千疲兵成功阻击了满清八旗以及蒙古十万联军,并且大胜。事实上,即使在现在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在冷兵器时代,袁崇焕是怎样领导马战并不突出的明朝骑兵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大胜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女真和蒙古的铁骑。我们只能在一些模糊的只字片语中领略当时战况的惨烈。“大战之时,九千关宁铁骑血战数万八旗军及蒙古兵,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战斗中,一敌军抡刀砍袁崇焕,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莽古尔泰箭如雨下,袁崇焕身中数箭,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可以说其时的袁崇焕身先士足,浴血奋战,在几死还生的情况下保住了北京城,袁崇焕的军事生涯至此升至巅峰。女真人最后的自尊在这一战之后如同一块破布被袁崇焕踩至泥底,再无一丝光鲜。

  •   这次的战斗已经不能用胜利来形容了,这简直是一场神迹,这样的胜利即使在中国如同繁星一样为数众多的战斗中也是不多见的,在我印象中也只有另一位不出名的战神—那个陈庆之,那个史上第一棋侍陈庆之,那个少为梁武帝萧衍侍棋随从的陈庆之,那个以七千兵力抵敌50万横扫天下的陈庆之,那个“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随着这两句极拉风的童谣,只带着七千白衣白袍的将士转战千里,攻32城,所在皆克,历47战,所战皆捷,完成了孤军千里杀进洛阳城的壮举,创造了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战例的陈庆之可以比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们处于军事生涯的最巅峰之时灾难都突如其来的瞄准了他们。陈庆之遇到的是天灾,在他班师回朝的路上,一场山洪将他那横扫天下的七千儿郎覆灭,他本人也只好伪装成和尚狼狈逃亡回国。比之更惨的是袁崇焕,他遇上的是人祸。在赶走了皇太极之后,连他身上的伤口都没有完全愈合之时,一代人杰皇太极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屈辱的决定,离间。他利用两个被俘的小太监之口污陷袁崇焕投辽。要知道仅仅宁远,宁锦两战后金亡于袁公之手的八旗子弟就不下两万,就连开国君主努尔哈赤都惨死炮下含恨而亡。这刚发生的北京骑战中到底死了多少旗人并没有统计,但面对仅有袁崇焕9000人守护的北京城,面对近在眼前的踏破北京城像他的祖先们俘虏宋帝一样活捉明朝皇帝的赫赫战功的诱惑,面对他的杀父大仇多年死敌袁崇焕的大好头颅,皇太极却主动撤兵了,而且帐下大将们没一个反对,这足以说明其伤亡之重。如果没有个万把开外的族人横尸北京城下,视战功为生命的女真人们又怎会忍下这等屈辱,狼狈而逃?

      那女真人到底有多少人呢?在后金入关前其总人口一共不到200万,而做为后金战力主力的八旗每一旗不过7500人,总共不过6万人。也就是说有一半八旗精锐含恨袁公旗下,这种仇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毫不为过,所以袁崇焕投金这事只怕是人都会视为笑谈,一笑了之。就连阴谋的发起者皇太极只怕都没有寄希望于这个阴谋可以成功,更多的只怕不过是泄愤而已。可是,他成功了。这一切来的那么突然,令人不敢相信,那个战场上挥之不去的梦魇,那座如一座大山一样挡在自己面前的大敌,那个杀死自己父亲一次次给于自己比死亡更甚的屈辱的恨不得将之剥皮拆骨的仇人,袁崇焕死了,被一个粗略的谎言轻松杀死,像吹走一抹灰尘,毫不费力,而且是惨死,比剥皮拆骨更甚,凌迟,全家抄斩,尸骨无存。对袁崇焕心怀忌怠的崇祯皇帝在接到密报后坚信不以,立刻以通辽的罪名逮捕了尚且伤重未愈的袁崇焕,并在1630年八月,以“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国榷》卷九十一,崇祯三年八月癸亥崇祯圣旨)的罪名于三年八月磔(zhé)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更可悲的是定罪之时朝堂之上,那许多的忠臣良辅却没有一个提出反对,一个个认为袁崇焕取死有道,简直比数年前扳倒魏忠贤之时还要齐心。而百姓,那些袁崇焕身中数箭,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拼死保下的百姓,那些听信皇帝把袁公视为卖国贼的百姓,却在袁公蒙难之后重金以购其肉生食以泄其愤,“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可怜袁公为保百姓平安而落下的满身箭伤还没痊愈,转眼就成了他所保护的人们的口中食,这是怎样的一种冤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哀,这份冤屈,这份悲哀即使是六月飞雪,雪漫北京城也不足以减轻其中万一。听说袁公蒙难时整整哀号数日而不息,真不知这份哀号有几分是由于肉体上的疼痛,又有几分是因为灵魂上的悲哀。

      袁崇焕的死只怕称之为史上第一悲剧也不为过。

      可恨崇祯在国破之时尚且自叹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至死都没弄明白他的江山到底葬送在哪,难怪以其之古来帝王之中少有的勤勉却依旧跑不出民众暴起国破家亡的命运,实在是他太无帝王之才啊。

      每每看到袁崇焕之死,我不由都有一种莫名的悲痛袭上心头,或许昔日金庸先生写碧血剑时刻意让当时还是大明公主的独臂神尼最终还是没能和袁承志走到一起,或许也是他内心深处也不愿意,或者说不忍如此凄惨死去的袁公后人与仇人之女走到一块吧,而文中袁承志看着崇祯一步步屈辱死去,也是为了抒发心中积郁着的那份因为袁公的死而带来的愤愤的恨吧!这段描写此时看来份外精彩,只此一段当浮一大白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