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论述王朔创作的“顽主”形象意识

时间:2015-05-1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孙秋玲  阅读:

  摘 要:王朔作为我国著名当代作家,其笔下塑造的顽主形象被广大读者所喜欢,因此顽主则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本文主要谈论了王朔笔下的顽主类型以及王朔创作的顽主形象。

  王朔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在他的笔下塑造的一系列的顽主形象,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王朔笔下的塑造的顽主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是以玩社会或者玩人生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类人大都出生在50年代末期或者6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成长的历程经历了社会“文革”动荡的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大多青年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其自身文化素质低,无任何作为,但是他们也不能踏实地过日子,于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便开始以顽主的心态出现在新时期。比如在《空中小姐》这部作品中,讲述的是男主人公自从部队复员之后,生活上便没有了规律,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散人员,他对生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婚姻与爱情也是抱着枉然的态度,这是王朔笔下塑造的第一个顽主形象。在《浮出海面》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石岜没有固定的职业,时而卖苦力,时而写小说,他对父母甚至是对自己都没有的负起该有的责任,对于爱情乃至婚姻也是处于游戏的状态,也可以说他是玩生活的顽主。到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部作品中,“我”的形象比起王朔前两部作品中的顽主,可谓是个“大玩家”,在作品中“我”冒充警察,同时还拉帮结伙地游戏社会,以流氓的形象跟女大学生“谈恋爱”,因此在这部作品中他玩得手段比较高明,而且潇洒自如。当然王朔对顽主形象的塑造的过程其实也是让人们逐渐接受的过程。等到《顽主》这部作品发表之后,王朔在本篇小说中对“顽主”的概念又一次进行了扩展。顽主们玩的有一定的规则,并且是有益于社会效应,“玩”对于他们来讲既是生活目的又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总之,王朔塑造的这类玩主是生长在“文革”时期,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始终贯穿在他们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社会心态,同时他们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传统道德观念中的陋习,蔑视和挑战社会行为规范。他们这些顽主大都精力旺盛而且胆量过人,在新的社会时期他们无所作为,挥霍了自己的青春,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追求。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生存不是为了信念,也不是为了金钱和女人,总之一切在他们看来都只是一种游戏,为了好玩,他们从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加以思索,心中只有今天和自己。

  王朔笔下另一类顽主形象则是以玩爱情和玩婚姻为自己生活乐趣,在王朔的作品中:《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给我顶住》中都有所体现,这些人与前类顽主不同,他们有固定的社会职业和家庭,在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顽主们的心态是基本一致的,即玩世不恭的态度。他们在自己的爱情圈及婚姻圈中玩,玩的是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所谓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对于生活的观念是怎么让其“爱情”发展,又怎么让其“爱情”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品尝“爱情”被玩的滋味,即过把瘾就死。王朔在顽主文学创作中,其顽主式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即调侃,只要是社会上都有的语言概念,他们都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及人物出现在这些顽主们的口中。比如在《浮出海面》

  中的石岜说自己的妈妈说:“是个地道的有中国特色的妈妈。总希望我和大家一模一样地生活,总觉得她有义务指导我向她那样过‘有意义’的生活。大家参军时,也要我去参军;大家上大学时,也要我去上大学。希望我入党,再娶个女党员。什么都考虑得很周到,就是不问我想干什么”①。主人公石岜不想别人安排自己自己的生活,他要过自己的生活,并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他对自己的生活确是很茫然。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顽主和痞子都是王朔作为反讽社会的一个工具,借助这种表达方式对社会进行批判,尤其是对那些假模假式的道德脸孔和正统权威,甚至冠冕堂皇的一些政治理想主义。在王朔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最突出地特点是对正统文化的反叛,包括那些世俗的社会情绪以及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王朔笔下的“顽主”们,大都是焦虑和苦闷,而且玩世不恭。但是在王朔的作品中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人物,更不是什么“榜样”,他们只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从来不谈理想,只想过自由自在轻松的生活。在作品中王朔大胆的展现他们的调侃、坦白和真实,顽主们的洒脱与自在,让现代的知识分子们都觉得自行惭愧。总之,王朔塑造的“顽主”形象不仅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天地,同时也拓宽了当代文学的意识领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