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最后一匹孤独的狼

时间:2015-04-06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扬州小兔子  阅读:

  《狼图腾》,一部引起争议的电影。当然,争议不是电影不好看,而是蒙古人有没有汉人所谓的图腾,或者他们的图腾是不是狼。这些争议,不影响我们对于电影的欣赏,也不影响我们有关这部电影的思考。

  与其说这是一部故事片,不如说是风光片。二零一四年,有不止一部希望以风光取胜的电影。但是,这部我以为张力非常的故事片,打动我的,恰恰是意想不到的风光。故事的时代背景是知青下放。上山下乡是一个运动。很多文学作品对那一段历史都有所表现。与前面所有电影的差别是,这部片子没有悲悲切切,没有血色的悲怆。反而,就像电影的主色调一样,那个时代带给来自北京知青的感觉和体验,是惊喜。蒙古大草原的博大宽广,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是城市中长大的青年难以一见的景色。

  电影里的村长阿爸,有一点先知先觉的味道。其实他的先知先觉很简单,就是顺应自然。蒙古人崇拜狼,但是为了生物链的衔接,为了各物种和谐共处,他们在生活中得到了必须尊重自然的道理。冬天的掏仔狼,可以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又可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平衡。但是,场长要求赶尽杀绝,一只只小狼崽子就这样瞬间失去了生命。这是一段有点沉重的表现,是和谐之外的杂音。同样,黄羊野兔等,都是大草原上不受欢迎的动物。狼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这些动物的数量,不得如野草般疯长。

  狼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组织有纪律的行动,有仿佛被精心计算的战略战术。它们集体包抄歼灭黄羊的行动,将大量杀死的黄羊埋藏在雪窝里,以保证断粮时的食物供应的安排,是那么的深谋远虑。可是,人类的贪婪,将它们收藏的黄羊挖掘殆尽。没有食物的狼群,只得骚扰人类养育的羊群。为此,狼群遭到了更大规模的剿杀。比起人类的汽车和枪,狼的抵抗是那么的软弱。一阵集中的围追堵截以后,最后一只狼在与汽车奔跑抗争了三十八公里以后,活活累死了。临死之前,是知青陈阵对它悄悄地释放。不知道这最后一只狼临死前的心态,是欣慰还是无奈。

  那是腾格里的心愿。这是老村长阿爸处事的行为准则。他的儿子为了抢救被狼群追赶的军马,倒在了大风雪里再没站起来。他没有怨天怨地,是腾格里的意愿。儿子的尸体从车上掉了下来,于是,那里就是他儿子最终的归属。现在不是有人说,为什么多少年的寻找都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其原因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遗体,非常有可能就是这样天葬了。生就是来过。走,便是走了。了无痕。老村长最后的归属也是这样。

  •   好在,陈阵偷偷养了一只小狼。小狼带给陈阵很多麻烦。陈阵的行为,牧民不理解,集体不支持,就连一起下放农村住在一起的同伴,都不接受。陈阵坚持着,养大了这只狼。蒙古也在变化着。在官方强烈干预下,农牧集合。为了团结,为了农耕,放牧的草场被开垦变成了农田。这大概是今天蒙古大草原沙漠化严重的起因。村长阿爸说,草原上的土壤很薄,不适合种庄稼。在大力推行下的农牧融合,取得了成功。大批的狼群也被消灭。那一只被偷偷养大的小狼崽子,成了茫茫大草原上的最后的狼。

      这部电影的风光,辽阔壮美。无论是春天的满眼绿色,秋天的风吹草低,还是残雪未尽的荒凉,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冷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日出日落的绚烂,草地上无边无际的寥廓等,是中国故事片里很难见到的美丽。它不同于美国的西部片。西部片主要是一种苍凉,而大草原却是生机勃勃。牧民们逐草而居的生活,是人与天地间最大的和谐。

      知青要走了,回到久违的北京。那一只小狼也要走了,要走到遥远的大山深处。人和狼都想再看对方一眼。人走进了山里。狼,站在山巅。它深深看了一眼养大它的陈阵,跑了。这里不会给它生活下去的环境,逃走才是最大的安全。我们观众懂得,那只长大的狼,也懂得。它,会不会是蒙古大草原上最后一只孤独的狼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