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西游记》阅读札记

时间:2014-02-19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马一  阅读:

超凡入圣是天赋人权

孙悟空大闹龙宫和阴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问谁去捉拿,太白金星出来说了一番道理:“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孙悟空虽然是一个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顶天履地,服露餐霞,现在既然已经修成了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那他同我们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说,不能因为出身低贱、来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认他,给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说得多好,我们谁都不兴瞧不起自己呀,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遑论人,连鸟兽都包含在内),数数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儿,只要能数够九个的,都天赋有成仙的权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这边是道教的神仙,他讲修仙之道,当属道教的道,可他这个道,每一个稍稍读过旧书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经过努力修行,实现超凡入圣,这样平等、这样有为的道理,在儒释道这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里是家家都讲的,它体现着中国文化奋发有为的真精神(张岱年曾将“奋发有为”归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说的是“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在佛门,禅宗强调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 在儒家,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当以此相互砥砺,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圣,退一步,杂文精选www.haiyawenxue.com且不说成仙成佛或者人间圣贤,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可有所建树。

    丑人的优势

    悟空跟唐僧西行后,常因相貌丑陋吓了人,而猴子不愧“熟嘴儿”,说出话来,为丑人争气:

    “似那俊刮些儿的,叫做中看不中吃。像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

    一个人,因为丑,不会没来由地得到许多垂青,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只有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一点点去拼搏,一点点证明自己。在现实的磨练中,甚至遭遇了不少额外的不公和挫折后,丑人获得了种种能力。老天在容貌上亏了他的,在内在的修养和处世的技能技巧方面补偿了他。

    那些“俊刮些儿的”为什么往往“中看不中吃”呢?

    明代理学家姚舜牧《药言》云:“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答案是“娇养太过”。他们因为好看而受到“娇养”,有更多的人罩着,因此有一些历练他们便没有尝过,在本领上就比尝过的人亏了一块。老天在容貌上给他加了分,在别的方面又悄悄给他减了分。

    所以,有过皆珍贵,生命堪玩味。貌美,貌丑,都只是人生的一面,谁也别妄自菲薄,谁也甭瞧不起谁。

    好汉不哭

    黄风岭三藏遭虎先锋掳去,八戒眼中滴泪,悟空不愧齐天大圣,气魄就是大,一语道破哭的无益——

    行者抬着头跳道:“莫哭!莫哭!一哭就挫了锐气。横竖只在此山,我们寻寻去来。”面对困厄正确态度当是如此,可为一鉴!人活一口气,越是困难当前,越不可挫了锐气。

    认真做的事要做到极致

    haiyawenxue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一窍通,百窍通。”此皆悟空得道后说的话,带几分春风得意的狂气,真叫人羡慕呀。学本事就应修到他这般境界——翻“筋斗云”而非“爬云”,七十二般地煞变,而非三十六般天罡变,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而非半生不熟、时灵时不灵。遥想日后悟空与悟能神通的差别,可知二人在学道时必有知难而进与拈轻怕重之分,所从之师父也必有高下愚钝之别。

    妖怪有理

    黄风岭老妖知道猴王厉害,虎先锋拿了唐僧反遭到训斥:“我教你去巡山,只该拿些山牛、野彘、野鹿、胡羊,怎么拿那唐僧来,却惹他那徒弟来此吵闹,怎生区处?”等到虎精被杀,老妖懊恼“这厮(指孙行者)却也无知!我倒不曾吃他师父,他转杀我家先锋,可恨!可恨!”遂凛然应战。这样一来,倒叫我想起了贾平凹的散文里写父亲的教诲“没有事时莫惹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了。”别的妖怪是精心准备要吃唐僧肉,而这个老妖是本来无心,只因行者的莽撞才彻底翻脸的,因此有了几分可爱相。这便是《西游记》的高人之处了,一路魑魅魍魉万万千,但性格各有不同,妖魔身上都有人性,恶中也有可爱处,不拘一格,决不雷同,这正是名著魅力的保障。

    成功没有捷径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流沙河畔,悟空、八戒的一席对话解了多少疑云!

    自小看西游故事,常有人问,三位高徒,都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不驾云作法把唐僧运到雷音,或悟空打个筋斗,径直寻见如来,讨来经书,何必费那么多麻烦呢?

    这时必有人一旁呵斥几句,说:“胡说八道!要那么容易,还说什么书呀?”

