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是一个战士—— 《夺城》有感

时间:2017-03-31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潇  阅读:

年初,姐夫告诉我他的长篇小说出版了,惊喜之余,计日以俟,天天盼计着一睹为快。想去年秋天我们还探讨过封面设计,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书了。乍听书名,理所当然会以为战火纷飞、炮火连天,“又闻巷战戈旋倒,阖城草草涂肝脑”。定是有不少攻城的血战场面:激烈的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厮杀,伤亡无数,更多的是悲壮。没想到拿到书,仅仅只看了一页,就被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几乎都挪不开眼,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出乎意料地这竟是一部谍战小说,这可是我喜欢的类型了。故事从军统谍报站半夜被偷袭开始,一步步拉开了潜入军统内部的地下党员与七十六号、军统、日寇几方展开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以更多的机智巧夺、博弈妙算,代替了大场面的战火硝烟。故事层层推进,波澜迭起,环环相扣。既尊重历史又穿插血缘亲情、儿女情怀,不靠一味猎奇博取眼球。故事人物饱满丰盈,灵动具体,将一个深怀民族大义又热血澎湃的地下党员金岳,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小说语言精炼直白,布局严谨,逻辑缜密。旁征博引,不乏《老子》、《道德经》和《论持久战》的精髓。它一反长篇累牍的叙述描写,简明扼要,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在描述鹿城的古迹、街道、房屋和村落时,建筑风格、地域特色,笔笔清晰明了,很容易就理顺关系,将一个有着历史遗迹的古城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

这部小说最显著的一大特色就是借用了大量的人物对白,绘声绘色地将情节层层铺开,嬉笑怒骂间,你一句我一句,就把每个人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仿佛那不是历史人物,而是活生生的跳将在你的面前。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干脆利落。起初我还很奇怪,这样似乎单薄了点,不能丰满地看到人物更深层的思想活动。尤其在有些精彩的情节,似乎在拍案叫好的同时,紧张足够,但缺了点悬念,还不够过瘾。

直到在《后记》里,才找到答案,人物对白借鉴剧本的形式,这是为以后改编成电视剧创造契机。哎呀,要是拍成影视剧那真是太好了。打小就爱看这类题材的片子,电影《黑三角》中,凌元饰演的女特务黄氏从门缝后面偷窥的阴险目光仍记忆犹新。看完以后好一阵子晚上都不敢出门,尤其是总觉得对门的五奶奶长得像那个老特务,好久都不敢和她搭话呢,一见面就往姥姥身后躲。还有一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主演的,头戴“耳麦”专注发报的经典画面,至今还是鲜活地印在脑海。前几年最火的算是《潜伏》,最近同事议论的《破晓》。基于自身同样的喜欢和侦察兵的出身,在加上这些谍战剧的热播,也促使姐夫产生了创作系列谍战小说的念头。现在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最近横店某一制片人已与他开始接洽,探讨剧本的可能性,相关的男女演员正在物色,说不准到时就有大家喜欢的的明星呢。

名字控

这部小说是以姐夫的家乡同时也是老子的故乡鹿邑为背景,以他家祖上的家业为剧场,以自身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在熟悉的人物时间地点,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考究,参考了许多的历史文献,以事实为依据,从2014年下半年初稿到今年定稿,反复三次,终于完成了此部45万字的长篇谍战小说。它是《双面间谍》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第二部《谍城》、第三部《危城》将分别于今、明两年的下半年出版。《夺城》仅仅是个序幕,更多地是顺应民意感受打鬼子的痛快淋漓,未过多增加曲折惊险,这也是为之后两部更残酷的斗争预先铺垫。大幕刚刚拉开,精彩还在后面。大家得有耐心啊。种种的险象环生、情感交错等等,姐夫给我一点点的小剧透,更勾起我蠢蠢欲动的渴望,甚至梦里都在不停地猜想各种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姐夫一直是大人们嘴里常常夸赞的对象,引得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羡慕不已。父母那辈人好像都热热火火去当兵,女的找对象也是直奔当兵的。那时候家里的男人们都去部队了,海军陆军的兵种都有。小时候没人照顾就把我放在姥姥家,他们回来探亲,我就屁颠屁颠跟着。有一次姨父抓劳改逃犯,顺道回门,我还偷偷瞧见藏在褥子下的手枪子弹了。要不是身子骨脆弱,说不准我也早是革命小将了。这样的环境下,长辈们夸俏着,自然而然姐夫就成了我们崇拜的人物。不过,姐夫本人也确实颜值爆表,内外兼修。八九年动乱选派到北大的第一批教官,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口中反响热烈。这事后来被在北大读书的表弟印证过,因为他就在这群大学生之中。暑假凑一起眉飞色舞地跟我和小弟讲了一大堆趣事,那时恰巧姐夫也回来度假,气宇轩昂侃侃而谈的神情,恍如就在昨日。

