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崖学网 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找个能聊天的人共度余生很重要

时间:2015-03-15    来源:www.haiyawenxue.com    作者:周嘉宁  阅读:

  几乎已经忘记看《爱在黎明破晓前》是几几年的事情,之后我买过剧本来看,车里也总是摆着Julie Delpy的唱片。但其实并没有对第三部的《爱在午夜降临前》存着多大的期待,总的来说,时光流逝与感情结合起来所产生的微妙作用对我来说总有些什么地方是不太对劲的。譬如说,54岁的中岛美雪出现在60岁的吉田拓郎的演唱会上,两人合唱了一曲《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中岛美雪穿着白衬衫,干净利落,我像很多人一样盯着这段视频看了很多遍,自然是感动的,但是在这种感动背后又明明有一种真正的类似于谎言般的东西。大概会在心里反复质疑说这种感情跟爱情到底有关系吗?它是否怀有更多欺骗性的成分?

  《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结尾卡在一个微妙的点上,后来看到导演Richard Linklater最近的采访,说起差不多25年前与一个叫Amy Lehrhaupt的女孩共同度过的一晚成了这部电影最初的灵感。那是1989年的秋天,29岁的Richard刚刚拍完一部电影,从纽约返家途中,在费城停留了一晚,他们在玩具店相遇,最后度过了一整晚。从午夜直到凌晨,到处闲逛,调情,做那些现在已经永远不会去做的事情。聊艺术,科学,电影,聊所有的东西。没错,这部分的内容几乎都在《爱在黎明破晓前》里得以重现。而现实生活中,这对年轻人并未约定六个月之后再见,而是交换了电话号码,并试图在之后的分离期间保持联络。但是距离造成的问题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他们打过几次电话以后,这段关系很自然地趋向虎头蛇尾,并且Richard很快就遇见另一个女人,而偶遇的女孩从此再也没有在他生活中出现过。所以尽管电影里的Celine和Jesse如此打动人,甚至当年在IMDB的讨论区里有过一个长帖,讲的都是缘分错失的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更折磨人的并非那些错失,而是在没有错失的情况下感情是如何渐渐磨损的。

  《爱在日落黄昏时》的结尾再次抛出一个难题。Celine和Jesse九年后重逢,显然这两个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大约是二十三岁,二十三岁更容易私奔,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便也实在没什么可抛弃的。可是九年后的三十岁出头就完全不一样。一夜的少年记忆和一场持续整个下午的精彩对话到底是否足以改变人生呢。放在现实中来说,又变成了奇情。并非不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的背后必然同时携带着太多其他负面的东西,或许要付出摧毁一个家庭的代价,而更糟糕的是,这当中必然有犹豫和权衡,这种东西与观众心目中美好的爱情又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导演再次巧妙地回避掉这部分东西。当我以为第三部中Celine和Jesse无非又是再一次偶遇时,却发现,唉,原来他们真的结婚了。

  其实《爱在午夜降临前》带来的感动更真实些,因为说到底我觉得中岛美雪和吉田拓郎之间的感情总有些不是滋味。从Celine的话语中能够判断出来,她和Jesse在九年前的第二次相遇以后经历过噩梦一样的时间,那段时间其实就破坏和重组,这绝没有想象中的浪漫,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用龌龊来形容的,有嫉妒,有怀疑,这些成分都被隐没在九年后轻描淡写的对话中,但是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存在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搞清楚了什么不是爱情,却依然没有能够搞清楚什么是爱情。但是《爱在午夜降临前》终究还是拍得那么聪明,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周围的人不时爆发出笑声,对话推进的节奏感控制得一如既往地好。于是到最后的时候,不由想要消解一切地想,暂且不要管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能够找到一个始终可以一起聊天的人共度余生,是不是一个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标准啊?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名家散文  爱情散文  散文诗  抒情叙事