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牛虻》:浪漫青年的悲与血

时间:2018-05-07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东阳无迹  阅读:

在某国的皇权还在抵抗鸦片害人的时候,意大利人已经在争取独立和自由了,而不是同样的天国和后宫。但我始终认为,《牛虻》是一篇爱情小说,尽管革命是行文的脉络:说实话,可以随意印发传单和小册子的革命,想来也不会太难,但据说并没有成功;意大利的统一,靠的还是王国。

去掉统一,剩下的就是爱情了,书中真正能感动人的地方,也是在此。十八岁时的亚瑟,爱蒙泰尼里,爱琼玛,都足够深沉,可惜他太年轻,出狱时面对琼玛的质问,回话都没想到留出解释的空间;而他的对手乔万尼,却是老谋深算,迫不及待地从狱中送出那封信,潜意识里定然是抓住机会、致亚瑟于琼玛面前无地自容的意思。年龄决定了胜负的差距。

琼玛急不可耐地甩出她的耳光,也许是因为在她的内心,天平早已向更为成熟的乔万尼倾斜。后来她向马尔蒂尼解释是对失去亚瑟的共同痛苦把她和乔万尼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比较站不住脚。或者是因为三十岁后,她已经领悟了乔万尼的心机,痛定之后,为自己的婚姻找个借口。

蒙泰尼里大人最后是疯了,他把滴血的耶稣当成了亚瑟;亚瑟死一次已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悲哀,再死一次,而且是在他脚下,不疯才怪了。他完全可以救出亚瑟后,按自己的选择去死掉;反正又不是第一次说谎,为什么救亚瑟时会这么迟疑呢?可见他的思维中,爱世人,更甚于爱亚瑟,他为思维所束缚,他的内心没有时刻提醒他,他和亚瑟,才是最爱对方的相互。世人和他俩,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亚瑟十八岁时的天真,似乎也延续到了三十二岁的牛虻身上,始终幻想能将自己的生父拉入阵营。表面上他的回袭得到了胜利,他看到了琼玛头上的白发,她悲痛的自白,也听到了蒙泰尼里对他说愿意为救他而死。可他如此在意自己在南美所受的痛苦,甚至都听不得别人提到小丑,无疑是他精神上的脆弱,心里的天真情结在作怪。成熟如吾国的孙膑和韩信,就以擒庞封赏的回归来对待自己曾经受刑、被辱的痛苦。由挥之不去的痛苦而产生的萦绕心头的病态冒险欲望使他走上不成熟的路线,终至于被擒。所幸琼玛和蒙泰尼里对他至少还是爱的,要是不更事的少年,误以为自己所受的痛苦能使不爱自己的人转为爱人,而自残或自杀,那就要被人耻笑了。

  • 牛虻的缺点也是致命的,他对挨饿的小孩感同身受,对他无限疼爱,但对跟随他的琦达,却时刻践踏她的自尊,伤人心者,莫过于此。假如他在的时候革命成功,他做执政者,会做什么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题外话,前苏以该书为革命题材拍的电影遭到了作者的否定,这是意料之中的;然而从该电影中截出几个图像来,配到书本里,看上去倒蛮贴切,这或者是断章取义的另类用法。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