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何为“不器”

时间:2015-12-12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汪强  阅读:

  徐志刚先生译注的《论语通译》将“君子不器”译为“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用处]。”百度上对“君子不器”的解释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两者近乎一致,这应该是比较权威的解释吧。

  可是,我反复翻看《论语》并细细琢磨,总觉得这样的解释不那么确切。说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用处,那么,假如孔子生在今天,看到不少器具有多种功能,如手机,不仅有通信功能,还有录像功能、计算功能、摄影功能、游戏功能、储存功能……会不会改变说法,不说“君子不器”了,而说“君子可器”或者说大白话:“做人要像手机[有多种用处]”?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君子的标准有多处论述。由这些论述可知,他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主要看一个人的品质,看一个人是否具有人格力量,特别看重一个“仁”字,而不着重看一个人的才能,更不会以一个人具有几种才能作为判断君子非君子的依据。一个人只具有一种才能就不是君子,君子必然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才能,把这个说法说成是孔子的说法,老夫子可能要生气的。

  器具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是功能的多少吗?不是的。器具最大的特点是本身不会思维,听任他人的支配,因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可以使用它做任何事情。孔子说“君子不器”,应该与器具的这一特点相关。因此,对“君子不器”比较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任意听人指派]。也可以直接解释为:君子不是没有思想的器具。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不器”谈得不多,但有一些章节体现“君子不器”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君子不器”。他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大意是那个国家如果在走正道,就可以在那里做官获取俸禄。国家不走正道,在那里做官就是可耻的。这就是告诉弟子,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谁都可以用,而要观察思考,分清有道与无道,只在有道者那里“谷”,不在无道者那里做官。

  •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一个叫南容。孔子将侄女嫁给了南容。可见,南容得到了孔子的赏识。赏识他的什么呢?孔子说:(南容做到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可见在孔子眼里一个人能判断君王的有道无道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进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邦有道你就去做官,这样,可以发挥你的才能,让国家更加太平,老百姓过上更加安稳的日子。邦无道,就不要做官。这个时候做官,就可能跟上层同流合污,一起祸害老百姓。同时,也可能将自己放到了危险的境地。

      冉有、子路告诉孔子,季氏要讨伐颛臾,孔子指出讨伐行动完全错误,并把责任加在冉有身上:“这难道不应该归咎于你吗?”冉有说,我们只是季氏的家臣。他想讨伐,我也没有办法。孔子严厉地说,你有能力阻止季氏的行为,你就继续在那里做官;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就应该辞职。冉有还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被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这个故事表明,在孔子看来,君子如果做了官,决不能只是按指令办事。如果上边的想法错了,不仅自己不应该照上边的想法做,还要让上边改变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太平,社会安宁。显然,这体现了君子不器的思想,要求君子学会思考,明辨是非,不做没有自己思想的器。

      现在不妨将两种解释对比一下。按徐志钢先生及百度上的解释,那就是孔子在要求他的学生多掌握几种技能,能派多个用场。按照这个要求做,找工作方便些,但与做不做君子关系不大。按第二种解释,就是孔子在要求他的学生多思考,分得清有道与无道,不助纣为虐,宁可辞职,也要拒绝有害的指令。这样做,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有好处。做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那就是仁。作了这样的比较,大约不难判断,哪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本意(谁也不能肯定哪种解释一定是孔子的本意)。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