说起来,可以用文武双全来形容姐夫。七十年代他曾作为“铁军师”“红二团”特务连的侦察兵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打过仗受过伤奇迹般地生还,多次立功受表彰。战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过5000多字的短片处女作《最后一个标号》。就这样的一个人,从前线退到后方,拿枪的手动起笔,照样是妙笔生花,洋洋洒洒,产量颇丰,不容得你不佩服。

平时姐夫天南海北地出差、讲座、或者读书有感,忙里偷闲常会随手附上打油诗发在微信上,有时写得特别长。那时我就嘀咕他这都啥时写的啊,毕竟是要费点脑筋,还要甄字酌句的。如果不是根基扎实、厚积薄发,很难想象能在这么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我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回答说:“累了就写写诗,写诗就是一种休息。”这让我暗自羞愧,看来功夫自不负有心人的。当我把这篇文章初稿发给他看时,他说:“我这一辈子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自身毛病很多,你这一肯定我有点不习惯。”或许,他就是以这样谦卑的态度,以军人不骄不躁的姿态,审视不足,务实进取,才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

如今的他温文尔雅,俨然一副学者风范,英气不减当年。时间让以往的经历积累沉淀,慢慢酿出醇香的蜜来。而多年的部队历练,使他养成细致严谨、勤奋好学的作风,下工夫博览群书、诚心拜师练艺,并一直坚持笔耕不辍、潜心磨砺、持续追求探索。作为军队的知名学者,在另一条战线上继续从事国防教育事业,坚持编导教学片、发表学术著作、创作曲艺剧目,从未满足现状。他曾给共和国的上将某军区司令员写过48万字的回忆录和八部诗集,加上这部《夺城》就有45万字,还有一部已经写好尚未发表的长篇纪实文学《我是铁军侦察兵》达50多万字。先后出版了十多部关于部队题材的著作,在《解放军文艺》、《华北军事》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文章、文艺作品过百篇,创作的文艺节目多次获全国、全军等奖项。作为一名军事专家,多次参加全军重大军事联合演习活动,并担任纪实片的编导。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的内涵,拓宽视野,扩展了战争题材的空间。而他自始自终把自己作为一个战士,从未停止过“战斗”,从戎执笔,样样出彩!正是“骁勇不失少年狂,拼将千骑卷平岗”,讲台畅想绿色梦,笔耕墨写新舞台!

记得以前读过姐夫在军刊发表的《不朽的黄继光》、《难忘的特务连》,这些后来都收录在长篇纪实文学《我是铁军侦察兵》。没有大肆渲染的场景,全部真实地展现反击战中浴血奋战、情同兄弟的战友,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在他的笔下个个鲜活生动,泠泠在耳,历历在目。饱含深沉的怀念,真挚的情谊,感天动地的爱情!看得是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真心期待着这部作品可以早日问世,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一支钢铁之师,是怎样的血肉筑起钢铁长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使在当今和亘古的未来,这句话仍如雷贯耳声震寰宇。

姐夫在该书发行的过程中,很细心地进行了导读,让读者一点点领会其间的转乘起折,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思想变化。不惜笔墨,详细分析,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这在二版发行时会看到。下面节选其中的一小部分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