    不错,若那么容易吴承恩就没书可写了,但在《西游记》二十二回,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这个问题做出正面解答,实在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条:

    一是“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泰山因神圣有灵性,神仙搬运起来虽重若轻,而当唐僧还是肉眼凡胎的时候,身体是重浊的,所以神仙难渡——在仙家看来,万物有没有灵性,以及人达到某种境界前后,是有着某种本质的区别。

    二是不受足劫数,见了佛祖,人家也断不会予你真经。“取经之道,不离乎一身务本之道也。”正如一切世间事一样,想有所成就,必须脚踏实地用功。唐僧从一个普通的和尚,成长为一尊佛,中间必然要“穷历异邦”、在苦海里跋涉,受尽万般烦恼,过程不可省略。纵然神通广大的徒弟们像今天的家长心疼孩子一样心疼师父,修行的功夫必须自己完成,谁也替代不了。清人李绿园说:“天下无巧事,无便宜事。”西天取经,这样一桩寄托着宏大志愿的事业,原本不是一件可以投机取巧、讨便宜的事。

    失眠

    唐僧师徒在宝林寺受了乌鸡国王捉妖之托后,彻夜难眠,“恨不得点头唤出扶桑日,喷气吹散满天星。”这是夜间失眠人心理,甚为贴切。相映成趣的是元曲《西厢记》里张生得了“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简帖儿后急盼天黑的心情:“天,你有万物于人,何故争此一日。疾下去波!”

    haiyawenxue

    悟空的好口才

    悟空到龙宫探宝,敖广再三搪塞,悟空总是有话对付,时出妙语,简练而意达,好一个巧嘴的猢狲:

    ——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

    ——“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

  • ——“俗语谓赊三不敌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这最后一句,与周作人《闭门读书论》所引西谚“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追两兔者并失之”同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凡人和大人物之间,有时候看似混同在一起,其实内心考虑的问题和说话的语境完全不同。悟空初得道,会了筋斗云后,其师兄弟儿诸同侪的感叹,可见凡人注定只是凡人:

    “一个个嘻嘻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同一件事果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这一引得后文翻天地覆的大本事,此时在这般人眼中只不过是混口饭吃的凭借,大家都是同学,谁想得到这个枯瘦貌丑的小个子命中竟是个仙种,异日将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呢?大家说的倒也不算错,来学点法术大都为谋口饭吃,跟现在上个技校学门手艺相似(不过是专业选的稍微偏门儿了一点),悟空的这帮同学也就相当于比尔·盖茨当年的同学,盖茨少年时的同学恐怕大约也只是觉得这小子聪明,将来就业能找份好工作呢。凡人的理想不过如此,大圣的使命岂是凡夫俗子所能想到?

    再如《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所以不可轻侮那些想法、行为看似蹊跷,有时显得有些“神经”的身边人,没准儿人家的境界我们还没达到,十年之后才能领略人家的高明呢;所以胸有大志的人不能太顾及周遭的评论甚至白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不要卖弄

    悟空刚学会一点变化本领,在师兄弟中间显摆,大家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喧闹声惊动了菩提祖师。祖师训斥的一番话有深意:

    “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此语透出中国人传统的保守脾气,也体现着千百年来的处世智慧,说白了,就是叫人要低调,不要卖弄。《尚书》说:“谦受益,满招损”,老子讲韬光养晦,和光同尘,知白守黑,知雄守雌,可见,中国文化自古不鼓励张扬卖弄。近读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有一则小故事,也是说这个道理:

    沧州青县一个农家厕所里的笤帚天长日久成了精。有一天门前来了个卖花人,笤帚想戴花,可又没钱,遂变作个小女孩跑去赊了几枝,转身进门,让卖花人在门外等。卖花人左等右等不见人出来付钱,只好叫喊起来,惊动了家里人。一问,家里谁都没买花,卖花人又言之凿凿,找来找去,发现厕所里的笤帚上插着数朵鲜花,方知是笤帚成了精,赶紧拆了烧掉,可怜笤帚精道行还不够,不具备反抗能力,只是呻吟了几声,流了几滴血,挂了。作者评论说,这妖魅学会了一点变化,应该潜养灵气,像这样早早耐不住寂寞,不幸暴露了身份,自取其败。最后总结说:“天下未有所成,先自炫耀,甫有所得,不自韬晦者,类此帚也夫!”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做大事的人是不能急于表现的。孙大圣早年作为一只野猴,不免卖弄的毛病,幸好有名师及早纠正——菩提老祖在这件事上没有什么神仙的傲骨仙风,只是一个民间的师傅,是普通人家语重心长的父兄。如果青县那个笤帚精也有一位饱经风霜的师傅点化,结局何至那么悲惨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