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女性的革命视角,江南的不变烟雨

时间:2017-11-2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网络  阅读:

《人面桃花》与我想得不太一样。清末,古老的帝国在风雨里飘摇,命数将尽。有些人的心里有把火,虽不会立刻燎原,但却也借着微弱东风悄无声息刮起。

我以为这样一个故事,会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史诗,让人读了热血沸腾。但它不是,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陈辞,英勇就义,只是以优美的文字,配以有些空灵带着诡异的氛围,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平和讲述了那个时代心中有着重塑世界理想几代人的无奈。

故事的开篇,是秀米父亲莫名其妙的发疯,莫名其妙的离去。在旁人看来,他是个疯子,无可救药。他心中有片桃花源,那里人人和乐,秩序井然,只可惜这是个在旁人看来荒唐的梦,所以,他成为疯子,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沉迷于自己幻想的那个世界不能自拔,另一个,则是众人的鄙夷与不解。

在这样的目光与纷议中,可能,他除了离开也别无选择,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从来都是残忍拒绝。那把他出门时欲要携带,却忘在门边的油纸伞,去时即伞面斑驳,只剩伞骨,仿佛他的梦想,被伤的体无完肤。多年后在秀米被抓之时,时过境迁,那把伞仍然立在那里,似乎是种暗示:这走得艰辛,总被摧残的大同世界之梦,总会以一种残缺而存在的方式继续传承。

而对秀米一生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无疑是革命党人张季元。张季元是个不够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以秀米母亲情夫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对于年轻的,美丽的秀米,他也没太掩饰自己的爱慕之心。沉溺于情爱的男子,似乎与图谋大业的革命党人是两个极端,但这两种特质却毫无违和感的叠加在一个人身上。

  • 格非的构思巧妙之处在于,活着时,只含沙射影的告诉你,他是个革命党人。与老套的剧本不同,他对秀米的改变,不在一朝一夕的相处之中。他不过是打开她情欲世界一扇大门的男人。秀米走上和他相同的道路,除了生来的宿命,像轮回一样继续着父亲的理想,父亲的无奈,还有就是情欲所带来的对张世界了解的兴趣。张死后,仅仅一本日记,就让秀米的世界天翻地覆。

    书中曾如此写秀米的心境:她觉得,在她知道的世界之外,有另一个她不了解的世界,但所有人都在阻止她知道。而在先生表示他对父亲理想的不屑之时,年少懵懂的秀米就觉得父亲的想法没什么可笑的,并不理解先生。从骨子里来说,她或许或多或少继承父亲的性格,对知识渴望,能理解疯狂。否则,就算张季元的日记再惊世骇俗,恐怕也不会让她在读后进入一种癫狂状态。

    命运的一个玩笑,让秀米被劫持到了花家舍。如果说,张季元是打开秀米新世界那扇大门的人,那么在花家舍的所见,则让秀米对那时少数中国人不被理解的理想,有了具体而现实的感知。花家舍的创始人王观澄,是个悲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确实实找到了心里那片桃源,却以一种为人不齿的方式实现了。随着躯体的老去,花家舍这片桃源,更是从他手中一点点走向失控与自我毁灭。最后,自相残杀的惨剧终结了一切,确切明白地告诉所有人,桃源,是个只能存在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笔下,在他们美好幻想之中的所在。

    秀米去到日本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又受到了怎样的熏陶,被作者有意无意的一笔略过。确实,既然意不在宏大与壮阔,这些内容,无关紧要。从日本回归的秀米,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疯狂的人,却也是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很多事情,她都能一眼看穿,但却难以清楚的说明,革命,是为了什么。动荡的年代,人们都或多或少被反叛的狂潮鼓动着吧。她的失败早有预兆,村中少有人理解支持她的事业,纠集起的一帮人都是乌合之众,关键时刻只会如鸟兽一般作四散逃命之状。时代的悲哀,莫过于人民的麻木和无动于衷。

    为了革命,秀米牺牲了很多,她甚至让自己看起来冷漠无情。小东西被她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对于母亲,她冷漠相待。除了自己的事业,她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封闭,因为她知道自己走的是条不归路,不需要别人理解,也不应给世间留下不应存有的眷恋。很难说她是幸运还是不幸,她活了下来,但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理想与现实间遥不可及的差距,无奈的同现实妥协,不再说话,自虐的惩罚自己,为那半途而废的理想,为自己漠然视之的亲情。

    这是条曲折前行的路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与身不由己,无论如何,透过这部作品,回到百年前的那段时光,格非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他们行走在山路之上,步履维艰,有时甚至戛然而止,但依然值得敬佩。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